第136章 未雨绸缪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二十多年,但是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并没消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人甚至幻想战争已经永远被消除了,世界将迎来永久的和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威尔逊总统亲自发起了“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希望通过限制海军军备竞赛来维护和平。
  显然,和平不是靠条约得来的。
  历史上,任何有违国家利益的条约,最终都被丢进了废纸篓。
  问题是,美国上下的幻想所产生的影响,却足足持续了二十多年。
  当然,这也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
  要知道,在地缘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美国媲美。这一点,也非常明显的反映在了美国的军备建设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陆军开始大裁员,把常备兵力缩减到了五十万(仅包括地面部队,陆军航空兵不在其中),而美国海军却没有进行大裁员,大战期间保存下来的八艘战列舰都得到保留,而且还开工建造了三艘“约克城”级舰队航母、一艘“突击者”级航母、以及把两艘战列巡洋舰改造成了航母。在条约作废之后,美国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北卡罗来纳”级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甚至在大战爆发之前,完成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显然,美国人并不轻视海军。
  准确的说,在绝大部分美国人看来,只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能把所有敌人挡在国门之外。
  问题是,美国海军足够强大吗?
  不可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甚至在一九四零年底之前,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要知道,在参战之前,美国海军拥有六艘舰队航母、八艘老式战列舰、两艘快速战列舰,还有四艘快速战列舰正在建造。在其他战舰上,相对于中国海军,美国海军的优势也较为明显。
  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美国海军就算不上是最强大的了,至少不是唯一的。
  虽然在战列舰的数量上,美国海军依然保持着极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建成服役、四艘“南达科他”级即将建成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主力舰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中国海军。但是主宰海洋的已经不再是战列舰,而是搭载战机的航母。
  现在,中国海军已有六艘舰队航母,而且还有三艘将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建成。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就算没有差距,也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如果把目光放到一九四二年的话,美国海军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在建造了“突击者”号之后,就没再建造舰队航母。
  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令人费解的事情。
  早在一九三三年,即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后,美国海军就认识到了舰队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挤出一笔资金,建造了比“约克城”级小得多的“突击者”号航母。
  事实上,也正是这场战争,让美国海军放慢了建造航母的步伐。
  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后,日本不再是美国的假想敌,而是转变成了美国的盟友。
  在美国海军看来,一支强大的日本海军就足以击败中国海军,即便日本海军没有能够击败中国海军,等到美国海军上场的时候,中国海军肯定遭到重创,也就没有必要在太平洋上投入太多的兵力。
  相反,大西洋上的局面,让美国海军更加担忧。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一直维持着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微弱优势,而且意大利明显偏向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此一来,英国皇家海军就得全力应付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而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击败意大利海军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法国同样得在大西洋方向上,保持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
  显然,美国海军认为得以大西洋为重。
  问题是,不管是北海,还是地中海,都过于狭小,几乎全部在岸基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在北海与地中海,舰队航母的价值并不大。
  如果考虑到北海的特殊气候环境,就更加不适合航母作战了。
  为此,美国就需要建造更多的主力舰,帮助英国与法国在北海与地中海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
  也正是如此,美国海军在停止建造舰队航母,转而大力建造快速战列舰。
  要知道,从建造规模上讲,美国的快速战列舰都稳居世界第一。
  当然,建造快速战列舰,还有一个原因,即美国海军缺乏像防空巡洋舰那种,专门为航母提供掩护的防空战舰,而且美国海军也没有打算效仿中国海军,耗费巨资专门建造防空巡洋舰。
  如此一来,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战列舰就能充当航母的贴身保镖。
  等到大战爆发,舰队航母的强大战斗力显现出来的时候,美国海军才猛然认识到,其航母数量太少了。
  一九四零年底,美国海军启动了第三种舰队航母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这就是在大战期间鼎鼎大名的“埃塞克斯”级航母。
  可惜的是,“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工作到一九四一年底才完成,首舰的建造工作在一九四二年初开始,到一九四四年初才完成。也就是说,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美国海军只有六艘舰队航母可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有六艘舰队航母了,而且有配套的十二艘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还有六艘快速战列舰。到一九四二年,中国海军还能获得三艘舰队航母,以及与之配套的战舰。到一九四三年,中国海军的舰队航母数量将增加到十二艘,是美国海军舰队航母数量的两倍。即便“埃塞克斯”级从一九四四年初开始服役,而且以每年六艘的速度加入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也要等到一九四五年底,美国海军才有望在舰队航母的数量上超过中国海军。
  当然,前提是美国海军没有在战斗中损失一艘舰队航母。
  显然,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对未来,尼米兹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也非常深刻的认识到,美国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在一九四四年之前,尽可能的保住现有的航母,并且尽最大努力在海战中击沉中国海军的航母。
  问题是,有这种可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中国海军最先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而且最先集中力量发展航母,还最先在海战中让航母充当主力,甚至是依靠航母击败了日本海军。可以说,在海军航空战术方面,中国海军远远领先于美国海军。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有太多的实战经验,而美国海军还是一张白纸。
  在正常情况下,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可能击败中国海军,至少不可能在势均力敌的海战中取得胜利。
  为此,美国海军就得另辟蹊径,解决航母不足所造成的问题。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只能搭载二三十架飞机的小型航母。
  事实上,这还不是美国海军最严重的问题。
  相对而言,僵化的制度造成的影响更大。
  要知道,此时美国海军的编制与指挥体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而且所有战舰都置于两大舰队的之下,严重缺乏灵活性。
  尼米兹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舰队出港的当天晚上,尼米兹就给海军部长发了一封电报,提到以战区来设置舰队司令部,并且把舰队司令部置于战区司令部之下,负责指挥该战区的舰队,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只负责协调各个战区的作战行动,并且统一管理所有战舰,根据作战需要,向各个战区派遣舰队。
  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属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作战指挥权限下方给战区舰队司令部。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还不是在指挥上变得更加灵活,而是让舰队调度更加合理,即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分配舰队,而不是把舰队固定的置于某一个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挥机构控制。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战舰的作战效能。
  对于缺乏战舰、或者说在未来肯定会缺乏战舰的美国海军来说,提高战舰的作战效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后来,尼米兹的提议得到了美国海军部采纳,并且以此将太平洋划为三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北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其中主要是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而尼米兹也兼任了太平洋战区司令官。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从长远来看,美国海军依然得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更多的战舰,特别是航母,不然再好的指挥体系,也是无米之炊。
  这就是尼米兹在美国参战后,做的第二件大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