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122节

  “这个……,恐怕不合适吧。”王迎松说,“李总,这可是涉及到公司战略的事情,我,还有何总监,恐怕都担不起来啊。”
  李太宇说:“我刚才的话没有说完。我父亲说了,我爷爷如果不在了,我就必须回韩国去接手他的企业,我爷爷是韩国排名前五的飞机制造公司的董事长。我如果去接手这家公司,恐怕就没有精力再管东垣公司了。所以,我父亲要求我在离开中国之前,把东垣公司转让出去。你们放心,在公司出售之后,我会给你们两位一笔丰厚的补偿。”
  “什么!”
  王、何二人异口同声地发出一句惊呼。虽然他们对于公司要“凉”这件事早有心理准备,但听说李太宇居然打算把公司转让出去,还是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两个人都是老江湖,脑子稍稍一转就想明白了。合着什么爷爷病重啥的,都是胡扯。还什么韩国排名前五的飞机制造公司,韩国最擅长的是制造歼星舰好不好!
  说到底,就是李太宇觉得事情已经无法收拾了,打算一走了之。他说他刚刚给他父亲打过电话,这应当是真的,估计是他父亲评估了形势之后,觉得他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所以给他出了这个主意。
  李太宇要跑路,王迎松和何继安是拦不住的。他们要考虑的,也就是保证自己的工资不被拖欠。至于说李太宇想把公司转让出去,此事与他们无关,哪个傻瓜愿意接手,就让他接吧。
  直到这个时候,两个人还并不知道金融危机波及韩国的事情,否则会更明白李太宇要跑路的原因。虽然不知道这一点,但也并不妨碍他们识破李太宇的谎言。
  他们想着独善其身,可李太宇找他们过来,并不是为了通知他们这件事,而是另有目的。李太宇看了看两个人,说道:“转让公司这件事,非常急迫,我希望在我离开中国之前就能够完成。但我在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你们二位都是在中国的机床行业里工作多年的,能不能帮公司找到一个买主。
  “公司现有的设备都是新添置的,原值将近200万元;公司的建筑物,最起码也值100万。此外,还有一大批材料已经分发给几家外包企业,那也是将近200万的价值。至于说公司的品牌价值嘛,……我就暂时不算了。
  “这样加起来,公司的资产至少值500万。我可以打个折,只要400万就可以出手。你们俩人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帮我把公司转让出去,我愿意拿出1%,啊不,拿出2%作为奖励。”
  “这……”
  两个人面面相觑,随即同时伸手指着对方,几乎是抢着说道:
  “老王,你和那些乡镇企业熟,你肯定有办法!”
  “何科长,你是常机出来的,你干脆让常机把咱们公司收了吧!”
  “常机是做车床的,咱们公司搞的磨床,常机肯定不会感兴趣的。你不是和那个龙湖机械厂熟吗,让龙机的赵老板拿个400万出来,很容易啊!”
  “不对吧,老何,赵老板明明是你介绍给李总的,你去跟他说不行吗?”
  “你这几个月天天和赵老板在一起喝酒耍钱,别以为我不知道。”
  “那是为了帮公司维护关系。”
  “还是你去说吧,你没听李总说吗,事成之后,有2%的奖励,啧啧啧,那可是8万块钱呢!”
  “这钱还是让给你赚吧,咱俩之间的交情,我能跟你抢吗?”
  “还是你去赚吧!”
  “还是你吧……”
  李太宇看着二人像是扔一堆垃圾一样把公司推来推去,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算的这500万资产,可是有凭有据的,那些设备是去年才买来的,材料更是今年才采购的,折成400万往外卖,怎么就卖不出去了?
  王迎松和何继安二人心里却如明镜一般透亮,李太宇说的500万资产稍微有些浮夸,但折到400万,倒也说得过去。如果没有刚才听说的张院建材机械厂要求退货的事情,找一家企业来收购,给对方开个350万或者300万的价格,应当是有人感兴趣的。
  可现在的情况是,公司前期卖出去的那些机床,都是一颗颗暗藏的雷,谁知道啥时候就爆了。你把公司转手出去,这颗雷可就得炸到接手者身上去了。自己帮着从中牵线,到时候人家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一堆雷,还不得把自己恨死?8万元的中介奖励,说起来挺诱人,可这钱拿着烫手啊。
  “李总,这件事,的确有些难度。”何继安一脸为难地说,“按照常理来说呢,公司的这些资产都是实实在在的,要转让出去,也能找到人接。但机二零的这份材料出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公司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如果传出公司要转让的消息,我担心很多人会落井下石,我们卖不出好价钱啊。”
  “是啊是啊。”王迎松难得地没有和何继安抬杠,而是毅然地和他站在了一条战壕里,他说:“做买卖这种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着急。我们一着急,人家就要压价了,明明能够卖400万的东西,最后几万块钱就交代了,太吃亏了。”
  “你们先把消息传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接手。如果有愿意接手的,你们让对方来跟我谈。”李太宇冷冷地说道。
  这一会工夫,他真是领悟了啥叫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两个手下原先虽然也有种种毛病,但自己交代的事情,他们好歹还是会去做的。可现在自己说要转让公司,他们就开始推三推四,甚至自己表示可以拿出2%作为奖励,都无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李太宇毫不怀疑,这俩人肯定能够找到愿意接手公司的企业,此时的做作,不过是为了帮对方压价,到时候可以到对方那里再拿一份提成。如果还有别的办法,李太宇是绝对不会让这两个二五仔来办这件事的,这二人对公司的情况太熟悉了,自己想骗他们都骗不过去。如果换成一个对情况不了解的中介机构,接到这样的业务,恐怕早就忙着联系去了。
  “你们先去吧。何总监,你把公司的财务给我叫来,我有事要问她。”李太宇吩咐道。
  王迎松、何继安二人退出去了。不一会,公司财务胡海萍走了进来,对李太宇问道:“李总,您找我吗?”
  “我问你,公司账上现在有多少钱?”李太宇问。
  胡海萍说:“我没看细账,大数应当是54万多一点。下个星期要付几家外包厂的外包费,一共是22万;还有税金,大概是8万;再下个星期要发工资,也是8万;还有……”
  “这些都以后再说。”李太宇打断了胡海萍的叙述,说道:“我刚刚接到韩国打来的电话,说我家里出了一点事情,急着用钱。你现在就去银行提交申请,把公司账上所有的钱,……算了,从公司账上提出50万,换成美元,给我汇回韩国去。你刚才不是说账上有54万吗?剩下的4万,全部提成现金交给我,明白吗?”
  “这……”胡海萍懵了,她支吾了一会,才怯生生地问道:“那,李总,外包厂那边的外包费怎么办呢?说好是下个星期就要付的。”
  “你想办法跟他们解释一下,就算公司有几笔应收款没有及时收到,让他们再等一星期。一星期以后,我们肯定会全额付款。”李太宇说。
  “这个……,李总,这种事情,我一个小小的会计,不太好说啊。”胡海萍苦着脸说道。
  她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但从李太宇的这种安排来看,公司的情况恐怕是不妙了。
  常宁这个地方,有不少民营企业,以往也发生过老板因为企业资不抵债,从而携款跑路的事情,胡海萍是听说过的。东垣公司是外企,搁在以往,胡海萍绝对不会认为李太宇会与那些私企小老板一样跑路,可现在这个态势,由不得她不产生不好的联想啊。
  如果李太宇真的跑路了,那些被拖欠了外包费的企业,肯定会跑过来讨说法。如果她现在跟各家企业说拖欠的事情,到时候人家就会把怒火发泄到她的头上。她这小身板,没准会被人撕巴撕巴喂狗了。
  她不过就是一个小会计,犯得着帮老板扛这个雷吗?
  第254章 别让他们跑了
  “你先和他们说,就说我暂时回韩国去了,要过一星期才回来。没有我的签字,你拿不到钱。”李太宇对胡海萍循循善诱。
  胡海萍不吭声,只是摇头。
  “我又不是说不给他们钱,只是拖一星期而已,他们凭什么不接受?”
  “……”
  “你不会是担心我想跑路吧?我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呢?”
  “……”
  “你放心,我不是让你拿4万现金给我吗?等你把款汇走之后,我会给你1万。”
  “真的?”胡海萍这回终于开口了,眼睛里闪着惊喜。她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1000块钱而已,如果李太宇真的能够一次性地给她1万元,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那么她替李太宇挡挡雷,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从李太宇的话中,她已经很清楚了,没错,李太宇就是想跑路了。可是,她能拦得住吗?公司都不存在了,她也就要失业了。能够拿到1万元的补偿,至少她就不用着急去找下一份工作了。
  至于说那些没拿到钱的代工企业会不会找她的麻烦,那就取决于她如何跟对方说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她装病,让那些人直接联系李太宇,也就把责任给推出去了。毕竟李太宇才是老板,她是一个打工的,人家凭什么揪着她不放。
  “那什么……”胡海萍犹豫着,最后还是把话说出来了,“李总,你说的1万块钱,能不能先开个条子给我啊?”
  “你是不相信我说的话?”李太宇恼了,正想发作一番,突然又回过味来,现在还真不能得罪这位财务,毕竟所有这些事情都需要她去做。万一她生出二心,不好好帮自己做事,自己要想轻松脱身,还真不容易呢。
  “我现在就给你写。”李太宇倒也干脆,直接就写了一个劳务发放单,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了胡海萍。胡海萍喜滋滋地接过了单子,揣进怀里。她自己就是财务,拿着这个单子,她就可以直接从账上给自己发钱,根本不用通过李太宇的手。
  “李总,你放心吧,我现在就去银行,如果顺利的话,明天就可以把款给你汇走。”胡海萍向李太宇做着保证,然后便兴高采烈地出门去了。
  好吧,现在就等着王迎松和何继安两个人给自己找下游的买家了,大不了再让出去几十万,只要能尽快出手就好。拿到钱,自己一分钟都不会耽搁,马上就回韩国去,至于这边剩下的烂账,谁乐意收拾,就让谁收拾去好了。
  李太宇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焦急地等着消息。可没等王迎松和何继安的消息传来,胡海萍先一脸惶恐地回来报信了。
  “李总,出事了。我刚去了银行,银行的人说,他们接到了通知,暂时不能受理我们公司向境外的汇款。”胡海萍说。
  “什么意思?”李太宇一惊,“他们说了什么原因吗?”
  “说了,好像是和亚洲金融危机有关。”胡海萍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通知,送到了李太宇的面前,那是银行的人让她拿回来的。
  李太宇强按着心中的不安,接过单子,草草看了几眼,脸色就变得像锅底一样黑了。
  “这是违法的!政府不能这样干涉我们的经营!”李太宇大声地吼道,倒是把面前的胡海萍给吓得差点栽个跟头。
  “你去把王总监和何总监给我叫来!”李太宇吩咐道。
  “是!”胡海萍答应一声,转身便向外走,走到门口,她突然想起一事,又回头问道:“那么,李总,他们来了,我还要过来吗?”
  李太宇挥挥手:“你就先回财务室去吧,还有,没有我的许可,账上的钱一分也不能动。”
  胡海萍走了,王迎松和何继安再次来到了李太宇的办公室。这一回,李太宇没有做什么亲民秀,他端坐在办公桌后,用阴恻恻的目光来回扫视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王、何二人,半天不说一句话。
  “李总,你这是……”王迎松先绷不住了,小声地问道。
  李太宇沉声道:“王总监,你刚才给外面的人打电话没有?”
  “还没来得及。”王迎松说,“是这样的,李总,我想先计算一下公司的资产,以便找人来接手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做个介绍。这不,算了一个上午,才刚刚算出一点眉目来。”
  “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我是问你,没有给公司以外的其他人打过电话?”李太宇说。
  “没有吧……”王迎松想了一会,摇摇头说,“我肯定没往外打电话。怎么,李总,有什么问题吗?”
  李太宇没有回答,而是转向何继安,同样问道:“你呢,给谁打过电话吗?”
  “打了一个,不过和公司的事情无关,是我的一件私事。”何继安答道。
  “什么私事?”李太宇问。
  何继安迟疑了一下,说道:“其实也没啥,就是一个亲戚的孩子上学的事情,他前几天让我帮他问问,我刚才就问了一下。”
  “关于公司要转让的事情,你们真的没向其他人说过?”李太宇再次问道。
  “没有!”两个人齐声答道。
  “那么,你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太宇把胡海萍刚带回来的那张通知往前推了推,王、何二人上前一步,低下头看那份通知,才看了几行,两个人的脸色也都变了。
  通知一开篇便指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受到了严重挫折,不少外资企业开始撤资,其中有些企业尚有银行贷款或企业欠款未能还清,另有一些企业存在经济纠纷有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银行对于外资企业向国外汇款要进行严格审核,避免极少数不法外商携款逃离。
  “这不会是说咱们公司吧?”王迎松脱口而出,说完才发现自己失言了,连忙偷眼去看李太宇,想知道李太宇是否恼羞成怒。
  何继安想得更多,他指着那张通知,对李太宇问道:“李总,你不会是怀疑我和王总监泄漏了消息,这张通知是专门针对东垣公司的吧?”
  “当然不是。”李太宇掩饰着说道。他刚才盘问二人是否向外打了电话,其实正是怀疑这俩人走漏了风声,以至于银行专门对东垣公司采取了措施。可这一会,他已经回过味来了,人家银行连通知都印出来了,显然不是今天这一会的工夫,自己怀疑两个手下,实在是有些神经过敏了。
  “我想说的是,你们觉得,这个通知是针对咱们来的吗?”李太宇换了个口气问道。
  何继安叹了口气,说:“李总,这个通知肯定不是专门针对咱们的。可如果咱们真的想把公司转让,没准这个通知就和咱们有关系了。”
  “你们政府怎么能这样做!”李太宇不悦地说,“我们是外资,是有信用的,他们凭什么觉得我们会罢经济纠纷于不顾,携款潜逃。”
  王、何二人都不说话,心道你不就是存了这个心吗?闹了半天,你要跑路的原因,除了客户退货之外,还有什么金融危机的影响。看起来,像东垣公司这样打算跑路的外资企业还不止是这一家,以至于国家都要专门下一个通知来防备了。
  他们哪里知道,早在两个月前,唐子风就向安全部门的曹炳年发出了一个预警,声称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韩国卷入金融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大批的韩资企业肯定会撤资外逃,而且其中必有很大比例的一些企业会留下一批烂账,等着国家替他们收拾。
  唐子风建议,要立即通知各地方政府以及银行、海关等,对韩资企业转让、搜集资产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对资金外流采取限制政策。任何打算携款离开的韩商,都要接受严格的审计,确保其没有负债以及经济纠纷,并能够妥善解决员工安置和对客户的售后服务承诺,非如此不能离境。
  当然,这个限制政策也并非只是针对韩资企业,对其他外资也同样要这样做。不过,韩资必须是受到重点监控的那一类,至于原因嘛,曹哥你就自己去琢磨吧。
  曹炳年一向知道唐子风对韩国人有成见,不过,以他的工作经验,也知道韩国企业在诚实守信方面,的确是有些不尽人意,甚至比亚洲的一些穷国都不如。
  这么大的事情,曹炳年当然不可能仅凭唐子风的片面之词就向上级汇报。他安排属下在暗地里做了一些调查,惊异地发现唐子风的警告居然是真的。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韩资老板弃厂逃跑的事情,厂子的账户上空空如也,甚至连一些客户预付的货款都被卷走了。至于厂子里的资产,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变卖一空,只留下一群拖欠了好几个月工资的员工。
  得到这样的报告,曹炳年哪里还敢怠慢,立即向上级做出了汇报。紧接着,来自于高层的意见便传达下来了,果然如唐子风建议的那样,要求各地严格监控外资企业,尤其是韩资企业撤资的情况。
  这些通知,早有一个多月前就已经下发到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了,只是东垣公司那时候还没有跑路的意思,所以没有触发这个任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