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曲GL_34

  如斯美景,在汉王眼中,却不及王妃一个温柔浅笑。她本就喜欢偷看王妃,今日更是看得频繁。
  十四五岁的年纪,无人引导,又偏生秉性乖巧。汉王一直不太懂什么是情。她往日喜欢看王妃,是因她觉得王妃好看,王妃若是能对她笑,她便能高兴上许久。
  此时,这喜欢中又似乎哪里不同了。她依旧以为王妃好看,但她喜欢看她,又不止因她好看。她心田萌动,仿佛有什么要破土而出。
  汉王低头,小心地碰了碰王妃垂在身侧的手,王妃察觉,转头看她,汉王抿唇,莫名紧张。王妃牵了她的手,那手心软且细腻,微微有些凉意,汉王顿时觉得满足,弯了唇笑,前方不远便是书房,汉王拉着王妃的手,摇了摇:“阿瑶,我们去午睡。”
  “也好。”王妃应允。
  书房中只一软榻,原是看书累了,用以小憩,躺两个人,便挤了。幸而汉王身量小,又瘦,王妃亦是身姿纤细,躺下后,竟是刚好。
  午间暖阳和煦,书房中便未生火盆,只点了一炉安神香,在书房中袅袅的散开,使人心神宁静。
  汉王一躺下,就往王妃怀里钻,王妃顺势抱了她,隔着厚软的毯子,轻轻拍着她的身子,哄她睡觉。但汉王睡不着,她睁着眼睛,眼眸黑黑亮亮的,犹如宝石一般。王妃见她不睡,也不勉强她,只替她掖了掖毯子的边角,以防她着凉。
  书房的门关着,门外守了几名侍婢。她们若不出声,便无人会来打扰。房中静谧,唯有二人清浅的呼吸。王妃已合了眼,似是已然入睡。
  汉王并不打扰她,也不乱动,只是不时看她一眼,便很满足。看了不知多久,困意无声无息袭来,汉王不知不觉也跟着入睡。
  此时,京郊玄天观,正是烟火缭绕,礼乐齐鸣。
  居空那日消失便未出现,倒不是他忘了汉王身上那道王气,只是观中出了些事,使他难以分、身。
  玄天观建观千年之久,早已是天下闻名的道观。这千年来,观中传经讲道,广收信徒,甚至还曾入朝为官,做过皇帝座上宾。
  只那盛况,已是前朝之事了。
  前朝质帝,喜好道法,沉迷炼丹,以图得道成仙。实则,皇帝身负无上权势,又享尽人间富贵,乃是天下万民之中,最不可能得道飞升的。此事玄天观中众多道法深厚的老道自是一清二楚,然而要使道法弘扬天下,便少不得朝廷相助。彼时的玄天观观主,欣然入宫,替质帝炼丹。玄天观也因此,备受世人推崇,成为天下第一大观。
  可惜质帝驾崩不久,天下便乱了,万民苟活于乱世,愈加寄望于神佛二道,众多寺庙应运而生,道之境况大不如前。
  直到大魏立朝,玄天观也欲故技重施,向高帝进献高深道法,奈何高帝虽收下了,却是将道法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显然是不信此道的。
  有此先例,玄天观也不敢太过张扬,十余年下来,竟就萎靡下去,显出衰败之态,只靠着千年积下的名望,与城中白马寺,平分秋色。
  然有过那般誉满天下的鼎盛之态,观中道人又岂甘心就此落寞,十余年来,也在不断寻求复兴之法。
  今晨老观主驾鹤仙去,大弟子居空承接观主之位,众道正向新观主行礼叩拜。
  居空站在正殿前,他身前是观中上下,数百名道人,身后则是供奉了三清老祖的大殿。大殿经千年风吹雨打,沧桑斑驳,虽每年修葺,仍是掩不去那岁月的陈旧。
  旭日当空,冬日里难得的好天,居空抬首,望了望无边无际的天空,心中顿生豪迈。
  他与历代观主不同,与观中多数道人亦不相同,他心中最为在意的,并非玄天观如何兴盛。方外之人,不当眷恋红尘功名。修道修的是心,修的是法,该以降妖伏魔为己任,攒得功德,待有朝一日,将凡身,修成仙体。
  只是三千年前,妖道大战之后,存世的妖,便不好寻了。想要除妖以攒功德,还需费上一番功夫。
  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居空轻捋颔下长须,一袭青色道袍翩然而动。
  京外一道观观主接替,于京中王公而言,乃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京中百姓有信道的,也有信佛的。于世人而言,佛或道皆是用以寄托期望的外物,经过时上一炷香,遇难时,念叨念叨满天神佛,当真体悟佛法道法的,竟是少之又少。或是往玄天观,或是入白马寺,皆是随心所欲。
  两日后,居空又入城来,他似是毫无目的,只在坊间信步走动。至朱雀大街旁,仰头便可见宫城。
  居空停在一柳树旁,抬头望去,只见宫城上方,王气浓郁,毫无衰败之相。
  王气与国运相连。大魏国运昌盛,大有盛世之象,宫中那道王气,自随之浓郁,只兴不衰。
  相比而言,那位小公子身上的王气,倒是弱得多,只几缕浅蓝的晕,淡淡萦绕,仿佛随时都会散去一般。
  居空目光微凝,转身离去。
  王气再弱,也会引得众妖争相吞食,他原先还想,可否想个法子替那位小公子化去王气。回到观中,他在藏书阁中,翻了三日古籍,也未得分毫眉目,看来,这王气,唯有顺其自然了。
  既然如此,他干脆,便将那位小公子当做诱饵,引了众妖来京,设法斩杀,好往他那功德簿上再添几笔。
  居空目色森寒,冷冷一笑,挥了下拂尘,朝着城门方向,大步离去。
  汉王还不知她让老道惦记上了,她日日都跟在王妃身旁,一时都离不得。王妃也乐见如此,省得殿下出了门,又遇上奇奇怪怪的物事。
  汉王就挨着王妃坐着,王妃正在看府中仆役名录,这名录又不止写一个名字而已,除了名,还有何年入府,谁人采买,又在何处兼什么差使,都记得清清楚楚。王妃右手执笔,一个个看下来,不时摘抄出一个。
  府中仆役与朝中大臣相差不大,不可使久居一位,当各处轮换着来才好。
  王妃在做正事,汉王便自玩着,她原是在看话本的,看了约莫一个时辰,此时已累了,便摘下腰间的佩囊在玩。
  那佩囊她戴了年余,至今仍是簇新的模样,水蓝的锦缎光泽依旧。汉王打开口子,伸出手,将里头的小桃枝倒到手心。
  “咦~~”汉王惊讶地眨了眨眼。
  这佩囊,是去年夏日,王妃赠与她的,那时,她曾将桃枝倒出来看过,小小的几棵树枝,带着草木的清新香气,还有圆圆的一点嫩叶,绿意膨胀,青翠欲滴。
  今已过去年余,汉王细细地瞧着手心那几棵小桃枝,它们仍是水润苍劲的模样,竟无半点干枯。
  汉王惊讶不已。
  王妃听得她那声“咦”,转头看过来,只见汉王正托着那几棵小桃枝,在眼前来回地看。
  这几棵桃枝,是她从自身上折下,每一棵上都封了她一道威压,且因是一体,又有灵力连接,不论在何处,皆能与她,神识相通。
  汉王捧着小桃枝,送到王妃眼前,惊奇道:“阿瑶,你看,过去年余,它们还未干枯。”
  王妃弯了弯唇角,满是无奈,她身上的枝叶,便是放上千年,也绝不会散出一缕灵气,又怎会干枯。
  “山寺高僧所赠,自有不凡之处。”王妃道。
  她的话,汉王句句都信,点点头,恍然大悟:“必是如此,难怪这样灵呢。”
  汉王小心翼翼地将小桃枝都装回到佩囊中,王妃接过,替她好好地挂回到腰间,叮嘱道:“既是灵验,殿下不可将此物离身。”停顿片刻,没有听到汉王答复,王妃抬头,便见汉王呆呆地看着她,目不转睛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