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烽火狼烟(5)
但凡是武将,就没有不想要战功的,江叔安自然也不例外。
他似笑非笑地说道:“战事才刚开始,最后胜负还未定,现在就提表功之事为免太早了些。”
傅七立刻听出这是心动了,跟着笑了起来:“对方四十万大军,但我们却有五十万大军,且我们还占据了凉山关这个易守难攻的关隘,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据着优势,若无意外此战我们必胜无疑!”
谁知原本还在笑着的江叔安在听到这话后,立刻就收起了笑容。
他正色道:“不要小看西沙,更不要小看火罗王,他比常意和徐集加起来还要厉害得多!”
傅七一怔,似有不信:“不至于吧?就算徐集这人冲动了些,可到底是经历了好几次战争的老将,常意也一样,曾立下过不少战功,他们两人加在一起怎么都不应该比火罗王差吧?”
江叔安明白对方的想法,也知道自己心里的话不能全说出来,毕竟那些都只是他的猜测,随意说给人听的话,很可能会被扣上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
他敷衍地笑了下:“这些等以后再说吧,先说说买粮的事情,我可以帮你们办成此事,但我有个条件。”
傅七打起精神:“你说。”
“我想请你盯住徐集,别让他动我手底下的人。”
原本驻守在凉山关的一万多人,都是江叔安的部下,即便如今他们要听从徐集和常意的命令行事,但私底下他们仍旧以江叔安马首是瞻。
借着这股力量,江叔安成了凉山关营地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即便是徐集看他不顺眼,也得小心掂量着来。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徐集对他更加不满。
江叔安毫不怀疑,只要他一离开凉山关,徐集就会将他手底下的一万多人全部打散冲入其他部营。
一旦人被打散,江叔安手中的力量就会惨遭消减,将来徐集要对付他就更加容易了。
傅七略一思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颔首答应:“可以!”
江叔安拿起汤勺,问他要不要喝碗汤?
世家大族中常以续茶暗示送客,如今江叔安把茶换成了汤,意思却还是那个意思。
傅七无奈一笑:“我就不打搅你们用饭了,告辞。”
江叔安作为下属,出于礼节,还是将人送出了大门。
傅七临走之前忽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你真觉得咱们这场战会输?”
江叔安嘿嘿一笑:“怎么会呢?这场战才刚开始,我身为南楚将军,怎么可能会灭自家志气涨他人威风?我自然是坚信咱们南楚会大获全胜的!”
对方越是这么说,傅七心里越是没底,有心再多问几句,可一看江叔安那副架势,就知道这个老泥鳅肯定不会说实话。
傅七无可奈何,只能走了。
江叔安回到屋里,瞅见江微微已经放下碗筷,她这会儿正单手撑着下巴发呆。
江叔安走过去坐下:“吃饱了?”
“嗯,”江微微打了个哈欠,“傅七走了?”
“早就该走了,这家伙太会挑时间,弄得咱们父女连一顿晚饭都吃不好,”他拿起碗筷,打算把碗里剩下的饭都给吃了。
江微微道:“饭都凉了,另外再盛一碗吧。”
“不用,以前我在外头行军打战的时候,什么没吃过?有时候没办法生火,就只能干嚼生米,跟那比起来,这种凉了的米饭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碗里的米饭往嘴里扒拉。
江微微不知道干嚼生米是个什么滋味,但光是想想也能猜到滋味肯定很糟糕。
她顺手给自家老爹盛了一碗汤,状似无意地问道:“你真觉得这场战咱们会输?”
钟殊然被安排住在别的地方,绿袖和顾德施金水是在别处用的晚饭,此时这屋里就只有江家父女两人,说起话来不需要有所顾忌。
江叔安咽下嘴里的饭菜,接过闺女递过来的汤,大口地喝完。
他一擦嘴巴,笑呵呵地说道:“跟闺女一起吃饭就是香啊!”
他放下碗筷,又道:“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没有人能确保最后谁输输赢。”
江微微没那么好忽悠:“可我听你的意思,你是觉得南楚的赢面不大。”
江叔安见闺女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好再打哈哈,干脆将面前的碗碟都推开,他说:“打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西沙火罗王集结四十万大军率先发动袭击,他们占据了战场的主动优势,这就是天时。”
他捏起一颗花生米放到桌上,代表这是天时。
“咱们占据凉山关这个天险,以守待攻,这算是地利。”
他又捏起一颗花生米放到桌上,代表这是地利。
“西沙大军共有四十万人,其中有一多半都是火罗王从各部虏获得来的奴隶,这些奴隶并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见四十万大军之中参杂了大量水分,而我们南楚有五十万大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这便是人和。”
他捏起第三颗花生米放到桌上,代表这是人和。
江微微认真听他说完,她提出疑惑:“天时地利人和,咱们南楚占据了两样,按理来说应该是咱们的赢面比较大才对,可你为何会认为咱们要输?”
江叔安捏起第三颗花生米:“就参战人数而言,西沙的确不如南楚,可西沙有个火罗王,在西沙人眼中,火罗王就是他们的神,他们可以为了火罗王赴汤蹈火,哪怕是豁出性命也觉得无比荣幸,更别提火罗王此人的确是个厉害人物,单论领兵打战的才能,咱们南楚没人能比得上他。”
他见闺女仍旧是一脸将信将疑的表情,便给她说了些火罗王的事迹。
“火罗王所在的国家原本只是西沙诸国之中的一个弹丸小国,国力屈居末流,曾经好几次都差点面临灭国的困境,可自从火罗王接管政权后,他一改前面几任国王的懦弱作风,在国中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政策,他曾经还派遣使者不远千里来到南楚求学,像是农耕种地、读书识字、还有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