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文案
一缕阳光透过绵薄的窗照射进来,缕缕金色化成极其细小的线条在她坚定的面容上流转,在那金色的光辉交替中,是她瓷白的容颜与微波的双眼,透着碧海蓝天一般的清澈,明净夺目之间与阳交相辉映,有着浑然天成之感。
萧景面对着老态龙钟的人,本来是愤怒着瞧着他家媳妇,可是阳光温暖了他们的心,还是眼前人温暖了他们的心。
至于阳光他管不着,如果自己的媳妇他不乐见。在铺着锦缎的太师椅上一坐,摆着九天狮子下云端的气势,直接打破沉静的说道:“你们是被人请进来的,而请你们进来的人已经上交了土地,就大月城周围而言,百姓已经实行了分田到户,你们不配合也就罢了,居然通风报信回了封地,还真想让百姓起义呀?”
这时候几个人才回过神来,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就不受大脑的控制?
咳咳,都说老狐狸反应快,实际上是年久见风吹,有了自然而然的镇定。
“金水瑶,也不和我们说让他说他能带的表得了大鸾吗?”
这话说出来紧等着她的回答。
如果苏妤说是,肯定这些人又说她把大鸾卖了,不然为何说话的不是她。
对于这种鸡蛋里挑骨头事,也不是谁都愿意要疯狗缠着。萧景很是平静的道:“我可以代表她,而她代表着大鸾。”
简简单单的一个代表,绝对不有失他的身份,同时告诉着这几个人,别拿言语和他玩儿游戏。论嘴皮子他比他们玩得溜,所以就别关公面前耍大刀。
被看着都是孙子辈的人,居然敢轻视他们,几个老王爷生气地道:“谁知道她吞了这大鸾,是不是为了你?”
“为不为我倒是不清楚,不过我和国主儿女双全,天下无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我那粉雕玉琢的一对儿女,我太应该为他们的将来考虑,安分守己是必然的,不需要你们提醒。”
老家伙们一个个看着他,嘴皮子真的是不成多让。
“如果我们不交出土地呢?”晋王想要拉横车,毕竟他们进了大月城也是明晃晃来的,不相信站着进来,横着让他们出去。
“那是你们不清楚手上有多少假银子吧?”萧景提醒着说道:“就是你们进大月城为了要维护的人,居然用三四年的光景敛财养了军队,然后是中报私囊。可是到你们手里的是假银子,如果你们当中谁不相信,也可以利用以前的手法回去问问,看看你们的假银子能折多少土地,还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花着假银子,等着花的积攒多了处罚个罪责,到那个时候可是里外不讨好。”
萧景清晰明白地和他们说完,“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咨询我,可别到最后成了自己独自扛着,如同过去的老鼠被百姓喊打,还能悠哉悠哉的回封地当你们的大老爷们?”
“我们是王爷,谁敢轻视我们。”
“这个真不好说,毕竟这造反的人已经被你们糊弄起来,到时候国主派人说明真相,谁知道会不会撕了你们,这个还真难保证。”
几个王爷相互看了一眼,“我们要见金凤。”
看来先前的话他们听近了而已,不然也不能直呼其名。
苏妤一直旁边看着热闹,这会也不打算再看下去,因为一把火已经把锅撩热,需要的是控制好温度。
两人出来的时候要去福王的府邸,可萧景直接带着她来到了一处茶楼。
“我想趁热打铁,你倒是拉我喝茶,怎么,心情不错吗?”
萧景笑了一笑,“你该知道釜底抽薪吧?”
听着对方的反问,再看着他狡黠的眼睛,故意漏给她一丝锋芒。
“有了主意还不说。”
萧景优雅的端起茶杯来到窗户旁,绘深如墨的眼神直接射向了下方,在看着一个铺子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嚷了起来。
“有些是看热闹,不回答我的问题。”苏妤嗔怒了他一下,结果马上发现了不对。
底下的嗓门高的一个妇人,对着一个很像老爷的老人在喊着,稍稍一听便得清楚。
“四海布告已经出了明文规定了,你当我不识字难道还不会听说吗?当日布告下发的时候,侍卫已经大声的念了,谁敢花假银子法律按斤处理。”
“你别胡说八道?”
“我是不是胡说八道,搜搜你的身就知道。”
“你敢,也不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
“你敢骂我,你个老不休,出来花假银子,你还志高气昂的,看我不把你送到衙门。”
女人真的很彪悍,伸手就去扯老人身边的跟随。
好在跟随是个体魄矫健的小伙子,三下两下的就把人推开了,趁着推倒对方也就走了。
等着人走之后那个妇人也没纠缠,而是抬头看了萧景这边,然后起来就回去做事了。
苏妤目光扫了一下仓皇而逃的人,在看着粮店的老板娘,在后看萧景,“这是你安排的?”
“总得让他们有个认知吧?不然怎么知道错了呢。”
苏妤竖起大拇指给了一个赞,“那现在时机可成熟?”
萧景道:“喝完了茶等着他回去诉完了苦,也就是我们登门拜访的时候。”
苏妤听着他的安排,想着那个三天两头总是生事的福王爷,根本没有上交土地,她一直处在观望的角度,看着大冷的天四处奔跑的官员,每每看到他们冷的时候就会骂一句,丧家之犬。
今日,府里的老管家又来汇报事情,直接说起了假银子不允许再流通的事情,然后又受了自己的遭遇。
金凤老迈的眼睛眯了眯,显然是气得不行。
自从有了假银子银庄也不收,真的是苦恼了人。
她家的假银子有多少,那是子孙五六辈子都花不完的。可是如果让他把土地奉献出去,这也让他不甘心,因为那是子子孙孙更花不完的。
尤其是她是老一辈的王,呵护的似乎也是他这一辈人。因为她听说了南书房正在草拟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