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坦克军的军长刘元勋说道:“我看这样如何?立刻进行分兵,派出一支部队向南穿插,我们不需要消灭伏罗希洛夫,只需要挡住他向西撤退,将其军队合围。我们可以用伏罗希洛夫的东南方面军为诱饵,吸引红联国的注意力,然后邀请我们的盟友斯曼共和国出手,一举攻占斯特林格勒。”
  “这是个好主意,斯特林格勒是红联国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占据了那里,来自乌克兰的援助就难以快速抵达前线,这对我们有好处。”鹿钟麟军长也表示同意。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潘文华对大家的想法非常满意,这些将军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各个手段高明,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高手。如今华兰军已经是人才济济,再不复当年的捉襟见肘,潘文华对华兰国的国防安全是越来越放心了。
  “我有不同都有不同的意见。”刚刚被抽调到前线的第二军第六坦克师师长孙立人少将站了起来。
  “哦?孙师长有什么想法请说说看?”潘文华眉头一挑,对于这位赵守宏小舅子的威名,他是听说过的,只是从未领教过。如今第一次听到其战术分析,他是很有些期待的。
  孙立人微笑道:“我认为应该网开一面,将叶戈罗夫的东部方面军放走。对于伏罗希洛夫的部队,我们也以虚张声势为主,只要将其礼送出境即可。”
  孙立人这种完全反转大家想法的战术,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们彼此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着孙立人这个方案的用意。不过大家算来算去,这种方案似乎都属于放虎归山之列,这等于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让华兰国受害。
  潘文华同样没有明白孙立人的意思,他皱着眉想了半天,却摸不着一点头绪。他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孙立人既然敢这么说,是不会无的放矢的,潘文华只好让孙立人解释一下。
  孙立人看了看左右笑道:“因为某些我不能明说的原因,我认为让红联国保持一定的威慑力,对华兰国更有好处。之前我们的作战,已经起到了威慑作用,相信十年之内他们都不敢对我国动武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红联国倒下了,华兰国就太过显眼了,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段话说得不明所以,让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跟着赵守宏最久的潘文华却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他看了看左右道:“今天的会议先开到这里吧,大家回去要牢牢掌控部队,暂时不要发动总攻,等待指挥部的命令。一天之内,我们将决定未来的作战计划。好了,宋哲元和孙立人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
  听到潘文华让他们离开,将军们立身带上军帽纷纷敬礼离开了。刘伯昭起身的时候,看着孙立人一眼。这位在自己麾下的小兄弟,他是非常喜爱的,平日里也非常回护。如今他率军刚刚抵达,就参加了这么重要的会议,而孙立人还被潘文华留下了,这说明孙立人很受上官器重,刘伯昭很为他高兴。
  等到众人都走了,潘文华笑道:“立人,现在怎么样?你的机密可以说说了吧,你是不是从总统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潘文华所指的,自然是孙立人的姐夫赵守宏了。
  孙立人道:“我只是隐约从姐姐那里听到过一点风声,后来经过了我自己的分析,直到对红联军开战之后,我才琢磨出来些门道。只不过姐夫的战略眼光过于长远,我是没法看得太明白的,今天说出来咱们可以讨论一下。”
  在场的潘文华是跟随赵守宏最久的老人,如今官居陆军部副部长,宋哲元则是乌拉尔边疆区的司令官,同时也与赵守宏是连襟,都娶了尼古拉二世的公主,他们在国内绝对都是能够参与最核心机密的人,孙立人不管有什么话都可以对他们说的。
  孙立人点点头道:“你们认为如今华兰国统一了,西大陆那些强国会甘心吗?”
  “当然不会,如今倭国已经完了,咱们华兰国又完成了统一,东大陆上再无敌手。这会严重威胁西大陆诸强的利益,尤其是在东大陆的殖民地,我看他们会想尽办法的削弱我们。”宋哲元显然也不仅仅是个只盯着战场的军人,他能够放眼世界,从各个方面分析国家间的关系,绝对有名将的特质。
  潘文华也点点头道:“说的不错,未来西大陆诸强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我们华兰国实施打压。虽然在总统的带领下,华兰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经济已经强于撒尔帝国和高卢国等老牌强国,但对付他们的合力却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没有打开局面的方法,未来会非常被动。”
  “两位说的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孙立人点头道:“我从姐姐那里隐约得知,姐夫正在暗中扶植两个人。一个是条顿国社会工人党的党魁希斯勒,另外一个则是白鹰国的议员德诺拉?罗斯福。”
  “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吗?”宋哲元好奇的问道。
  “白鹰国始终置身于西大陆之外,同时也很少参与到殖民地的争夺之中,他们是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对于我们的崛起他们并无什么利益损失。相反,因为白鹰国与华兰国多有商业往来,彼此之间是有利益在其中的,两国相互接近也在情理之中。”孙立人先分析了白鹰国,如今两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外交总是保持统一口径,用以对抗撒尔帝国等老牌强国,这是众人皆知的,两位上将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孙立人继续道:“条顿国是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他们被凡尔赛条约压制的非常厉害,其国内经济动荡,百姓们都对国家复兴充满渴望,这就是可以利用的条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