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进军莱茵兰

  以军备拉动经济的好处就是国家经济恢复迅速,同时提升了重工业的产能,但坏处也不少。建造军舰需要大量资金,每一条军舰都像金子打得那样昂贵,不是一般国家能够负担的。何况武器装备不是花瓶,日常使用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全寿命的维护费用通常都能达到装备造价的一倍左右。
  新装备制造的越多,所花费的维护费用就越多。这是个无底的吞金兽,根本没有减少的一天,所以国家建造新军舰,不光是要考虑价钱问题,还要考虑维护成本问题。这么多新军舰下水,对国家财政的负担是难以承受的,唯一减轻财政困境的方式就是削弱这些军舰。
  将新建造的军舰拆毁,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的官员都不会同意,这等于在损害自己的利益。造成无益的浪费。有什么方法能够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又不至于让国内政府心疼的?那就是战争了。
  战争可以消耗过多的剩余物资,可以消耗过剩的武器装备,也能够捎带着从他国身上捞取好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能够打赢。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处,在1901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最后才不得不以世界大战来消耗武器装备。
  这一次各国似乎又走上了过去的老路,尤其是条顿国因为没有殖民地作为缓冲,他们走的更远也更加彻底。在总结了红衣国内战经验之后,条顿国开始大规模更新陆军坦克,不少最新型的iii号和iv号坦克加入到现役中,同时空军开始换装新的bf109e型战斗机,它们将配备国产最好的奔驰戴姆勒601a型发动机,也就是中华5型发动机的改进型产品。
  新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已经开工,同时新的潜艇也在大量建造,整个条顿国几乎成为了一个大兵营。军事力量的急速扩张,让希斯勒有了底气,他开始四处伸手,一个个夺回凡尔赛条约剥夺的条顿国权益,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非军事区莱茵兰。
  萨尔河谷地区是莱茵河的一个u型河谷地区,属于莱茵兰的一部分。这里原本是生产煤炭的小地区,区内主要人口都是条顿人。当初根据《凡尔赛和约》,此地被划归高卢国管辖并开采煤炭。不过在社会工人党的鼓动下,1935年萨尔河谷地区进行了一次公投,结果当地人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性优势,要求重新回归条顿国。
  这次胜利让社会工人党信心倍增,希斯勒甚至声称这是条顿国在社会工人党领导下取得的重大外交胜利。正是因为这个胜利的鼓舞,让希斯勒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就在红衣国内战平息之后的几个月,条顿军队毫无预兆的出动了。
  作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的非军事区,条顿国军队无权进入莱茵兰地区或者驻扎军队,但是为了试探协约国的反应,希斯勒冒了一次险。
  红衣国内战之中,两国对条顿国建立起了不错的印象,撒尔帝国甚至将条顿国当成了对抗乌托邦主义思想的先锋。希斯勒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决定冒险试一试两国对条顿国的底线。1937年1月14日,条顿国突然派出了国防军第三师和一支警察分遣队开进了莱茵兰地区。
  希斯勒的计划可谓冒险之极,在军队内部一经提出,就被众多将领所反对。因为按照当前的情况看,条顿国的军事力量依然处于劣势,一旦遭到撒尔帝国和高卢国的一致对抗,刚刚有起色的条顿国很可能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有些将军甚至公开表示,条顿国一旦再次与协约国开战,连一个星期也顶不住。
  不过这些将军显然是从纯军事角度分析问题,而忘记了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事实证明希斯勒赌对了,尽管高卢国百般不愿,但是为了对付乌托邦主义联盟,他们还是在撒尔帝国的劝说下忍住了。
  第一次军事冒险的成功,让希斯勒心情大好,他立刻开始了新的冒险。作为与条顿国同宗同种的奥地利国,本来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战败而被分裂成了三个民族国家,其中奥地利国就由条顿人组成。
  早在条顿国盛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候,奥地利的不少人就开始崇拜条顿社会工人党和希斯勒,甚至还有人公然身穿社会工人党冲锋队的服装招摇过市,很快条顿社会工人党就派出了自己的密探赛斯?英夸特。
  赛斯?英夸特是奥地利出生的条顿人,他在条顿国生活多年,早已成为了社会工人党的成员。在希斯勒将目光转向了奥地利的时候,赛斯?英夸特很快被希姆莱招入党卫队,并进行了大量针对性训练。
  就在条顿军队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后不久,赛斯?英夸特被调往奥地利,受命组建一支听命于条顿国的力量。赛斯?英夸特的演讲能力并不差,他在奥地利大肆宣扬条顿人种的优越性,很快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
  赛斯?英夸特将社会工人党的种族主义理念慢慢引入到奥地利国,成功组建起自己的黑衫党。黑衫党奉行条顿人至上的理念,大肆宣扬民族主义情绪,并污蔑犹太人是小偷,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说法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有市场,赛斯?英夸特的势力在迅速扩大。
  奥地利国内开始动荡不安,黑衫党四处出击,在国内大量发动爆炸和暗杀等暴力事件,整个社会在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又多了治安问题。此时条顿国的势力已经很大,而希斯勒的代表副总理赫斯又暗示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黑衫党与条顿国政府有关系,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奥地利政府左右为难。
  在整个1937年中,奥地利的国家资本主义分子在柏林的资助和唆使下,加紧了在奥地利境内的恐怖活动。在那些偏远的山区,国家资本主义分子利用政府的弱势,常常发动暴乱和示威,极大的削弱政府的权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