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各有算计

  圣彼得堡,收到了英国人释放的和平信号,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次阿富汗战争可谓是虎头蛇尾,对俄罗斯帝国来说,完全是开局王者最后却差点儿打出了青铜战绩。
  刚开始有阿富汗游击队配合,俄军是一路吊打英国人,可惜阿富汗地区不是坦途,随着战线的不断向前推进,俄军的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
  加上英国人援兵不断的抵达,俄军丧失了兵力优势,战场上的局势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现在,阿富汗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面对财雄势大的英国人,穷逼的沙皇政府明显招架不住。
  看似俄军在阿富汗战场占据上风,实际上沙皇政府也是有苦难言。
  战争进行到现在,俄军已经先后付出了近五十万人的伤亡,以及高达数十亿卢布的战争经费,然而传说中的印度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人员伤亡只是小问题,毕竟收复了中亚地区,还占领了四分之三个阿富汗,甚至双方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1:3.7,可以说是俄军近五十年来最佳战绩。
  当然,这是把中亚汗国和印度殖民军一起加上的战绩,单纯和英军主力pk,俄军还是占不到多少便宜。
  有水分没关系,这也不影响沙皇政府拿出来进行政治宣传,总之俄军战场上的表现,对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令亚历山大三世头疼的是财政,自他继位以来沙皇政府积攒的家底全部搭进去了不说,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更关键的是没能够打进印度。
  如果俄军已经打进了印度,那么砸锅卖铁,亚历山大三世也要将战争继续下去。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英国人已经反应了过来。除了本土派出来的几十万主力部队外,还有两百万印度殖民部队炮灰严阵以待。
  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英军主力已经很少出来决战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督战,利用殖民部队和俄军纠缠,英军将领甚至完全不在乎人员伤亡。
  按这个节奏下去,大有印度人不死光,英国人就不会认输的架势。
  灰色牲口再怎么不值钱,也比殖民地土著贵一些。甭管交换比怎么样,俄军都是吃亏的,毕竟对面的印度人可是有三亿。
  “准备和英国人谈判吧!”
  做出这个决定后,亚历山大三世整个人都消沉了下来。俄罗斯帝国距离印度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是!”
  “陛下,我们要不要通知一声奥地利人,毕竟……”
  不等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把话说完,亚历山大三世就打断道:“你们看着办吧!反正现在英国人不想打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打下去。”
  说完,亚历山大三世直接转身离去。
  毫无疑问,俄罗斯帝国不是没有能力继续这场战争,毕竟还有奥地利奶妈在后面补血,一时半会儿还坚持得住。
  关键是在无法夺取印度的情况下,继续这场战争拖住了英国人,只会便宜正在非洲大陆高歌猛进的奥地利,不符合俄罗斯帝国的利益。
  再好的盟友,也抵不住利益的诱惑。
  按照事先约定,维也纳政府以支持沙皇政府入主印度,换取俄罗斯支持奥地利独霸非洲,战后两国共同分享欧陆霸权。
  沙皇政府现在和英国人停战,也是在坑队友。可是没有办法,沙皇政府已经确定自己拿不到印度,那不能看着奥地利独霸非洲了。
  要不然战后两国的实力就会进一步拉大,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旦出现实力失衡,所谓的共享欧陆霸权,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三世的政治头脑还是非常灵光的,知道俄奥同盟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政治影响,果断的选择甩锅。
  ……
  自从决定支持法国人后,英国外交部就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英俄停战只是措施之一。
  毕竟俄国人是奥地利的盟友,不可能被他们三言两语就忽悠的倒戈相向。别的不说,光英俄矛盾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开的。
  刚刚打了一仗,回头就结盟。这些的骚操作,这存在于理论上,或许中世纪还可以做到。
  但是在民族主义崛起的今天,谁要是敢这么玩儿,非得爆发革命不可。
  东京,送走了不速之客的英国公使,伊藤博文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不容易才协调各方利益,勉强压下南下的声音,继续实施之前的北上战略,现在英国人这么一掺合,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不用想也知道,英国人连他这个反对派领袖都拜访了,原本支持南下的政要就更不用说,肯定是被游说了。
  正在伊藤博文思考对策的时候,侍从的声音突然响起。
  “首相,王宫打来电话,要你立即去参加的御前会议。”
  “砰”的一声响,伊藤博文手中的水杯应声落地。来得太快了,根本就没有给他留下准备时间。
  毫无疑问,这背后肯定有国内的政治势力参与,要不然也不会英国公使前脚刚走,马上就要召开御前会议。
  这样的举动,无非是在向他示威,要他这位南下反对派知难而退。
  没有办法,明治维新的“三杰”都已经故去了,再也没有能够压制所有政治势力的定海神针,政治斗争的手段变得越发出格。
  就比如现在,这些家伙就瞒着他这位首相,私底下和英国人接触,甚至是已经达成了协议。
  知道归知道,伊藤博文实质上还是无能为力。别看他在后世大名鼎鼎,他从来都没有做到过一言九鼎。
  也就是日本现在还没有进行战略冒险,军方也没有来得及在战争中做大,政府勉强能够压制得住他们。
  要是搁在军方做大之后,谁要是敢和他们对着干,分分钟就闹出一场兵变,换一届政府。
  ……
  海军大臣西乡从道率先开口说道:“英国人已经表明立场,要支持法国人,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欧陆战争的结局已经趋于明朗化,原本我们担心的风险不复存在,实施南下战略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
  如果可能的话,西乡从道是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的。不过没有办法,作为海军大臣他不想出头都不行。
  南洋地区列强云集,形势错综复杂,日本一旦将势力延伸过去,势必要大幅度扩建海军。
  作为南下战略的最大受益者,海军高层已经统一了意见,根本就不容许他这个海军大臣退缩。
  农商务大臣井上馨:“西乡君,你所谓的欧陆战争局势明朗,恐怕还言之过早。
  众所周知,英国人最强的是皇家海军,相对而言他们陆军就非常一般了。
  就算是法国人获得了英国人的支持,对欧陆决战也没有太大意义,除非俄国人也支持他们。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众所周知,俄奥同盟是非常稳固的,俄国人根本就离不开奥地利。
  除非是沙皇政府脑子进水了,才会背叛自己的盟友,跑去支持自己的敌人。”
  没有毛病,英俄谈判才刚刚开始,尚且处于保密状态,日本政府的情报能力有限,触手还没有伸到英俄两国高层。
  按照正常的思维模式,英俄在开战、法奥在开战,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况且俄奥两国本来就有盟约,现在英法靠在了一起,俄奥自然也会站在一起。
  英法在陆地上和俄奥进行pk,几乎没有胜算。在这种背景下,接受英法的邀请对奥地利宣战,怎么看都不靠谱。
  陆军大将大山岩:“井上君,你多虑了。且不说俄国人愿不愿意出兵帮奥地利,就算是他们在欧洲获胜又能怎么样?
  只要英国人肯支持法兰西,海外殖民地争夺中反法同盟就处于了绝对的劣势。奥地利想要报复我们,也要他们有能力越过皇家海军的封锁才行。
  据我所知,英法拉拢的盟友不光是我们,还有几个美洲国家也会参与,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奥地利的海外殖民地。
  我们觉醒的太晚了,错过了殖民时代,现在环顾全世界的土地都有了主人。
  好在欧洲列强也是矛盾重重,这次欧陆战争就是我们的最佳机会。只要夺取了奥属南洋,我们想要的煤炭、铁矿、橡胶、粮食……全部都应有尽有。”
  望着自我陶醉的大山岩,伊藤博文忍不住打断道:“英国人可没准备和我们结盟,邀请他们参加进攻奥属南洋,只是因为局势需要。
  不管他们许诺的再多,夺取了奥属南洋,大部分利益也是英法的,属于我们的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欧洲历史大家都研究过,应该清楚他们的规矩。就算是奥地利在这次战争中战败,他们仍然是一个大国。
  为了些许利益,得罪一个欧洲大国完全是得不偿失。未来遭到报复的时候,英国人可不会替我们出头。”
  窗户纸被捅破了,所有人都傻眼了。弱肉强食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弱者是没有资格和强者争夺战利品的。
  实力差距太过悬殊,就算英法给了再多的许诺,战后日本政府都没有能力要他们兑现。在利益面前,违约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无法独占奥属南洋,仅仅是跟在英法后面捡漏下的汤水,那么发动这次战争,就变得完全没有意义。
  日本军方虽然激进了一点儿,但是他们却不傻。中二的昭和参谋部还没上线,在场的的众人都是智商在线的主,自然不会去跳坑。
  西乡从道微微一笑,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伊藤君,这个问题我们自然考虑到了。英国人有他们的算盘,我们也有我们的计划。
  我们的邻居不是有一句古语叫做“假道伐虢”。奥地利不好惹谁都知道,光他们在南洋地区的势力,都不是我们能够吃下的。
  至始至终,奥属南洋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真正目标还是这里——肥沃的菲律宾群岛。
  选择和英法合作,只是为了利用他们做掩护,迷惑西班牙人,为夺取菲律宾群岛创造机会。”
  听到这个解释,伊藤博文凝重的神色稍缓。和进攻奥属南洋相比,显然欺负西班牙人更加能够令人接受,起码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计划虽然不错,可是你们考虑过后果么?
  英法可不是好相与的主,知道了我们在利用他们,未来肯定会进行报复。
  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将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毕竟我们的力量还是太弱了,经不起折腾。”
  西乡从道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我们军方早就讨论过了。如果没有欧陆战争,无论如何,我们也不敢这么干。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欧洲列强分成了英法、俄奥两大阵营,英国人的欧陆平衡战略摇摇欲坠,一时半会儿这些列强都顾不上我们。
  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加起来都过千万了,就这么血拼下去,这欧陆战争的参与者中很难有真正的胜利者,最终的结局多半是两败俱伤。
  只要我们灵活一些,在欧陆战争分出胜负前夕,及时加入胜利者一方,这一局就算是稳了。
  不管是谁赢得了战争,战后都要忙着舔伤口,根本就不会为了这点儿小事,对我们这位盟友大动干戈。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顺势分得一些战利品,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