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表态

  一众与会者听了都震惊愕然,以为是不是听错了,但这话从萧主任口中平稳说出来,大家都听的明明白白,知道没听错。
  刚刚和谭刚对撕的那位与会者忍不住接道:“仅仅是技术授权?那就是核心的源头还是海岸线掐着的?”
  萧主任瞥了他一眼,道:“怎么?你的意思是这还不够?还要把技术也收上来是吗?”
  那位与会领导弱弱的耿直说道:“要是能收上来的话自然是更好了。”
  然后他就见到萧主任一言不发的盯着自己,那眼神凝视得他虚的一笔,顿时尴尬的强颜欢笑道:“呃不是,我也没指望能……”
  萧主任收回目光看向了在座的所有与会者,沉着冷静的说道:“我相信谭部长是公事公办,也是就事论事,他说的没错,这根本不是担不担责的问题,也没人担得起,而比担责更严重的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无可估量。”
  “不能因为民企做得好、赚得多就心起觊觎之心而与民争利,这么干不死把国家经济搞活,而是搞死喽。”
  说话间萧主任逐渐将目光落在他身上:“你的提议不是有失考量,那就明着耍流氓。”
  这话说的直接吓他一跳,不但心中对庞德的怒气骤然顿消,那是没时间了,顿时尴尬中连忙说道:“萧主任批评的是,的确是我有失考量了,该深刻反思检讨。”
  “知道最好不过。”
  说着便收回目光,萧主任旋即看向了水务集团的老总说道:“邺老总,全国的水务都归你管,这次的技术进步是直面冲击你领导的自来水厂呐,怎么,你这一把手就没什么要说的?”
  水务集团的老总不禁思量着,萧主任也很有耐心的看着他,但仅过了片刻邺老总便笑着说道:“虽然我个人在主观意愿上也在考虑把这项民企技术收上来的可能性,但萧主任刚刚的重要讲话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啊。”
  “表个态。”萧主任言简意赅的道。
  “我坚决拥护上级的指示。”邺老总毫不犹豫的说道。
  闻言萧主任在他身上停顿了一秒不到就收回了目光,环顾众人说道:“我也表个态,未来科技成立不久,但成就另国内外皆为之侧目,所以,我建议把明年举行的全国优秀企业家奖颁发给该公司创始人李林飞,以鼓励和表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当然,这还要经过进一步讨论,等最终的评审确认能通过,然后再进行公示。”
  萧主任刚一停顿准备接着讲话的时候,被一道突然挤入的掌声给占据,会议室迟疑了不到一秒钟,十几名与会者都热烈鼓掌,萧主任侧头看向了谭刚,正是他声情并茂的带头鼓掌。
  显然,在场的与会者们都大致懂了,邺老总也知道不可能对未来科技的新兴技术收归公有,毕竟,李林飞已经给予了众人所没有料到的巨大让步,已经是出乎意料了。
  要是还不满足,把李林飞惹毛了干脆把这技术卖给别人,那可就真没辙了,还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个打压民企阻碍科技进步的恶名是跑不掉了,反而把李林飞推向悲情英雄的高度。
  至于用公权强制收回,就算有人敢有这个心,也绝对没有这个胆,未来科技已经成为民企体量最大的公司,社会影响力非同凡响,牵扯甚多,就连军方都在采购未来科技的军用级电产品,在这家公司面前耍流氓基本等于是作大死。
  因为产生的后果和负面影响没人能担责得起,最高一旦问责下来,谁担当得起?光是破坏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罪名就让有这个心思的人哆嗦一阵了。
  待热烈的掌声落下之后,萧主任喟然慨叹的接道:“共和国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里面有老一代革命家的血,也有新一代改革者的泪,我们不能总让实干家吃亏呐,更不能让他们流汗流血又流泪啊!”
  萧主任的话一落下,又是谭刚带头第二次鼓掌,其他人迟疑了一会儿但反应很快,会议室再次响彻了热烈的鼓掌声。
  邺老总等在场的与会者们都不由得对庞德侧目不已,他先前掷地有声的表现又加上这两次带头为萧主任鼓掌,无不是充满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之前和他对撕的那位与会者,反应过来后也是暗叹自恼,为什么自己刚刚就没有想到带头为萧主任鼓掌啊!
  谭刚也知道,他说出这么愚蠢的话了不代表他愚蠢,这里有太大的利益了,只不过是想要吃掉未来科技的人大有人在,毕竟太赚钱了,而且越做越大,不犯红眼病反而不正常了。
  但想要吞掉未来科技却无人敢,反噬力太大了,大到有这种心思的人只能有贼心而没贼胆。
  而今李林飞及其未来科技集团隐隐的成为了民企领袖级的代表,没有任何一家别的民企不论在营收、规模、利润、技术储备和先进程度上,都难以比肩新崛起的海岸线公司。
  尤其这还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其创始人还是核心科技的灵魂开创者,没了他等于一座广厦失去了根基,必临倾危险境,得不偿失的风险更是巨大。
  相比这个,如果未来科技集团或者李林飞出事了,所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国进民退的舆情必然如病毒式蔓延扩张,到时候就真是跳进湘江都洗不清了。
  那其他的民企看到之后岂能不寒心?一想到拼死拼活的做大做强,到头来沦为嫁衣,谁还有斗志?
  到那时候民企都破罐破摔甚至撂挑子不干了,就不是什么国进民退的讨论了,而是不想进、不愿进也得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