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三星服软

  高东镇忍不住面皮一抽,但依旧摆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着,讪讪地收回了双手并看向了李林飞,也没见他请坐的意思,高东镇只好厚着脸主动坐下,脸上依旧挂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李林飞翘着腿有意无意的说道:“我还以为是李再荣,你……真不够级别跟我谈。”
  高东镇一听心中定格了片刻,心中又气又惊又怒,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作为三星电子的掌门人,在全球商界尤其是ict与集成电路领域,高东镇这个名字那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啊。
  但李林飞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强忍着心中的不满,高东镇干笑的委婉而道:“李先生,我们董事长的确有意与您见面谈谈,实不相瞒这一次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此而来的。”
  李林飞说道:“没来那就算了,有话直说吧。”
  高东镇心中愤然而无奈,却也笑着说道:“李先生,之前的不愉快合作是我三星之过,我们希望能够重新恢复与贵公司的合作,并愿意为此付出双倍违约金。”
  李林飞平静的道:“抱歉,ms已经停产,而phc2.0我们已经有新的上游供应商伙伴了,况且phc2.0使用的锡芯片和全新的集成电路技术,你们三星的技术已经与phc2.0的硬件不兼容。”
  高东镇显然准备的很充分,旋即笑说着道:“您说的没错李先生,您所打造的csac半导体联盟与北美sia体系相近,我相信您必然会再次回归国际市场,那么csac体系必然要扩充国际成员,三星电子若能准入csac体系,我们立马全面退出北美sia。”
  “哦?是吗?”
  李林飞颇为惊讶的望着他,心中思量片刻,似笑非笑的道:“退出sia……不亚于壮士断腕,魄力非凡啊,不过我好奇的是美国人会同意吗?”
  “三星不是美国人的三星,我们董事长对三星集团有绝对控制权,李先生您无需怀疑。”
  高东镇郑重其事的说道,不过地球人都知道,韩国人的企业基本被外资占领,三星虽然是被李氏家族掌控,但三星能够在全球畅行无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这家集团公司过半的利润都会入华尔街。
  “好!”
  李林飞当即拍板道:“三星若退出北美sia,csac欢迎三星进驻并成为首个国际成员公司,并且韩国市场必须对我未来科技集团的业务全面解封,phc2.0在曰韩业务内存就用你三星的,我甚至能亲自去为你三星和长江存储牵桥搭线,锡片内存专利授权于贵公司。”
  简单来说拿市场换利润,三星加入csac体系成为其国际成员,意味着三星半导体将选择csac标准,而不是sia标准了,那就意味着购买长江存储的技术专利,为此可能每年要付出七八十亿美元的专利费。
  对于三星来说,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本来就没多少,之前是加入北美sia体系,那是美国人的主导的,如今不过是换个山头。
  只是真要这样,北美sia就很惨了,三星的倒戈对于美国人来说无异于噩耗的开始,因为有了第一家那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
  届时,失去的必然是行业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李林飞如此干脆利落的同意三星准入,除了重新打开这片市场之外,最大目的还是为了与美国人的sia竞争话语权,这才是他最大的企图心。
  要csac取而代之,那将来的ict与集成电路产业将由华夏人说了算。
  高东镇来到李林飞的公司足足等待了五个小时有余,结果和他见面堪堪五分钟不到就结束了。
  过程是痛苦的,但得到的结果依旧让他能满意的离去,回去也可以如愿的交差。
  果然两天后,北美sia总部。
  “什么?三星集团宣布退出sia?已经公布消息了?”
  北美半导体工业协会(si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诺佛,他是负责制定和领导该协会的公共政策议程,并担任美国在半导体设计、制造和研究方面保持领导地位的主要倡导者。
  而李林飞所主导的csac半导体俱乐部联盟的地位和作用,与约翰·诺佛在sia中其实差不多是一样的,只不过李林飞不太爱管事,csac主要由副手在主事。
  不过此刻,约翰·诺佛得到三星集团传来的消息时直接惊呆,然后勃然大怒:“该死的,李再荣想干什么?招呼都不给我打一声?立刻给我联系他,该死,该死的韩国人!”
  这消息让他怒不可遏,三星集团退出sia其实没什么,但关键是他选择退的时机,还有退了之后是不是立马转头csac怀抱的问题。
  这件事情的影响太大了,因为未来科技的phc2.0主题发布会之后,李林飞搞的csac半导体联盟从最初被人看衰,但一下子就来了个惊天大逆转,直接被无限看好。
  没办法,phc2.0发布会实在太震撼了。
  看透的了人绝对不会认为2.0发布会仅仅只是一款新产品上市的商业发布会那么简单,其背后更加激烈的竞争是csac挑战现有的sia行业体系格局,背后在竞争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phc2.0发布会之后让世界看到了csac不但具备挑战北美半导体产业霸主地位,更重要的是这个体系诞生于大中华区。
  而大中华区拥有行业60%市场规模,单单是前者就已经让sia如临大敌,加上大中华区这片超级市场,sia的国际成员会怎么想?甚至北美本土的企业又会怎么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