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他内心暗吃一惊

  第五节 他内心暗吃一惊
  黄春江浓黑的卧蚕眉一扬,说:
  “刘局长,我前天送给你的《连改报告》考虑过了吗?我今天是来讨你的批示的。”
  刘国池笑着说:“春江你真是个急性子人。”
  卓有德就像坐在针毡上一样,屁股刺得麻辣火烧。他本来早想溜走,又怕引起黄春江的怀疑,才勉强坐了下来。
  此时,他感到可以借口走的时候了。他说:“有我在这里,你们两个当领导的谈话很不方便。我先告辞,回渔船上去了。”
  说着,他起身要走。
  “不!一路走。”黄春江故意将他的军,“你不是来要求连改、定居的吗?你还可以提供点材料,供刘局长参考嘛!”
  “嗯,是的。”卓有德连连点头说:“我已经向刘局长递交了《关于春柳湖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几点建议》,我把所有的想法全都写在里面了。”
  黄春江赞扬道:“没想到卓队长已经谋事在先了。几个生产队长当中,你算是走在第一,当了连改定居的急先锋呀!”
  卓有德连忙说:“春江过奖了。今天不是到围堤湖捕鱼,到县城交售鲜鱼吗?我就乘这个机会,又不需要占用多的时间,只多走几脚 路,就把《关于春柳湖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几点建议》直接送到刘局长这里来了。我开始以为刘局长不在办公室,没想到运气好,还真给我碰上了。所以也没来得及先征求春江你的意见,就这样直接送给了刘局长。这是不是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有点不讲组织程序。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是请春江批评教育,二是我在春柳湖大队和小队干部会上作出深刻检讨。”
  黄春江立马表态说:“每个人都有向上级反映情况和问题的自由嘛!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是从来不搞一言堂的。从来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靠群众的智慧,靠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策。卓队长你当生产队长也有这么些年了,经历的事情也不少了。你说是不是这样?”
  黄春江说完,眼睛盯着卓有德,一眨也不眨,看他作出怎样的回答。
  卓有德连连点头,他内心暗吃一惊,嘴里说:“那就好!那就好!听春江这样说,我心里就踏实多了。好吧!我要走了!免得两位领导因为有我在场,说起话来感觉不方便!”
  黄春江从鲶鱼嘴的言谈和表面镇定的神色中,更觉察到了他们两人之间藏有秘密,为了进一步探探虚实,他故意说:“卓队长不用着急,还坐下下儿吧,出耳朵听听嘛!八块牌,向天打,都是明摆着的,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你说有什么不便的呢?”他又转脸对长着一张鳡鱼嘴的刘国池说,“刘局长,你的看法呢?”
  刘国池听了这话,他内心暗吃一惊,觉得黄春江这小子太狡猾了。他只好附和说:“卓队长还坐一下嘛!等我把你提出的建议给春江看看之后,你再走不迟嘛!”
  说着,他将手中的《关于春柳湖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几点建议》递给黄春江,说:“你看看,这是卓队长向我递交的《关于春柳湖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几点建议》。把他个人对连改定居的想法形成了书面建议。精神可嘉呀!”
  卓有德内心暗吃一惊,佩服刘国池像追捕上水鱼,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机把握十分恰当。人与人的水平差异就取决于时机的把握上。他又坐回原位。
  黄春江仔细看了看《关于春柳湖改造连家渔船实现陆上定居的几点建议》,与他提交的《连改报告》几乎完全相同。他内心暗吃一惊,大感意外,他没想到卓有德的确是在为连改定居不声不响地做刘国池的争取工作。他先前对卓有德的怀疑有点偏激,甚至是神经过敏。
  此时,黄春江对卓有德的看法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比以往任何时候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他以前只觉得卓有德业务能力强,领导生产是把好手,没想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两条道路的选择上,如此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他觉得自己在生产队干部中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人生中多了一个知音。他向卓有德投以感激的一瞥。
  他接着前头的话题说:“刘局长,《连改报告》里头提的那些问题,你觉得对,还是不对?”
  “这个……”刘国池在想下文:“就是有些地方,不要把我的本意理会错了。”
  “错在哪里?”黄春江不容含糊。
  “比方说,1962年在你们春柳湖蹲点,我是讲了些话。不过,包产到船,以产计工,都是大队党支部要搞的。”他想,当时党支部书记是卜思源代理的,把责任推给他,他也不会说什么。不过,刘国池还是假惺惺地说:“不管如何,责任总在我身上嘛!”
  黄春江问:
  “‘渔业也要退够,水面要开放’,你讲过没有?‘包产到船’你赞成过没有?”
  “你讲讲看。”卓有德狡黠地插话,“前头两个问题,我先提出来,你也没回答呀!”
  “这……”刘国池本想说没有讲过和鼓吹过,但觉得还是不把话说绝为好,便连连说:“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
  卓有德看着黄春江锐不可当的气势,心尖尖儿在打颤。但又想,看看这号阵势也好,练练胆子,有朝一日处在同样的境地,也许不至于张口结舌吧。
  黄春江伸手从怀里抠出一个用旧了的红皮笔记本子,边翻边问:“到底如何?”
  刘国池心里想,说“是”,不好,说“不是”,也不好。说“不是”,不合事实,听了的不只他一个。说“是”,他还要追问。他拿出笔记本做什么呢?莫非上面记着他当时的讲话?那是1962年,时过境迁,他还记着这些做什么呢?他说:“三年多过去了,我记不太清楚了。”字斟句酌地说完,他对这个“太”字格外满意。他嫌“记不清楚了”一句,语气过于生硬,听起来刺耳。加个“太”字,显得圆滑多了,很可能有助于缓和眼前的紧张局势。
  静坐一旁的卓有德暗暗欣赏刘国池这富于表现力的双关语,真正感到他不愧为一局之长,的确有水平。但想想二十年前刘国池在他面前的表现,又觉得他骨头太软,只算做小人一个。
  刘国池还没来得及想出更多的好句子的时候,只见黄春江威威实实的身影站在面前,毫不含糊地问道:“1962年2月,春柳湖骨干和积极分子大会上,你讲过这些话没有?”他把笔记本伸到刘国池眼前,
  “这就是当时的记录。”
  刘国池怎么好把笔记本接过来呢?他伸出手接过也不是,他不伸手接过也不是,他感到十分棘手,十分为难。自己身为上级,怎么就被一个小小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难倒了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