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如今有了真正的王族招揽,名正言顺的封侯,而他本身又不服刘季,从利从心,雍齿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然而刘季听闻雍齿背叛,却是立马火冒三丈,丰邑是他的故乡,在他心中与别处不同,而且他的兵马,一半随他出征,另一半都在丰邑呢。
  这一下不仅是丢城,更是丢人!
  刘季立马领兵回城,但雍齿也早有防备,直接闭城不应战。
  刘季跳脚大骂,气急败坏的下令硬攻城,然而石头和热油从城墙上滚下,刘季方死伤惨重却一无所获。
  刘季又气又怒出了一身的汗,冷风一吹,终于病倒了。
  这时候的风寒可不是小事,常有人熬不过去就此丧命的,还好刘季武吏出身,惯常舞刀弄棒,些许风寒问题不大,只是这心火难消啊。
  这是他起义以来的第一次兵败,还是败给了自己人。
  刘季这是心病,萧何和曹参不可能看着自己的领头人就此病倒,于是出计,寻人借兵,再回来夺回丰邑。
  有了主意,刘季的病果然很快就好了,他开始思索权衡自己该拜那个山头。
  拜哪个山头呢,其实哪个山头不重要,因为他借了兵去,也不过是又一次归零,直到他投靠项梁之前,他都没能夺回丰邑。
  重要的事,他在去借兵的路上,会遇到一个对他至关重要的人。
  周宁把情报薄继续往后翻,几乎在最后一页,才看到了她师兄的记录。
  百余人少年……
  想来若不是因为张良是她的师兄,他的势力大小都不够格登上情报薄。
  这两人很快就要相遇了。
  有她,算是投机取巧的珠玉在前,不知张良是否还会将刘季引为毕生知己、一见如故。
  她原先以为自己将原本的历史维护的好好的,直到二世东巡,吴中县差点遭殃,她才发现,她的存在不可避免的还是改变一些事情。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她不可能不为自己谋划,而她为自己做的每一次谋划、每一次选择,其实就是变数。
  而一点一点细微的变化串联起来,可能就会形成飓风,她的位置越重,飓风越大。
  如今,项家已经收服了江东各郡县,征得精兵八千,具备了西渡的条件,而西渡的契机应该就在这几日了,她越来越接近风暴的中心。
  “先生,项家派人来请先生过府议事。”一个士卒进来禀告道。
  周宁勾唇笑了笑,还真是不能念叨,契机来了。
  第75章 缘分
  从来胜利鼓舞人心, 而失败让人成长,此时有部分起义军已经从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
  于是,陈胜分出的八·路军中的、攻打离陈县八百七十里远, 毫无战略意义可言的广陵的召平来了。
  他既没能打下广陵,又听说陈胜大败、秦军将至, 干脆渡过长江,到江东寻求助力。
  不过他并没有说陈胜大败之事,反而带来了已死的陈王的“命令”, 拜项梁为上柱国, 让他领兵西进击秦。
  上柱国乃楚国官职里最高的武官,位仅次于令尹,不说陈胜是否愿意将如此重职给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只已死之人如何跨越生死屏障,远隔近千里传来命令, 就是一个颇有趣味的故事。
  陪着周宁过来的黑, 瞧着眼前两人,一个煞有其事的任命,一个郑重其事的谢恩, 神情古怪,心中既诧异又好笑。
  原本他对于扫平江东的项家人很又些敬畏,可现在看他们如此轻易地被人戏弄欺骗, 心中的敬畏一下子稀碎, 竟对彪悍善战的项家人生出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接待完召平,项梁安排人领召平下去歇息后, 便让人守在门外, 开始与众人商讨渡江西进之事。
  项家人善战却不善谋, 如今对于长江那边的事知之甚少, 也怕贸然西进,自己手里的兵被人吸收消化。
  项家人志在复国,不愿屈居人下,尤其陈胜号张楚,这是提前一步抢走了他们的大旗,从前附议,不过是隔着两岸,借借名声风头,可这过了江嘛……
  万一被陈胜就此吸收掉可如何是好?
  他担心的是自家的独立性问题。
  楚国民风彪悍,尤其项家人更不是畏惧不前之人,从他们征兵开始,不,应该是说从楚国为秦所灭开始,就想着迟早有一日要攻破秦朝国都,砸破它的心脏。
  所以他们很可能是早有决议的,此时请她过来商议,或许是真有担心,但更多的应该是想看她的态度和能力。
  周宁淡笑着说道:“张楚王麾下武臣攻赵地封赵王,韩广攻燕地号燕王,项二哥平定江东,又有精兵数千,能力势力皆不是武臣、韩广之流可比。”所以,大可放心。
  不说陈胜已死,便是活着,他也没那个能力吞并项梁的势力。
  “哦?”被周宁言词夸奖吹捧,项梁却不见喜色,一个哦字,更多的是疑问。
  项梁笑呵呵的说道:“我以为周兄弟足不出户在家养病,不想竟对天下大事都了然于胸。”
  项梁说话的态度和善亲近,语气也温和友善,但即便如此也难掩言词中的试探和猜疑。
  气氛徒然微妙而隐晦的紧张起来。
  项伯微微皱眉。
  而项羽看着周宁,神色担忧紧张又纠结为难。
  还有更多的人根本没有察觉到气氛的转变,只道项梁是礼尚往来的夸奖周宁,故而神色轻松,面带微笑。
  所以果然,项梁寻她来商议此事只是借口,他们主意早定,也自信自己不会为陈胜势力所吞并。
  周宁浅浅一笑,敛眉垂眸。
  人总得有点能力手段,有价值才能被人看进眼里,但又不能太过,否则会让人忌惮戒备,就该除之以绝后患了。
  从来侍上是个千古难题,不然也不会有伴君如伴虎一说。
  于是周宁不疾不徐的、状似谦虚般的笑着解释道:“秦朝以吏为师,彼此之间或是亲友,或是师徒,兜兜网网,关系错综交叉,故而消息比旁人知道的杂乱快速一些。”
  能借他人之能是她的本事,但又不是她自己的本事,属于可用又可控的范畴。
  “原来如此,”项梁哈哈笑道:“我们即将西渡,周兄弟可愿为我军左徒,携你从前旧故,”说到此处,项梁笑着看了黑一眼,这能力周宁借得,他自然也借得,“助我们一臂之力。”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周宁起身拱手笑道,面上无半分勉强之色。
  如此,她也不必思索,该寻什么营生开源为跟随她之人发俸禄的事了。
  见周宁答应得爽快,项梁越发笑得开怀,不管周宁究竟是何身份,如今项家军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周宁之文才他完全可以利用。
  项羽也是神情一松,目露欢喜的看着周宁,二叔果真是误会了先生。
  项羽徒然放松放柔的神情,他自己没有注意,所以不觉得如何,可他此时面带微笑、眸带柔意,目不转睛的注视周宁,在察觉到苗头的人看来就很有些含情脉脉的意味了。
  项梁脸上的笑意霎时寡淡了些。
  不过周宁主内,主管后勤内务之事,而项羽为将,征战奔波在外,即便在同一阵营,两人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如此一想,项梁又放心了许多。
  江东已定,无仗可打,项羽要外出征战还得等到渡江之后,而此时要外出奔波的是将来楚汉争霸的另一个主角,刘季。
  刘季攻丰邑不下,采纳了萧何和曹参的计策,欲寻人借兵,最后他选中了秦嘉。
  东海秦嘉在知晓陈胜已死后,拥立了旧楚贵族景驹为楚王,接替陈胜举起了反秦的大旗,成为一个反秦的新中心。
  吕家,吕泽和吕释之也要随刘季出行。
  东海郡距离沛县不算近,有两百多里近三百里路左右,远远超出了他们之前作战的范围区域。
  吕泽屋内,吕大嫂一边替吕泽整理行装,一边对吕泽嘱咐道:“你此次出去,也着人留意打听小妹的消息,如今外头战乱不断,她一个弱女子独自在外太危险了。”
  吕泽动容的抱了抱妻子,感慨的说道:“妻贤若此,夫复何求。”
  吕大嫂笑着拍了拍夫君的后背,贤惠宽仁的说道:“我是长嫂,长嫂如母,关心底下的兄弟姊妹是我的本分。”
  吕泽更觉感动,用力的抱了抱她,在她耳边承诺道:“你在家好好的,你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
  借兵不是容易的事,如今反秦的都说自己是起义军,却不仅和秦军打,也和别的起义军打,吸收兵力、扩展地盘、壮大自己,谁知道把兵借给了他人,自己会不会就被别的势力吞掉了。
  所以此行虽是投靠请求,但也不能说没有危险,只是相对较小而已。
  吕大嫂温柔信赖的笑了笑,“我自是信你的。”
  毕竟小妹早已有言,你会封王呢,若无功勋,即便有姻亲关系,也是难以封王的。
  吕释之屋内,吕二嫂也在嘱咐着夫君。
  吕二嫂的嘱咐比吕大嫂殷切急迫得多,她道:“一定要全力打听小妹的消息,咱们禄儿还指着她救命呢!”
  “你放心,我都记着呢。”吕释之柔声安抚着妻子 。
  不说儿子吕禄的性命问题,只小妹之才于大事大有裨益,若有小妹在家,处处样样事半功倍,这样的好处他如何舍得错过。
  吕家两兄弟准备停当,跟着刘季出发了。
  而下邳的张良此时也遇困境。
  他虽然满腹书香谋略,但于领兵之事还是有些勉强。
  与周宁不同,他愁郁半生,是真正的身体不好,手里又仅有百余人少年,故一番折腾,纵满腔雄心热血,也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浪花。
  最后他决定加入某方势力,而他最终选定的也是东海秦嘉。
  于是,刘季和张良在路上相遇了。
  好容貌在人际交往中是个很大的优势,若是对方有那么点视觉动物的属性,那么这个优势就更大了。
  此时相遇的这二人,一人面若好女,是载入史册的好相貌;一人好美色,男女不忌,甚至他他和吕雉的儿子汉惠帝也子承父志,养有男宠。
  所以这二人一相遇,不管张良对刘季的第一印象如何,刘季是已经先把好感度拉高了。
  如今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刘季虽然丰邑吃了大亏,可手下还有近千人,而张良只有百余人,两方相遇,张良的处境很有些危险。
  初初相遇,刘季手下的人马便如饿狼见肉,将张良这方团团围住。
  而张良见对方人多势众,知道反抗只是徒添伤亡,干脆站在原地没有动作,任刘季人马冲过来将己方包围。
  张良沉静的站在原地,脸上无惧无怕。
  他束手待毙不是消极的放弃生路,而是希望能有个良好的氛围与主事人谈话。
  而刘季刚开始确实有拿张良这只队伍排解心中郁气的打算,不过,那是在见到张良之前。
  对方完全不抵抗的态度让他有些惊讶,积压在心头的火气被这惊讶冲散,便先淡了两分。
  而后一见张良,见他风姿韵佳,温雅酝藉,这火气又散了两分,于是露出笑容,和气的问他姓名去向。
  都说相由心生,张良见对方隆准龙颜,器宇轩昂,不是那等奸邪刻薄的长相,而且对自己态度友善,也是悄悄松了口气。
  张良拱手见礼,不卑不亢的回道:“我乃韩国相之子张良,欲去往东海郡投靠楚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