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石头不知道他现在的身形有多快,更不知道,在他身形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一个狰狞的鬼面具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定神,七魄定命,命丧之后,三魂离体而化为鬼。鬼分阴鬼、灵鬼、仙鬼、神鬼四种,以神鬼的戾气最重。
  现在出现在石头脸上的鬼面,正是带有一对尖角的神鬼面具。
  脸上浮现出神鬼面具之后,石头的身形更加的快了,快的就好像鬼魅一般。
  “妹妹!咳咳!小妮儿!”
  在石头因为找不到小妮儿而变的越来越疯癫的时候,大火却已经快将这座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的破庙给烧塌了。
  轰!
  随着一声巨响,靠近门口的那根横梁因为烧断了而塌了下来。
  当石头因为那声巨响而将目光转向庙门口的时候,他原本因疯癫而变的浑浊的双目猛然间大亮。
  “妹妹别怕!哥哥这就出去找你!”
  一边以已经快发不出声音的嗓子喊着,石头一边朝着庙门口冲去。
  在石头清醒的时候,他并没有去庙外找小妮儿,因为以小妮儿身高,她根本就打不开庙门,更别说小妮儿根本就不敢夜里出去,而现在处于疯癫中的石头却不会去想那么多。
  那根被烧断的横梁就挡在庙门前,可石头的眼中却没有那根正在冒着四尺多高火焰的横梁。
  以奇快的速度穿过火焰来到庙门前之后,石头直接以双手去开正在燃烧的庙门。
  此时,处于疯癫中的石头的力气堪比一个健壮的普通青年,可是拉开门闩之后,他使尽全力却打不开紧闭的庙门。
  “啊!”
  在一声好似鬼哭一般的沙哑嘶吼声中,石头的十根手指直接插进了正在燃烧的庙门中。
  石头以全身的力气去拉庙门,可是,那庙门却仅仅只被石头拉的晃动了几下。
  这庙门本就不怎么结实,在被火烧了之后,就更加的不结实。
  在庙门剧烈晃动的过程中,石头没能将庙门给打开,却在庙门上抓掉了两块朽木。
  因为石头将全身的力气都放在了打开庙门上,所以在石头的双头突然没有用力的地方之后,他的身子猛地穿过火焰退了回去。
  也许是石头晃动庙门的动作太过剧烈了,也许是巧合,石头刚将身子稳住,一根正在燃烧的木头就从庙顶上掉下来打到了他的脸上。
  石头脸上的神鬼面具看起来极为狰狞诡异,但却没有替石头挡住那根燃烧的木头。
  砰!
  那根木头让石头的脑袋蒙了一下,也让他有了短暂的清醒。
  在这短暂的清醒之中,石头只感到他的双手与脸上都刺骨的疼痛;而短暂的清醒之后,石头却完全忘了双手与脸上的疼痛,又朝着庙门冲了过去。
  一边将双手插进庙门用力的拉着庙门,石头一面叫喊着“小妮儿”,可是他却知道他现在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
  也不知道晃动了多少下,在石头的再一次将庙门上的朽木抓掉之前,庙门终于被他拉开了。
  庙门打开之后,石头的身子就好像一支利箭一般从破庙中射了出来。
  石头刚来到破庙外面,破庙就在一阵轰轰声中倒塌了。
  第五章 燕城
  也许是破庙倒塌的声音还不够大,也许是那些在梦中听到破庙倒塌声的村民将破庙的倒塌声当成了风声,也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总之,当石头以极快的速度来到下面村子里的时候,所有的屋子都是黑的。
  天上无星无月,半山腰的火光因为地形的原因也没有照到村子里来,整个村子都黑乎乎的。
  在这么黑的环境中,一个健康的普通人也只能看到几步远的距离,可疯癫的石头却没注意到他在黑暗中竟然也可以看的很远。
  虽然村子里的小孩会偶尔欺负石头与小妮儿,但小孩之间玩闹又那里会记仇?
  在不需要跟大人一起上山打柴、挖药、采野菜的时候,石头经常带着小妮儿到村子里面玩。
  这个小村子里有石头与小妮儿玩闹的很多记忆,所以疯癫中的石头才会来村子里找小妮儿。
  树下,柴堆,村边的破屋。
  凡是石头与小妮儿曾经玩闹过的地方,石头都去找了,可是他哪里能在这村子里找到小妮儿呢?
  若是清醒的话,即使石头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肯定也能从破庙被烧这件事情中猜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来。
  破庙怎么会被烧起来呢?他为什么在破庙已经完全烧起来的时候才醒过来呢?那庙门为什么那么难打开呢?
  如果石头细想一下这三个问题的话,他应该也能猜到小妮儿是被人掳走的。
  不管是从小妮儿被叔叔带到破庙时所穿的衣服上,还是从那块水滴形的玉石上,小妮儿的来历都显得很不一般。
  也许石头的脑中曾经出现了那些疑问,但那些疑问却应该也全都在刚出现石头脑中的时候就被他立刻抛在了脑后。
  疯癫中的石头并会去掩饰他寻找小妮儿的声音,但是他在村子里来回寻找小妮儿所发出的声响却极小。
  石头发出的声音甚至被掩盖在了风声之下,因此也没有惊醒村子里面的人。
  在村子里没有找到小妮儿之后,石头直接往离村子不远的小溪边找去;在小溪边也没有找到小妮儿之后,石头直接沿着山路往山上找去。
  不管是在没有路的小溪边,还是在有崎岖小道的山上,石头都跑的很稳、很快,比一个普通的成年人在宽阔的大道上跑的还稳、跑的还快。
  石头上山的时候,他脸上的神鬼面具已经不像在破庙时那样清晰了,好像随时都可能消失似的。
  在他下山之时,那神鬼面具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石头的脸上有神鬼面具的时候,他有着很快的速度,也丝毫感觉不到身上的疼痛与寒冷,好像不是凡人一样;而当石头脸上的神鬼面具消失之后,他却变回了凡人。
  石头不但感觉到了脸上与双手疼痛,而且还感觉到了寒冷与极度的疲惫。
  似乎再朝前走一步,石头就会倒下来,可是,直到他下来了山,他依旧慢慢的在挪着脚步。
  除了村边的小溪边与村后的小山之外,石头还有一个地方没有找。
  四百七十多年前,人皇周武统一天下、建立大周王朝之后,将除了天都以外的地域划分三十七郡,分封给了三十七个帮他平定天下的诸侯。
  在大周王朝国泰民安的三百余年时间里,虽然有诸侯因为得罪了皇室而被收回了封地,但也有得宠的臣子被赐予了封地。
  在汤皇继位之前,天下依旧分为天都和三十七郡,依旧有三十七位诸侯。
  汤皇继位之后,听信宠臣之言,开始大肆分封诸侯。在短短的十七年时间中,大周王朝的诸侯由三十七位增加到了一百五十八位。
  原有的三十七位诸侯对汤皇大肆分封诸侯极为不满,那些没有获得分封的臣子也对汤皇大肆分封诸侯不慢。
  在汤皇意外驾崩之后,对大周皇室早有不满各方诸侯相约发生了叛乱。
  因为叛乱的各方诸侯聚集起来的力量远在大周皇室所拥有的力量之上,所以那座号称承天运而建的天都只守住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被各方诸侯给攻破了。
  在一场烧了七天的大火中,天都成了废墟,大周王朝也彻底覆灭了。
  大周王朝覆灭之后,天下所有的诸侯陆续称王,天下进入了百国纷争的战乱时代。
  这一乱,就是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
  在这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内,大多数的小王国都被灭掉了,仅有三城八镇之地的燕国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家。
  燕国还在的时候,燕城正是燕国的都城。
  燕城虽然在一百三十多年前是燕国的都城,但燕城其实并不大,长不过十余里,宽也只有七八里而已。
  燕城不大,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战祸。
  过年的这一天,持续了八天的风雪终于停了,这座三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祸的燕城也热闹了起来。
  虽然过年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是劳作了一年应该休息的日子,但因为那些处于官宦、地主、富农地位的人在过年的这一天都十分的大方,不但燕城的各个店铺都开门做生意,街道上小吃、杂耍的数量也堪比一年中最热闹的集会。
  将近巳时之时,燕城的街道上已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了。
  在热闹的人群中,有前呼后拥的达官贵人,有三五成群的地主富农,有小心翼翼的贫苦佃户,也有胆怯自卑、衣不蔽体的乞丐。
  人们不会去探究一个乞丐是如何成为一个乞丐的,有善念的,会给那些乞丐施舍一点东西,不想施舍的也大都会远远的躲开。
  就像不是所有三五成群、大摇大摆走在街上的就是地主富农一样,也不是所有不愿意施舍的人都会远远的躲开那些身上肮脏的乞丐。
  在一个脸上有一片烧伤的小乞丐身边,就正站着五个身材不算健壮但却满脸凶狠的男人。
  这五个男人,年龄最大的有三十五六岁,年纪最小的还不到二十,身上虽然都穿着粗布棉衣,但却不像其他穿着粗布棉衣的贫农一般有补丁。
  五人自称燕城五狼,乃是燕城有名的地痞无赖。
  燕城五狼并无功夫在身,他们能臭名传遍燕城是因为他们将地痞无赖的欺软怕硬、欺贫惧富表现到了一个极致。
  这小乞丐没有惹到燕城五狼,燕城五狼也没有在小乞丐身上看到什么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但燕城五狼却还是想教训一下这个小乞丐。
  小乞丐脸上的那一片烧伤不小,被衣袖遮住的那一双手的烧伤更重。
  这个被燕城五狼围起来的小乞丐,正是石头。
  那个宁静的山村距离燕城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路,石头与山村里的大人来燕城卖药的时候也曾经将小妮儿带到燕城玩。
  从山村后面的山上下来之后,石头挪着脚步来到了燕城。
  在石头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天色还没亮,当石头来到燕城的时候,时间却已经到了巳时了。
  燕城中本就有乞丐,所以也没有人注意到石头这样一个小乞丐模样的人。
  进入燕城之后,看着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本就神志不清醒的石头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在这么多人中去寻找小妮儿。
  凭借着本能,石头挪着好像已经失去知觉的身体朝着以前他与小妮儿去过地方走去。
  在一家卖桂花糕的小摊子前,石头停下了脚步。
  虽然石头卖药材所得的钱还不够他与小妮儿平日生活所用,但石头却曾经给小妮儿买过一小块桂花糕。
  去年秋天,石头是在两个老人的摊子上买的桂花糕,而此时在石头面前摆摊卖桂花糕的却是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妇。
  那个男人长着一口在笑起来的时候有些滑稽的龅牙,是那种看一眼就难忘记的人。
  在这对夫妇的身边还站着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应该是这对夫妇的儿子。
  也许是这个摊子上所卖的桂花糕的味道特别好,也许是这个摊子所卖的桂花糕的价钱比较便宜,也许是人们在大年的这一天都十分的大方,这个卖桂花糕的摊子,生意做的十分的红火。
  看着摊子上的桂花糕越来越少,那对夫妇的脸上都堆满了笑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