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守城初战
荀贞站在城头,向城外看。
雪,早停了。由近至远,城下的空地、城外的旷地,长长的官道、远处的田野林木,白皑皑一片。
再远处,颍水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从西边来,往东边去,因是活水,没有结冰,在初生的朝阳下反射出晶亮的光芒。
在这无边无际的白上,是无边无垠的黄。
整个城都被围住了。远处、近处,东边、西边,官道上、城外的旷地上,原野上、林木中,除了颍水那一面,到处是大多衣衫褴褛、拿着五花八门兵器的黄巾士卒。粗略计算,至少上万人。还有更多的人正在从远处奔来,隔得远,望上去他们似乎只有蚂蚁大小,然而满山遍野都是。
阳翟的城墙很高,站在高处,极目远望,一个词儿跃上荀贞的脑海:“飞蛾。”
站得高,风很冷。高处不胜寒,他浑身透骨冰凉。
文太守、费畅、钟繇、韩亮、郭图等也闻讯赶了来,站在他的身边。
文太守抓住城垛,强撑着站稳,望着城外,喃喃地说道:“真是蛾贼。”他也有和荀贞类似的感触。
荀贞想起了一句话:“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这句话是他前世不知从哪儿看到的,忘了出处,但用在眼下似极为合适。
他看得很清楚,城外近处的那些黄巾军,基本没有穿铠甲的,也没几个拿着正经兵器的,很多拿的是农具,如锨、锄之类,更穷一点,大约家里连农具都没有的,用的是竹枪、木棍,装备可谓简陋之极。用这些武器,连一个攻城的大型军械都没有,能把阳翟这样的坚城打下来么?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可他们还是来了,就如飞蛾扑火一样。为什么?因为宗教的狂热?
荀贞不这样认为。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在“火”看来,飞蛾固是自寻死路,可在“飞蛾”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他们奔向光明的唯一道路?连年灾害,朝廷无道,地方贪残,豪强不法,造反是个死,不造反还是个死,不如搏命一死,所以,明知是火,他们还是来了。
戏志才细细观察城外的黄巾军,说道:“妖贼虽众,多散乱无纪律,不足畏。”遥指某处,又道,“唯独彼处,贼众稍有纪律,颇能列队结阵,是他们渠帅所在么?”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城外少说又添了两三千人。
人数虽多,只是却如戏志才所言,八九成以上的都散乱无纪律,东一堆,西一块,尽管也有小帅之类的头领在他们中间奔跑喝叫,拼命约束,然而成效不大。
唯独戏志才手指的那块田野,距城大约五六里,立着一两千人,颇有纪律,与别的人众相比泾渭分明,远远望去,他们的武器也较好,矛、戟、弓弩皆有,最差的也是刀剑。荀攸眼尖,还看见其中有数百披挂盔甲的甲士,并及数百牵马的骑士。
“那个人是波才么?”
这队人马前边,有辆高大的战车,一个人站在车上,正按剑向城头望来。不时有人或骑马、或徒步跑到车前,像是请示什么,接到命令后,即返回原地,继续指挥部众围城。受荀攸的提醒,众人看了片刻,明显看出,此人定就是城外黄巾军的渠帅了。黄巾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太平道,本郡太平道的渠帅除了波才,又还能是谁呢?
波才所站的战车左右,一字排开停放了二三十辆鼓车。每辆鼓车中各有两个鼓手。可能是波才下了什么命令,鼓手们开始擂鼓。起初,因为城外人众喧哗,鼓声不响。渐渐的,听到鼓声的黄巾士卒接连安静下来。“通”、“通”、“通”,沉闷的鼓声清晰地传入了城头诸人的耳中。
鼓声的频率不快,暗合了心跳的节奏,起先不觉得,等城外安静下来,再听这不紧不慢的鼓声时,诸人分明感到了蕴含其中的坚决之意。
恍惚里,那无边无垠的白上无边无际的黄好似成了茫茫大海,而阳翟城则仿佛是一艘独自航行的小船,风云变色,暴雨将至。
一种说不出的压力弥漫诸人心头。
文太守觉得气闷,不安地挪了下脚,没话找话似的说道:“波才想干什么?”
钟繇答道:“不外乎示威罢了。”
战车上的波才抽出佩剑,斜指城头,大呼了一句。
立在他身后、左右的甲士、轻卒、骑士随之举起兵器,齐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城外一两万人同时舞动各色的兵器,嘶声狂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近一两万人的大呼本就震耳欲聋,响遏行云,更何况是在骤然安静之后的骤然呼喊?声势越加惊人!说是平地起了一声春雷都形容得小了。
城头诸人适才刚受到一股说不出的压力,猛然闻此惊天动地的大呼,以荀贞之勇毅都被吓了一跳,只觉心脏差点从口中跳出,更别说其它胆小怯懦之人了。
文太守腿一软,好悬没瘫倒地上。
荀贞眼明手快,急将他扯住,牢牢抓着他的胳膊,低声说道:“明府万不可倒!”太守,“郡将”也,一郡之主将。他要是栽倒城头,不用说,城上郡兵们的士气马上跌落谷底。饶是如此,荀贞已听到劈劈啪啪的一片声响,打眼观瞧,是一些守城的郡兵被吓得失手掉了兵器。
文太守脸色苍白,捂着胸口,摇摇晃晃,反手抓住荀贞,颤声说道:“蛾贼人众,声势好生惊人!”
戏志才也被吓了一跳,不过他年轻,反应快,恢复得快,很快就平复好了心情,笑道:“波才小有智谋,知道先声夺人。不过只可惜,也只是小有智谋而已。明府可知?当其领众来前,老实说,我还有些担忧咱们能不能守住城池,今见其领贼众到,我却是放下心了。”
“为何?”
“孙子云:‘教习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兵卒若乱,即使主将贤良,亦不能获胜。波才虽小有智谋,奈何贼众本为农人,仓促骤起,没有经过教习训练,兵甲不全、无有纪律、不懂战阵之道,叫喊的声音再大,又奈我何?又孙子云:‘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城外贼众多半面带菜色,脚下虚浮无力,也不知饿了多久了。吾军坐守坚城,士卒饱食,兵器铠甲精良;彼等执锄、锨之属,冒天寒地冻,聚於野外,饥寒交迫,非我敌也。”
文太守连连点头,说道:“甚是,甚是!”脸色好看了一点,松开了荀贞,站直身子,又问戏志才,说道,“贼众虽然不堪,却胜在人马众多,把咱们包围住了。以卿之见,眼下该如何是好?”
戏志才看了荀贞一眼,荀贞微微颔首。经过这短暂的目光交流,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戏志才回答文太守,说道:“欲守城,先守野。今贼众自以为势大,小看吾城,散漫逼浸,近我城郊,不能置之不理。以在下之见,眼下应速遣精卒出城突袭,先把他们打出去!”
守城名为“守”,不是只“守”就行的。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攻守结合才是守城的正道。
戏志才话音刚落,一人急声反对,说道:“右兵曹史此言差矣!”
反对的是五官椽韩亮。
文太守问道:“韩卿有何高见?”
“虏兵盛,怎可与争锋?吾卒少,攻之不足,守则有余。虏众方到,士气正高,我军不知其虚实,贸然出战,或会失利。一旦失利,军心不稳。眼下之计,宜先坚守,然后徐思方略。”
韩亮年老,不如戏志才有锐气,但是,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黄巾军再没有纪律、再兵器简陋,也有两万来人,而且到目前为止,还不断地有人从四面八方络绎赶来。
而城中现只有郡卒三千,需要防守的城墙有四面,加上钟繇这几天招募来的壮勇以及城中大户们贡献出来的一部分宾客、徒附,每面城墙上也只有千人上下在守卫,留出来的机动部队更少,不到一千人。这么点人手,守城也许够了,出城作战,远远不足。
须知:乱拳打死老师傅,蚂蚁多了能食象。派出去的人多了,会削弱城防力量;派出去的人少了,则就极有可能会如韩亮所言,被数万黄巾吞没。一旦首战失利,对军心、民心都是个很大的打击。
钟繇、杜佑、郭俊等人不太懂兵事,听完戏志才和韩亮的话,觉得他俩说的都有道理。文太守也犹豫不决,不知该听谁的。
费畅非常赞同韩亮的意见,忙不迭地说道:“韩曹椽所言极是!贼兵人多势众,我军兵微将寡,当此之时,正该坚守,不宜出击!朝廷应已接到了明府此前送上的急报,或许不日就有援军开到,与其冒险出击,何不如据城坚守,以待外援?”
荀攸不以为然。他的性子外怯内勇,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本是话不多的,此时忍不住了,从荀贞身后转出,说道:“费丞此言大谬!”
文太守问道:“为何?”
荀攸说道:“墨子曰:‘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於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今贼兵临城下,气势汹汹,吾等岂能避而不战,空等援军?如果这样,是涨敌人斗志,灭自家威风,我军士气必衰,城不能守矣!”
他指着城头上的郡卒,对文太守说道:“贼兵适才一声大呼,许多郡卒吓得掉了兵器。两军交锋,打的是一个什么?打的是一个‘势’!贼兵人马众多,兵力上已然胜我,大呼之后,势又胜我。当此之际,若我军还只是坚守,不肯主动出击,那么,首先虏兵的斗志就会变得坚定,其次,郡中那些旁观胜败、尚未从贼的流人、盗寇也可能会加入他们当中。如此,贼兵的声势就会变得更强,我军的声势就会变得更弱,郡县难保。”
“有道理,有道理。”
“所以,依我之见,右兵曹史所言才是正理,正因为贼兵人多势众,才要给以迎头痛击。只有给了他们一个迎头痛击,贼势小挫,城方可守。”
“奈何贼兵众多,若真如韩卿所言,我军失利?”
荀攸晒然,说道:“正如右兵曹史所言:虏兵虽盛,嚣而不整,不足畏也。”
文太守仍然犹豫不定,说道:“可是郡卒只有三千,万一失利,被贼人趁势攻城,如何是好?”
荀贞听出了他的意思,知他其实已被荀攸、戏志才说服,所以仍犹豫不决者,不过是担忧郡卒万一出城失利,出现折损,不利守城而已,当下跨步出列,沉声说道:“右兵曹史、公达所言甚是。今贼初至,乌合之众,队列不整,军无阵势,正是我军出击良机,可急出而击之。贞愿带宾客出战,请明府领郡卒坐守。若胜,贼势受挫,利我守城;若败,贞死,郡卒得以保全,城犹不失。”
就像他猜测的,文太守确实被荀攸、戏志才说服了,担忧的只是害怕郡卒出现折损,此时听荀贞愿主动带宾客出击,略作迟疑,便即同意。
……
荀贞召许仲、文聘、江禽、陈褒、刘邓、程偃、小任、高素、冯巩等等诸人近前,众人齐临城头,观望城外,选择出击的方向。
黄巾军里的鼓声停了,黄巾士卒再度喧哗起来,声音喧天。
文聘跃跃欲试,问道:“荀君,咱们是直击波才的主阵,还是先把城郊的贼兵扫清?”
荀贞观望片刻,却不马上点将出城,而是请求文太守下令:“请命城上诸部、曲偃旗息声,伏身於城垛下,不许露头。”
诸人愕然,不解其意,唯戏志才、荀攸了然,钟繇、杜佑聪慧,也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钟繇说道:“兵曹椽这是欲先示敌以弱么?”
文太守醒悟过来,急传令,命守卒偃旗息声,伏身隐藏。
荀贞等人也伏下了身子,悄悄观看城外动静。
没多久,城外的黄巾军发现了城上的异样。他们先是莫名其妙,随后有人大叫:“守卒逃了!守卒逃了!”成千上万人齐注目城头,无数人挥举兵器,鼓噪呐喊:“守卒逃了!守卒逃了!”一拨拨的小帅赶去波才的战车前,请求发动攻城。
原本,距离城外最近的黄巾军士卒也在护城河外一两里处,见城头上没了守卒,也没了旗帜,以为城中胆怯、守卒果真逃了,勇气倍增,数百人一拥而上,聚在河边,叫骂呼喝。
荀贞心道:“是时候了。”
他对文太守说道:“待贞出城后,请明府传令诸军重建旗帜,为我击鼓助阵!”
文太守应诺。
荀贞领着许仲、文聘等人,曲身下了城头。
他门下的宾客和繁阳亭受训的百余里民就在城门内。
小任牵了他的坐骑来。
他翻身上马,点了大小苏、大小高等十个什,共百人,目光在许仲、文聘、江禽、高素、冯巩等人的脸上一扫而过,令道:“君卿、伯禽、阿邓随我出城。仲业、阿褒、阿偃、小任在城门口接应我。高素、冯巩带你们的宾客守在门内,为我擂鼓,若我失利,速掩城门!”
军令如山,众人凛然接命。
荀贞又对大小苏、大小高等出战的百人说道:“贼众嚣而不整,兵器简陋,人数虽众,土鸡瓦狗耳!今与诸君并肩出战,诸君勉之!临阵接敌,凡我军旗指处便为进击方向。我不退,谁先退者,死!”叫人取来一面红旗,令刘邓举起,喝道:“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
他一马当先,刘邓紧随其后,许仲、江禽再其后,百人出城。
冯巩、高素摆开两面战鼓,亲自擂鼓。文太守见他们出了城,亦急令伏下旗帜的部曲重将旗帜竖起,又命诸军齐把战鼓擂响。
城外的黄巾军士卒听到战鼓声响,或举首,或扭脸,或翘足,或爬到高处,往鼓声最响的地方看去,见一个执矛的年轻将领迎着晨阳,驱马驰出了城门,一面鲜艳的红旗招展在他身后,红旗后是百名披甲的甲士。这一支小队伍出了城,毫不犹豫地迎着他们冲来,直奔护城河。
城头上,文太守等人临城观看,见荀贞等百人奋不顾身,沿桥冲过护城河,就像一支离弦的锐矢笔直地钻入了河对岸的数百黄巾士卒中。这数百黄巾士卒仓促无备,又多是农人,根本不是对手,眨眼间就被荀贞等人冲破。荀贞马不停蹄,挺矛呼咤,继续向远处冲去。
远处,是满山遍野成千上万的黄巾军;再远处,是无数仍在从西面八方汇聚过来的后续黄巾。
黄巾士卒没有想到会有人突然出城进攻,短暂的慌乱后,较远处、远处的士卒纷纷向荀贞这里涌来。波才的战车边战鼓再度擂响。黄旗遍地,战鼓震天。方圆几十里的雪地上,黄巾士卒就像一波波的巨浪也似,前浪方到,后浪又起,铺天盖地,几乎在片刻间就把荀贞等人淹没其中。
文太守眼花了,没多久就分辨不出谁是荀贞,他只能看到:在那白雪中,在那黄巾中,一面红旗始终高举,所向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