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后传奇 第29节

  李氏刻意强调家世,意在表明自己不知禾之身份,又可令禾因真实出身而更愿靠拢自己。
  见禾满眼感激之情,李氏心内暗喜,继而又道:“妾所做所行皆自心内而出,并无攀附昭仪之意。”
  禾本良善之人,听闻李氏之言,心内自是动情,忙道:“夫人待吾之情,吾又岂能不知?只吾平日里不喜出门,少了与夫人闲话家常之机。日后夫人若得空,便可常常来倚德苑小叙。”
  李氏点了点头,道:“蒙昭仪不弃,妾日后定当常伴昭仪于左右。”
  继而李氏又道:“妾晨起便询了蒋太医,其言以河内郡山阳县所出淮山入江米粥,辅以赤糖,有固肾益气、补养脾肾之功效,尤对昭仪现下之症,您趁热用一些吧。”
  于是,便由环丹端了热粥近前。
  李氏看似无心之言,却触及禾心内之痛。禾瞬间便双目晶莹,却因李氏在前,只转头望向窗外,强忍下泪水,不曾落下。
  ... --gt;gt;
  ; 李氏见禾这般模样,心内自是冷笑一声。
  汪氏见状,急忙忙盛了一碗粥呈于禾面前,对禾道:“昭仪,夫人一番心意,您亦是不曾用过早膳,不如趁热食用。”
  不及内侍通报,元宏已一脚跨进了倚德苑。待入了内室,见禾正坐于席塌之上食粥,心内便是轻舒了一口气。
  李氏见元宏入内,急忙忙起了身,向元宏行罢常礼,只立于一旁,不再入座。
  禾亦是放下手中碗勺,欲向元宏行礼,却见元宏疾步近前,于她身旁坐下,道:“快些用膳,免得凉了伤及脾胃。”
  禾望着元宏,柔声道:“谢陛下体恤,方才李夫人送了粥来,现下里妾已用罢。”
  元宏点了点头,关切道:“昨夜睡得可好?可还有哪里不适?”
  禾轻轻摇头,道:“妾一切安好,无甚大碍。”
  元宏拉禾之手,感其微凉,于是疼惜道:“双手寒凉,还强言自己安好,快些躺下,好好歇息。”
  元宏转头又询汪氏道:“晨起太医令可曾来为昭仪请脉?”
  汪氏急忙忙解释道:“陛下,太医令与侍医令昨夜并不曾离去,方才其二人便欲为昭仪请脉。”
  看了一眼李氏,汪氏接着道:“恰夫人送来热粥,奴便思忖着待昭仪食罢再令其二人入内。”
  李氏亦是不甘被冷落一旁,于是接口道:“陛下恕罪,是妾来的不是时候,误了太医令与侍医令请脉之机。”
  元宏此时方想起李氏仍立于一旁,于是对李氏道:“你是待昭仪上心,又何来有罪?”
  因方才禾言已食罢热粥,元宏便示意汪氏撤去食器,又对李氏道:“明日百官回朝,朕便要上朝理政,无暇再顾及后宫。你既要照拂宫内诸事,又要应心昭仪,倒是苦了你了。”
  李氏等的便是皇帝此番话语,心内窃窃,嘴上却道:“陛下操心天下苍生,妾之辛劳不及陛下之万一。妾只愿不负陛下所托,令阖宫上下安宁祥和。”
  元宏听罢李氏之言,又见李氏头簪柳枝,赞许道:“夫人淑德贤惠,有你主持后宫,朕自是安心。”
  窗外大雨倾盆,莲塘波澜起伏。
  太子元恂遵元宏所嘱,当夜宿于先太皇太后之永固陵,守陵一夜,以示哀思。
  任成王元澄与太师冯熙、太傅穆亮亦是相伴左右。
  见元恂一脸无聊之情,元澄便开口对其道:“太子明日便要随太师、太傅启程前往洛阳,若觉乏累,待僧众颂罢经,便早些歇下吧。”
  元恂见元澄一改近日说教之态,倒觉不适,于是提了精神,询元澄道:“吾从未去往洛阳城,不知其地较之邺城如何?”
  元澄闻元恂之言,笑道:“这洛阳乃九州之中,华夏之根。伏羲造字、周公定鼎、夫子问礼,皆于此城。”
  元恂本不愿读书习文,虽经太师太傅授业,亦只习以君王之道。此时听闻元澄之言,甚觉新奇,倒是听得入神。
  元澄见状,接着道:“这洛阳城之巨,莫说邺城,便是平城亦不可企及。大市、小市、四通市,皆于城内设之,郭城之内又布以三百二十里坊,自是繁华至极。”
  元恂闻言,心痒难耐,于是对冯熙与穆亮道:“太师、太傅,明日吾等早些启程,亦可早日抵那洛阳城,吾亦可去瞧瞧阿翁口中那繁华之地。”
  第五十八章 波澜漪(二)
  皇后冯氏因被皇帝禁了足,于寝殿之内足足哭闹了一夜,直至丑初之时方才昏昏睡去。
  待冯氏醒来,也是午正初刻。
  乳母萧氏闻其醒来,便急急带了宫婢入得内来,欲侍候冯氏洗漱更衣。
  冯氏斜眼瞧着众宫婢,幽幽道:“如今吾被陛下禁了足,何需再梳洗装扮,都下去吧,无宣不得入内。”
  萧氏闻冯氏之言,知其心内烦躁,便摆了摆手,令众人退去。
  宫婢们应声,急忙退下。将行至门口,便闻冯氏大声道:“站住,都给吾折了回来!”
  宫婢们皆转过身,返至冯氏跟前,齐声道:“但闻皇后吩咐。”
  冯氏将众宫婢上下打量,又瞧了一眼萧氏,狐疑道:“怎得尔等皆以柳枝簪头?”
  众宫婢皆伈伈睍睍,缄舌闭口,无人敢回冯氏之问。
  萧氏见此情景,便挥了挥手,将宫婢们打发了出去,方才开口道:“皇后,今为清明之祭,宫里众人亦只是随了民间百姓之俗。”
  冯氏一脸不悦,道:“民间俗众岂可与皇家之人相提并论!怎地连你,亦是如此装扮?”
  萧氏唯恐冯氏知了因由心中更为动气,故而不敢将实情相告,只搪塞道:“陛下亦需向先祖行祭祀之礼,宫内众人不得回家祭祖,今日插柳亦不过略表思念罢了。”
  冯氏虽心中不解,却是待萧氏深信不疑,故亦不再出声。
  恰此时,婵梅于外殿入得内来。见冯氏已醒来坐于榻上,便一下跪倒于冯氏面前,忿忿道:“皇后,那李夫人才掌了宫权,便改了您所立之矩,这气焰亦是太过嚣张了。”
  萧氏便是欲出声制止,亦是为时晚矣,只能以眼神示意婵梅止声,然婵梅只顾道于冯氏知晓,却不曾瞧见萧氏所示之意。
  冯氏闻言,心内一惊,当下转了脸色,疾声询道:“你所言何意,究竟出了何事?”
  不待婵梅出声,冯氏已瞧得婵梅亦是头簪柳枝,便疑道:“平日里只你最喜花花哨哨,怎得今日亦是如此装扮?”
  婵梅一脸委屈之状,道:“那李夫人,晨起令内侍们至各宫传话,宫内凡内侍皆身上配柳,凡妃嫔、官女子与宫婢皆头上簪柳…”
  不待婵梅言罢,冯氏已是面色铁青,恨恨道:“贱妇!虽说簪柳本无不妥,然李氏这个贱妇却于吾禁足之日改了宫内之矩,这便是要阖宫上下知其掌权,令吾难堪!”
  冯氏一把抓起榻上之枕,掷于萧氏身上,怒道:“亏吾待你以亲,你所言所作吾从不曾有疑,如今连你亦对吾口出妄语!”言罢,便痛哭起来。
  萧氏此时已跪伏于地,解释道:“皇后,奴待皇后岂能存以二心?奴不忍皇后知晓此事,只因恐令皇后徒增伤悲。”
  言罢,萧氏又向冯氏叩了首,接着道:“如今皇后您被陛下禁足,便是知了此事亦是无力相阻。李夫人此举,小处可言其为示威,然奴觉以其之城府,定是为示好于陛下,令陛下感其贤德。这李夫人心机之重,亦是奴所料未及。”
  冯氏听萧氏之言,方止了哭声,抽泣道:“依你之言,吾此番便受困于此,任那贱妇于宫中耀武扬威?”
  萧氏轻叹口气,道:“太师如今远在平城,亦无力解皇后... --gt;gt;
  解皇后之困…”
  冯氏不耐烦接话道:“若非父亲临行所嘱,吾又岂会去刻意讨好于元钰,设了那春宴,为吾招此横祸。”
  萧氏轻轻摇头,道:“昭仪昨日意外滑胎,陛下迁怒春宴众人亦是不足为奇。”
  冯氏听萧氏言及昭仪,顿时满脸怒意,道:“都因此再醮女,令吾无辜受冤。自打她入了宫,陛下待吾再无从前般亲近。她自己命薄无子,又于吾何干!”
  萧氏本有旧疾,又有了年纪,久跪之下,亦是疼痛的紧,微微皱眉,面有难色。
  婵梅于一旁瞧得真切,本就因自己鲁莽失言,才令萧氏跪倒于地。此时见萧氏这般神情,于是小心提醒冯氏道:“皇后,萧乳母早年本就有腿疾在身,是否令其起身回话?”
  冯氏听闻婵梅之言,方才记起因幼时自己贪玩不慎落水,不待他人下水施救,萧氏便急忙忙跳入水中将自己抱起。虽说水池不深,却因天气寒凉,萧氏自此便落了腿疾。
  冯氏心内一紧,看着萧氏道:“快些起身吧,以免再引了旧疾发作。”
  婵梅待冯氏发了话,急忙忙近前将萧氏扶了起来。
  萧氏谢了恩,对冯氏道:“奴有一句逾矩之言欲道于皇后,望皇后恕奴无罪。”
  冯氏摆摆手,道:“此间只你我主仆三人,有何不可言说,但讲无妨。”
  萧氏点了点头,道:“陛下虽册了您为皇后,然与皇后只为结发之情。皇后您自入宫,因有先太皇太后照拂,陛下待您自是礼让三分。这三年来,陛下南征北战,几未长留内宫。”
  见冯氏似听了进去,萧氏接着道:“如今陛下汉革已行,又迁都河洛,自是长留宫内。”
  冯氏冷哼一声,苦涩道:“乳母之意,便是陛下如今与吾琴瑟不调,并非那再醮女之过,而是陛下从未真心待吾。”
  萧氏道破冯氏心底之痛,只因冯熙有嘱于萧氏,令其务必行规劝之言,不再使皇后纠结于男女情爱之中,如此方可坐稳中宫,护佑全族。
  见萧氏垂目不语,冯氏长叹一口气,痛苦道:“吾待陛下一往情深,他却将一再醮之女置于心尖,上天怎就待吾如此不公啊!”
  言罢,又嘤嘤哭泣起来。
  萧氏虽亦心疼十分,然其却知若冯氏再不放下儿女之情,不以长远为计,恐他日被李氏夺了后位,到那时冯氏更是痛苦百倍。
  于是萧氏心内一横,对冯氏道:“皇后莫要再怨昭仪,她好歹亦是皇后名义上之阿姊,纵她再受宠,却难以危及您之后位。您现下里紧要之事,是防那李夫人起了贪念啊。”
  冯氏当下止了哭声,恨恨道:“李氏这个贱妇,她若心生贪念,吾岂能饶她。”
  萧氏摇了摇头,劝冯氏道:“皇后如今首要之事,便是要陛下解了您禁足之令,将治宫之权夺回。”
  冯氏闻言,怒气不消,却亦感无奈道:“莫说父亲不在邺城,纵是在此又有何用。”
  萧氏似成竹在胸,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现下里皇后该是时候论姊妹之情了。”
  冯氏犹疑道:“你是要吾与那再醮女联起手来?”
  萧氏点了点头,对冯氏道:“皇后计出而行,切莫再生犹疑之心。”
  第五十九章 春庭月(一)
  彭城公主元钰自安息堂内出来,已过辰正二刻。
  青云见元钰一脸肃色,不知何故,又不便出声相询,只得默默近前。
  青云欲搀扶元钰登辇,元钰却开口道:“吾欲往佛堂为阿母诵念经文,只你伴吾步行而往便可。”
  青云急忙应下,又遣内侍们将轿辇抬至佛堂门口候着,方疾步跟上元钰,距其半步之遥而行。
  元钰边走边道:“阿母在世之时,吾只孩提之年,记不得日常种种,却独独忘不得那年清明之际,阿母带皇兄与吾于宫城之中放纸鸢、打秋千,阿母一颦一笑皆印于吾心中,一日不曾忘怀。”
  青云知元钰自幼逢春日便着内侍们悬长绳于高木,自己则着彩服坐于其上,令众侍婢为其打秋千,原是因了此故。
  这许多年,青云伴元钰长大,又随其嫁入驸马都尉府,逢清明之时亦是伴其为先太后行祭礼,却从未听公主言及此事,亦不曾见其有过今日之神情。
  青云虽心中有疑,亦只可默置心间,不敢言出于口。
  只听元钰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言道:“吾记得那年冬日,不及立冬,便已落了大雪。晨起阿母带着吾于园内堆砌雪人,未及将那雪人饰以眼耳,便有几个内侍来将阿母带走,自此,吾再未见过阿母…”
  青云闻元钰抽泣之声,疾步近前,将锦帕递于元钰,劝解道:“公主,虽说先太后已逝,可如今陛下君临天下,您与陛下皆又身安体健,先太后在天之灵亦能安息。”
  元钰边以锦帕拭面,边抽泣道:“这种母子分离之痛,岂是荣华富贵所能替代。”
  缓缓止了哭声,元钰继而又道:“这些年,吾之所以不愿为驸马生子养女,便是不愿有朝一日再受那母子离别之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