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府库充盈

  前唐时期的两税,讲究的是量出为入。
  其意思就是根据国家预计的支出,来规划征税,预算少,征税就少,预算多,征税就多。
  说白了,田税是固定的,其就是授与朝廷对商税的加征权力,所以盐税越来越高,这样弹性的财政政策,很好的顾及到朝廷的开支问题,遭受苦难的就是百姓了。
  如此一来,等到了百姓被剥削的极限,就是颠覆之时。
  黄巢就是这样来的。
  与普通的预想不同,古代的朝廷都是一群极其聪明的人,他们早就有了年度预算的准备。
  在前唐时,一般都会根据去年的财政收入,来计划明年的支出,每一项军政支出,都会有详细的规划,若是皇帝准备打仗,那么来年的征税,就会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待秋粮入库后,对于来年的财政预算,就得开始规划了,这是户部的责任,也是整个政事堂的掌控。
  比如,神武四年的军费问题,养着三十万大军,属于户部直接支出,一年耗费钱二百三十万贯,粮三百六十万石。
  钱主要是给予军队的饷钱,以及军队戎装更替、兵器更换、马匹购买,帐篷,牛皮,牛筋等军事物资,还有许多锅碗瓢盆、盐、茶、醋等日常消耗,普通的军饷反而只占据一小部分。
  说白了,五代时期扔一把木枪,然后从上万的炮灰中筛选几百个精锐的做法,只是无奈中的选择罢了,有钱的主都不会那么干。
  因为人力也是一种财富无论是种田,还负责后勤运粮,都是最大的利用,纯粹充任炮灰是不值得的。
  带兵打仗虽然是门技术活,但是,“军事”是一个更庞大的概念。
  想要打胜仗,将军的韬略固然重要,但是,军队的士气、后勤的补给、士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以及军令的服从度,在此提到的每一个条件都能影响到战局,而且这些都是最能反映出战争真实面目的因素。
  李嘉自诩为大唐的继承人,自然对于唐军的许多方面进行继承改良。
  比如,按照盛唐的标准,一伙十人的小队伍,就得匹配六匹驮马。
  十个士兵的物资营帐全都放在驮马上,实在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就弄脚力健壮的驴子。
  除此之外,小集体需要准备,帐篷、磨刀石、铁铲、凿子、斧子、钳子、行军床、行军锅、缰绳、马盂等集体工具。
  这些加在一起,没有十几贯钱,是摆平不了的。
  精锐部队,所需要的横刀、弓弩、铠甲,更不是一个小数字。
  组建一个军队容易,但养一只军队就难了,而战争期间,其耗费就更重。
  二百三十万贯的钱,其中约莫一百万贯,都交给了军械司,每年产出大量的铠甲、刀剑等,数以百万计,还要为战争进行预备储存。
  粮食反而是简单的了,大量豆油应用,以及肉食的普及,导致粮食的消耗逐步降低,比如大米,肉和油总归是轻便运输的。
  这也是李嘉一直要求的。
  开支的第二大,则是对于官吏的俸禄。
  与军队发钱不同,所有的官吏,以及勋贵们,一律发放粮食。
  没办法,国家赋税就是以粮和钱为主,而且粮占据大部分,至于一直广泛的布帛,只是作为赏赐来用。
  由于编制的缘故,地方州县的官吏数目是可查的,所以可以直接从夏税中提前扣留一部分下来,作为他们的薪俸发放。
  朝廷中枢的官吏,则按月来发放,每个月由司农寺主持。
  大唐的官吏数目每年都在增加,比如之前设立的巡检司,通判等都是独立于州府,需要建立自己的衙门。
  这般一来,截止到神武四年,中枢文武百官,包括那些闲散官吏,总数超过一千一百多人,地方官吏则九千人,总数约一万一千人。
  而要知道,在神武二年,也不过五千人左右,如今仅过两年灭亡两国,官吏就翻倍了。
  即使如此,广大分布在十一府,每个县的编制人员,也不过是三十人,虽然比前唐时十几人强,但实际上来说,掌控整个县城都有些勉强。
  经过之前的俸禄改革,废黜了职田公廨钱等一系列杂七八拉的福利,一律归置为俸禄,减少了其上下其手的空间。
  官禄分为五等。
  一品为一等,年入二千五百石;二品三品以二等,年俸为二千石;四品、五品以为三等,年千石;六品、七品为四等,年俸五百石;八品、九品为五等,年俸百石。
  基本上官级与俸禄是相符的,如七品的县令,年入五百石,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八九品则属于广数,大部分的胥吏就在九品,百石虽然看起来很少,但根据其人数,不能再多了。
  这样计算,朝廷光是百官俸禄上的支出,就有八百多万石,折合铜钱,就是三百万贯左右。
  与一年两千八百万的两税相比,约莫三分之一左右。
  若是计算商税,养军加上官俸,也仅仅占据了财政收入的两成五左右,绝对的属于财政优良。
  而对于北宋,李嘉根据射声司的消息,粗略估算,其军政耗费,占据了财政的八成,仅余的两成,还得奖赏将校,百官,备军,谈何来兴修水利。
  “咱们一年间,除去水利维修,道路休整,军队抚恤,以及备军外,还能存有钱五百万贯,粮九百万石有余,这可真是府库充盈,盛世之相啊!”
  李嘉非常高兴,这样多的存余,对于古代这种脆弱的社会来说,朝廷就具有极大的应对能力。
  一场水灾,祸害数县,抚恤赈灾,就得耗费数十万石粮食,长江在此时,也不过比黄河温顺些许罢了。
  有了这些钱粮,哪怕全国都有灾害,李嘉依旧不惧,可以从容的进行赈灾。
  宰相们自然夸赞不已,李嘉含笑以待。
  这般积蓄,不出意外,到了神武七年,起码聚敛两千万贯钱,以及近三千万石的粮食。
  哪怕三十万大军齐出,也能坚持一年半载。
  到时候就是赵黑子的死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