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不过周氏和宋玥都神情如常,特别是宋玥,还挺高兴的,吩咐青桃带着金花、金朵姐妹俩往听萧院去。
金家姐妹到了听萧院,见着了曲瓶儿,金花还好,金朵儿盯着曲瓶儿看了片刻,突然道:“恁这样窝在屋里不行,俺娘说了,越不见天儿身子越弱,还得多出去见见天、吹吹风,身子骨才硬朗。”
他们兄弟姐妹都是这么养出来的,看看,一个个结实的很。
就连江家的秋喜和安哥儿也没窝在屋里,不敢出门的,秋喜天天出门上学堂,一早还带着安哥儿去西院骑马打拳……她早上醒来的不算晚了,秋喜和安哥却已经骑马打拳回来了。
曲瓶儿脸上的笑容一滞,看了金花一眼,扯着一抹无奈地苦笑,叹息道:“金朵说得对,我也知道这个理儿,可我这身子着实不争气,一吹了风就咳地厉害……老太太和婶子都再三叮嘱我,先好好养着,养得身体好些了,再说其他。”
金花捧了一杯茶暖着手,听着曲瓶儿的话,飞快地皱了下眉头:不是说这位是养女吗?不说叫阿娘阿爹,至少也该叫干爹干娘吧,她却叫婶子?婶子还能是养女?
姐妹俩在听萧院坐了不过两刻钟,金花就起身告辞,让曲瓶儿歇着,她身子弱受不得累。
青桃在屋外候着,见全家姐妹出来,没多说半句,引着两人回了荣熙院。
周氏正在收拾全家姐妹带来的干菜,说晚上蒸干菜大包子。
虽说如今江家日子好过了,什么山珍海味也不缺,周老太太却仍旧丢不开这些市井饭食,而且很喜欢亲自动手,包饺子、裹馉饳儿、蒸包子……宋玥和两个孩子也特别喜欢,每每都能多吃几口,引得周氏又是自豪又是欣慰,自然动力十足。
全家大娘是个利索干净的,晒干菜时都垫了苇帘子,没有杂草杂物,灰尘也极少。
全家姐妹这么一会儿就转回来,周氏也只是问了一句,听金花说怕曲瓶儿身子弱受不得累,也没再多问,笑呵呵地让人把挑好的干菜拿下去温水泡发。这些菜干仅仅用水泡发还不行,要等午饭后借着余火上锅熏蒸上两刻钟,干菜就会油润柔软,做菜做馅料才格外好吃。
听周氏吩咐,金朵也觉得亲切,笑嘻嘻道:“俺娘做干菜也是上锅蒸一回,做出来格外劲道好吃。”
周老太太笑着点头:“恁姐姐灶上极利落的,看来咱们金朵将来也是个好的。”
说起女孩儿家学上灶、学针线,周氏和全家姐妹倒是有了共同话题。
周氏的灶上手艺、针线都是极好的,金花见识过她的针线、绣品,说起来满心钦佩和羡慕,安哥儿有巧巧作伴玩耍,又有丫头照看着,不用她多操心,正闲的无聊,听金花问起,自然就热心地教导起小姐妹来。
上午学了一个时辰的针线,午饭后小睡起来,周氏又带着两姐妹,并安哥儿和巧巧一起包包子,为了孩子们又蒸了枣泥糕、豆沙糕、糖三角等,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都不像是干活儿,倒像是做游戏了。
转天早饭后,曲瓶儿又打发人来叫全家姐妹,金朵却直接拒绝了,她和姐姐要跟着周阿奶学针线、学上灶呢,哪里有功夫去看那个姓曲的装模作样?
金家姐妹的拒绝,似乎有些出人意料,被打发来请人的百灵愣了愣,才一脸莫名地回去了。
家务针线这些,金花在家都是做惯了的,又是真心想跟周氏学习,自然没有半点儿不耐,跟在周氏身边,做活儿做针线学绣花。金朵儿在家是最小的,爹娘哥姐也是宠着长了这么大,还没正经掂过针做过家务呢,虽然顾忌着做客,耐着性子跟在姐姐身边,但心思早就跑了。
另一边,安哥儿正和巧巧玩积木,这里盖间屋子,那边儿按个亭子,还有假山、花树……
巧巧小丫头不太懂这些,跟着瞎凑热闹,安哥拿屋子,她也跟着拿一棵大树,小手还飞快,一把就按在‘湖水’中间备着放船的孔洞里。
安哥一回头,看着水中间的大树,小眉头皱的紧紧的,却耐着性子给巧巧说:“这是树,不能放在水里,放在水里就淹死了……水里能放啥?放荷花,还可以放小船……”
金朵儿心不在焉地捏着针线,头却扭着去看安哥和巧巧玩的积木,一个不留神,针就扎在手指头上,疼得她哎哟一声,丢了针线,捧着手指一看,手指上冒出一颗殷红的血珠子来。
听到金朵的痛呼,金花连忙回身来查看,又替她擦去手指上的血珠儿,又温和地宽慰:“刚学着拿针都这样儿,学会就好了,就不扎手了。”
金朵并没觉得被哄住,反而皱巴着一张脸,可怜巴巴地看大姐,受伤的手指几乎戳到金花脸上去:“大姐,俺手疼……”
金花还想着劝一劝妹妹,她在家也待不了几年了,妹妹这时候开始学起针线家务来,她出嫁后妹妹正好能接上,帮衬着阿娘一些,也省得阿娘操持太累。
“恁忍着点儿吧……”金花劝妹妹。
不过,没让她把话说完,周氏老太太在旁边笑着开了口,道:“朵儿还小呢,又受了伤……朵儿啊,安哥和巧巧太小,阿奶做啥也不放心,恁歇一会儿,正好帮着阿奶看着点儿安哥和巧巧,行不啊?”
于是,金朵就领了周老太太的托付,欢快无比地去‘看着’安哥和巧巧了,然后,很快,安哥就发现自己的烦恼增加了一倍。巧巧就是爱跟他学,有样学样而已,金朵年龄比他还大几岁,主意也大了,要7777照她自己的意思盖屋子、盖屋子、盖屋子……什么亭子、什么花木、什么假山,有什么用哦,还是多盖房子,才能证明自家日子过得好,引得所有人都眼红、羡慕哟!
就像她们家,自从起了新屋,村里那些人不管老的小的,说起来都是满脸羡慕,“老全家日子真是起来了、富裕了,都住上二进的大院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