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626节

  “他们一个第三,一个第四,相去不远。李夔却是御史黄履之侄,天生聪颖。”
  “当年黄履得中进士之后回乡,见他聪明勤奋,亲自带在身边调教,学问一日千里,以第一名入读国子监太学上舍。”
  “而这个杨莳,无人知其名,交趾郡这科有黎文盛得中,已经足可光耀,须知澹耳从立国到现在,可是一个进士都没有出过呢。两人对调,国子监出个一甲,也算是保有了一些颜面。”
  赵顼有些不舍:“人才难得,尤其是交趾郡出的人才,更加难得……”
  孙洙趁机拱手:“交趾新附,为了安抚远人,既然得中,那就该取。”
  “与其用杨莳与李夔换,不如用唐瞻与李夔换。”
  “唐瞻之学,受其父唐淹,师长龙昌期影响甚深,与王公《三经新义》,多有抵牾之处。”
  “而此子虽用《新义》而取高位,但是内心里边,怕是也不以《新义》为然。”
  “这就是矫伪枉饰,取在第二名,是臣失职了。”
  赵顼摇头:“孙公过责了,唐瞻怕是受蜀学的影响更深,蜀学讲求‘求同存异’,还讲求‘追求真理’,他们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就算是自己师长的传授,要是觉得有问题,都能提出异议,更何况外宗?”
  “此次试题,本就刻意避开了《新义》里边颇招非议的那些疑点,因此唐瞻的文章,也不能算是矫伪枉饰。”
  “国子监三千多人,这成绩,朕很不满意。”
  “接下来国子监要大力整顿,那里应该入皇家理工学院一样,成为国家培才育士之地,而不是给官员和权贵的子弟们拉关系求干谒的污秽场所!”
  说完又叹了口气:“罢了,还是给官学留着点颜面,便如孙卿所议,擢李夔第二名,唐瞻降第四,放榜吧。”
  元丰二年黄榜张贴出来,开封府顿时轰动。
  苏文熟,吃羊肉。实锤了!!!
  晁补之,唐瞻,杨莳,邵伯温,黎文盛!
  前十名里边,一半都跟苏家有关系!!
  尤其晁补之,大三元,天下至高荣耀!
  最开心的莫过于报信的急脚,都不用到处乱跑,这几个如今全都在可贞堂刻版,一找得一窝!
  ……
  文德殿前,新科进士们站得规规矩矩,等候唱名。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一人——晁补之,进!”
  三唱之后,晁补之出列。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二人——李夔,进!”
  三唱之后,李夔出列。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三人——杨莳,进!”
  三唱之后,杨莳出列。
  礼官引三魁入殿,面见赵顼。
  接下来的手续便是官家扣问三魁三代,乡贯,年甲,以表示关怀重视的那道流程。
  晁补之的名字经常出现在苏油的章奏里边,赵顼好奇的是他的学霸天赋,昨晚刻意去翻了以前的档案:“我知道爱卿的大名,两浙路转运司奏报,听说很多是你起草的。”
  “熙宁七年九月,两浙路开田二十万顷的疏奏,就是你的手笔吧?写的很好。”
  晁补之愕然:“陛下,熙宁七年九月十三日,两浙路奏报开田数目为十三万四千零七十四顷。首次突破二十万顷的疏奏,倒也是微臣起草,不过那是熙宁八年六月二十二的事情了。”
  “呵呵,好像是这样的……”麻蛋,昨晚特意还复习了一次,结果还是记混了。
  学霸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学渣还是觉得自己被凌霸了,这个天——实在不好聊。
  “呵呵呵……总之以后继续好好替国家效力,朕和公卿宰执,都很看好你。”赵顼只好匆匆结束话题,又对李夔说道:“国子监刚刚经过一场大动荡,你能够不受影响,不参与其中,唯以文章经义取之,这一点心性,比名次更重要。”
  李夔躬身:“臣不敢为,亦不愿为。就算因干谒而得高位,出仕后也才能不称,做不好事情,到时候受苦的是百姓,辜负的是国家和陛下。”
  “对自身来说也是肇祸——声名败裂,连累族中。臣以为,比进士不第,更差。”
  赵顼叹气:“可惜啊,很多人不能如爱卿所想。”
  对答结束,赵顼又看向杨莳:“爱卿远来交趾,殿上我就留意到你了,文章的确不弱,道理也精通,当时还以为你就是郡王侍讲黎文盛。”
  “怎么爱卿文名不显?是以前清高命世?还是被李常杰打压,曲沉下僚?”
  杨莳猛然跪地痛哭:“罪臣杨曙,改易名字,只为陛见天颜,痛陈己罪。”
  “陛下,我是大罪臣,曾经被李常杰所迫,写文章诋毁大宋,罪大滔天,不敢辩驳。”
  “是苏少保说交趾人才稀缺,不忍诛杀,命我改易姓名赴考,如果侥幸能得见天颜,进退诛囚,唯陛下所决。”
  “陛下,臣常自悔咎,痛愧于心,未敢自绝者,乃一身为家族所系,上有六十老母……”
  赵顼都懵了:“等等,你有何罪,能如此严重?”
  杨莳抬头,满脸的泪水鼻涕:“陛下,李常杰《伐宋露布》,乃罪臣所草,李逆以家族性命相威胁,事后给米十石。臣不敢欺瞒陛下,必以告陈。”
  殿上所有人都是大惊失色,靠,这娃立刻拖出去碎剐了都不带冤枉的!
  “啥?十石米?”赵顼的注意力,却在文章的价钱上头。
  交趾米贱,斗米二十文,一石两百文,十石,也就是两贯钱。
  这尼玛,能让王相公气得失态,亲自抖手动笔相怼的文章,就值两贯钱?!
  忍住,这时候不能笑。
  赵顼咳嗽了一声,这才说道:“天生蒸民,君德则睦;君民之道,务在养民。说得很好,很在理。那你觉得,我是昏庸之主,不循圣范之君吗?”
  杨莳叩首:“陛下收交趾,交人初时心怀震怖,其后苏学士抚之,交趾可称天翻地覆。”
  “方知李逆奸残,万恶不足形容;吾皇宽仁,千秋难得与并。如今交趾郡中,皆歌尧天而享舜日,充仓廪而践礼仪。”
  “邻郡占城,羡慕仰渴,曰奚我后。此陛下圣明之德,虽草木尽曙阳春,不待教而后知也。”
  这马屁拍得如彩虹一般美丽,赵顼果然龙颜大悦,嘴里边却还假谦虚:“的确很有文采,但是也不要修饰太过嘛,我也没有你形容得这么好。”
  “你的那篇《露布》,虽然悖逆,但是其中那句‘天生蒸民,君德则睦;君民之道,务在养民。’还有一句‘百姓膏脂凃地,而资肥己之谋。’说得都非常好。”
  “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的这两句,朕虽不敏,也常常感惕于心,吟诵在口。”
  “之前远隔万里,又是为逆臣所迫,勉强还算各为其主,所以你的那两贯钱的过失,朕,就不追究了。”
  “于前能对交趾忠诚,之后也必能为大宋效力。你文中的这两句,我也同样回赠与你,今后要清廉自守,以民为要。”
  “苏学士说得对,万里之外,人才难得。起来吧,去换上朝服,跨马夸街,你还是朕亲点的探花。”
  “等到了金明池,朕还要敬你一杯。对了你会写诗吗?一会儿可得陪和一首哟……”
  这一刻杨莳的忠诚度飙升到了一百二十,哭得都快没个人样了,连连叩首:“陛下宏量深恩,便是杨莳再生之父母。纵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微臣今后,必定踊跃报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殿中众臣也对赵顼的气度大所折服:“吾皇圣明!”
  ……
  这一届科举的瓜,简直让汴京老百姓吃了个大爽。
  大宋嘉佑以前,因二三名在黄榜上并列状元之下,所以都称“榜眼”。
  自打苏油取中第三名后,民间称大宋科举殿试三名为探花,才成了定例。
  三元及第这样的奇迹都靠后了,今科探花的事迹,那才叫惊天传奇。
  而赵顼收获的声望,再次达到了新的顶点。
  瞧瞧,咱们官家这气量,这德性,这宽慈,能够生为宋人,我……我骄傲啊……
  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
  那是,为啥占城内附?不都是这原因?
  这叫什么?这叫“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哎呀老王你变了,你都会拽文了!
  《孟子》嘛,《时报》都在刊登普及的,资料而已,一般一般……
  你可得了啊,这次殿试题听说还是《论语》呢,难为孙学士怎么找的题,可惜了啊……
  唉,是的,可惜了啊……
  孙洙回到家后就一病不起,给大宋留下了后世传扬的“千古第二榜”之后,含笑而逝。
  孙洙未冠擢进士。后与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韩琦读之,太息曰:“今之贾谊也。”
  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
  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
  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赵顼也准备升他做参政,结果不幸早逝,才四十九岁。
  “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
  散班之后,蔡确从御史台出来,看了看天色,上了马,向城北行去。
  明天休沐,夫人与蔡确商量,想去城北开宝寺行香。
  夫人对蔡确的行径非常担心,认为他自绝于士大夫,但是蔡确不以为意。
  吴充想废止新法,蔡确上奏:“曹参与萧何有矛盾,等到曹参代替萧何为相,却遵从萧何指定的法令。现在陛下主持变法,怎么能允许吴充因与王安石的私怨而废除呢?”
  赵顼对蔡确很赞赏,让他把控御史台的同时,还继续主持司农寺,常平法,免役法。
  当晚,蔡确与夫人便在开宝寺住下,沐浴更衣。
  次日一早,开宝寺又来了一溜车驾,乃是当朝次相王珪。
  王珪来开宝寺,也是应夫人所请。
  河东路近年来年成不好,水灾之后又起盗匪,长女当初嫁给了一个知名文士,超级帅哥李格非。
  李格非少年时“俊警异甚”,父子都是韩琦提携的名士,不过考试有些迟缓,而立之年方中进士,初任冀州司户参军,现在正好在郓州当学官。
  女儿来信说郓州水灾过后景象很惨,工业虽然恢复了,可农人日子还是难过,离城不远的梁山泊内,就有盗匪聚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