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704节

  说完对韩嘉彦喊道:“掌灯,掌铂金喷灯!”
  研究学问可以没大没小,四个人在明亮的铂金喷灯下,化身成为文字学者,头碰头地对桌上这块骨头开始研究起来。
  果然,很快韩嘉彦在甲骨上找到一个字:“少保,这个和篆书的辛字很像!”
  苏油点头:“正是!这个字金文也相同,本意是行刑时的刀片。”
  韩嘉彦指着辛字之下的另一个字:“那这个字是地支里边的哪一个呢?都不像啊……”
  苏油研究了一遍说道:“这个字的字型像一个木棒,中间是个细腰,上下有两段粗的地方,这是一个午字。”
  “午的本意,就是舂米的棒子,这个字的模样,不正是一根舂米棒?即便是现在的字里边,也有遗存,木杵的杵字,就是根据形声组字规则,在后世演变中发生的变化。”
  “辛午!”韩嘉彦喊了出来:“这是殷人辛午年的卜辞!”
  韩纯彦惊得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推断有理,要着真是贞卜文字,那‘洹水南,殷墟上。’……少保,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就得到了实证!古人诚不我欺!”
  苏油一把拉住韩纯彦的手臂:“这是在洹水边发现的?明日便一同去看看!”
  韩纯彦兴奋至极:“何不现在就去?”
  “别别别……”苏油赶紧打断:“先找资料。”
  说完对两个小子问道:“《水经注》,《舆地广记》都有吧?找出来,还有《尚书》……算了《尚书》不用我会背……《史记》!《皇览》!找出里边关于殷墟的记录……”
  “对了,还有地方志,注意关于商,殷,营,宫,王,坟之类的地名,以及历朝关于发现物的记载。”
  说完有些丧气:“到底还是要翻书啊……要是大苏二刘,欧阳学士在,断不至此。”
  “总是学问未精,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缘故,唉!”
  韩家三子:“……”
  次日清晨,两大两小四个花熊一起上车,朝洹水边上韩家庄子驶去。
  都没睡好,不能骑马。
  苏油还处于精神亢奋当中,念着昨晚让韩嘉彦整理记录的笔记:“《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
  “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甯,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史记·卫康叔世家》:‘……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郦道元《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
  韩嘉彦也捧着一本:“少保,可见我们相州,乃是盘庚迁移过来的新都,而之前的都城,你觉得应该是南亳,如今的商丘,还是北毫,如今的偃师?”
  苏油微笑道:“那你觉得呢?”
  韩嘉彦说道:“《水经注·汳水》记载:‘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
  “椒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
  “但是这个论断后人提出了质疑,皇甫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之。”
  “如孟子之言汤居亳,与葛为邻,是即亳与葛两地相邻。”
  “而汤都,记载不过方广七十里,而葛不过封伯之国,地域有限,所以不可能商王陵墓距离偃师八百里而相邻。要是这样,古书里记录的‘童子馈饷而为之耕。’就站不住脚了。”
  “据此推断,应该是梁国地区当时有两个名叫亳的地方,南亳在谷熟县,北亳在蒙县,如果我们按照《尚书·仲虺之诰》考证:‘葛伯仇饷,征自葛始。’那么孟子之言是对的。商都就应该是南毫。”
  “但是《皇览》里却又提到: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却长乡按行水灾,因行汤冢,在汉属扶风。而且在回渠亭那里,考证到还有汤池征陌的遗存。如果考据是真实的,那么商都又应该在北毫。”
  苏油微笑,看到这么聪明爱思考的孩子就忍不住想伸手摸脑袋,想到人家已经十二岁,再有两年都该结婚了,又把手收了回来:“所以郦道元也说了,‘然不经见,难得而详。’”
  “他根据《秦宁公本纪》的记载,‘二年伐汤,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汤。’的说法提出另一个假设:在周桓王时期,自有亳王号汤,后来为秦所灭,是西戎当中的一个小国。”
  “所以根据古籍记载和事实相证,殷墟之前的商都,当在南毫,而北毫其实是一个叫汤的西戎之国。”
  “但是郦道元就一定正确吗?这也是他的猜测。”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殷商曾经有过许多旧都,郦道元推断的那个西戎小国,也完全可能是殷商的旧都之一,或者说是商王的陵寝所在。”
  “司马迁也说过,盘庚之前,商都‘乃五迁,无定处’嘛。”
  “但是到底是五迁无定处,还是前后几个都城,所有这些,也需要留待当代的学者们去继续考证。”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步发现,就是通过甲骨,知道了殷商有隆重的卜礼。那相应的,肯定也应该有隆重的葬礼。”
  “因此刘向言‘殷汤无葬处’的说法,如今看来,就值得大大的存疑。”
  “更重要的是,这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证史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通过金石文物之类的实物来考证历史。”
  “这门学问,理学称之为‘考古’,对恢复古代国家礼乐原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嘉彦狠狠点头:“嗯,我们就去把真正的殷墟和商都找出来!”
  苏油哈哈大笑:“那可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不要指望一步就达到目标。”
  对于聪明颖悟的孩子,苏油又忍不住想要提点几句:“喜欢学习是好事,善于思考更是好事,但是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一套方式方法。”
  “比如你刚刚引用的《水经注》中搜集的论据,椒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
  “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帝喾建立商朝的时候,定都在亳;而商汤迁都,乃有景亳之命,这是后来的都城,称景亳;而相州,不过是商代多次迁都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韩嘉彦惊讶莫名:“那少保可知,商代的其余几个都城在哪里?”
  苏油看向韩纯彦:“想来《竹书纪年》,君家是没有的了?”
  韩纯彦惊讶道:“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魏襄王冢,得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皆以古文记载,后为晋廷所得。”
  “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遂有‘荀和本’。”
  “而当时和峤认为,竹书纪年起自黄帝,或将记载黄帝以来史事的残简作为附编收录。”
  “由于竹简散乱,而战国文字当时已经不能尽识,因此争议很大。”
  “到了晋惠帝时期,秘书丞卫恒奉命考正竹简,以定众议。但是八王夺位,永嘉乱发,卫恒被杀害。”
  “其友佐著作郎束皙续成其事,遂有考正本竹书纪年,又称‘卫束本’。”
  “永嘉之乱,导致竹书纪年的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幸得传世。然其后历经安史之乱、五代之乱,文华凋残殆尽,《纪年》传抄本散佚,连初释本、考正本亦渐无存。”
  “可贞堂竟然有《纪年》?是‘荀和本’还是‘卫束本’?考证过真伪吗?”
  苏油说道:“多方搜求,如今寻得‘荀和本’七篇,‘卫束本’十篇,以两者重合的部分相应证,内容大体相同。”
  “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相应。”
  “但是证明其为真,用的是另一个方法,和《纪年》中的一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我朝史家如司马学士,二刘,与司天监,皇家理工学院正在合作一个大工程,就是根据历史上曾经明确记录过的天象,推断历史的精确年份。”
  “这条记载,是说懿王元年,郑地在黎明发生过一次日全食,这是在各种史书里没有记录过的。”
  “而之前司马学士和二刘的考订历史上懿王元年那个年份里,司天监和皇家理工推算出,当年太阳历四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时四十八分,的确在郑地发生过一次日全食。”
  “此书所载天相,与推断考证完全相同,基本可以确定此书为真。”
  “而所得‘荀和本’‘卫束本’合起来,虽然各有断续,终可一窥《竹书》全貌。”
  韩纯彦不懂天文,但是觉得这种证史的方法堪称绝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等等,我大宋天文一向为辽国所薄,如今已然精深到这种程度了?”
  苏油笑而不答,转头对韩嘉彦说道:
  “根据《竹书纪年》中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理工之学,就是帮助思考的工具,帮助大家大胆假设,广泛存疑,小心求证。”
  “每证明了一个疑点的是与非,我们就距离真理接近了一小步,这样一个个疑点解决过去,真理的面纱也就对我们一点点的揭开。”
  “而我们的学养,也在这一步步的前进之中,得到丰富,夯实和滋养。”
  韩嘉彦恭敬地问道:“少保,此书嘉彦可能一观?”
  苏油笑道:“里面有些内容,怕你们现在还接受不了,等到思想成熟之后才可以看。”
  韩嘉彦一脸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兄长,满脸的祈求之色。
  敌不过韩嘉彦的目光,韩纯彦轻咳了一声:“少保,我家幼弟,资质如何?”
  苏油微笑道:“聪明善悟,比他大兄强。”
  这评价相当高了,韩纯彦用手抹了抹膝盖:“如果……命嘉彦受教于少保之门……不知……”
  苏油点头:“得英才而育之,固所愿也,只是韩家家学丰洽,苏油不敢不情而请罢了。”
  韩纯彦大喜:“如此舍弟便托于少保,要是有不善之处,打也打得,骂也骂得!”
  苏油笑着摆手:“不至于,不过家中犬子顽劣,嘉彦这个师兄,怕是不好当呢……对了,就算投入我门下,《竹书纪年》,一时半会你还是一样不能看。”
  韩嘉彦:“……”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
  当然苏油也完全没有想到,这短短两日里的经历,彻底激发了韩琦幼子对考古证史的浓厚兴趣,为大宋启迪出了一个未来的金石大家,历史大家。
  抛开两个小破孩,一路和韩纯彦谈笑着,来到了韩家庄子上。
  管事的早就在庄上候着了,苏油看着水力还算充沛的洹水:“开水力工坊的好地方啊……”
  韩纯彦早就顾不上这头了,将发现这块骨头的庄户叫过来,然后带着几人去地里考察。
  这一带时常挖出兽骨,龟甲,甚至人骨,甚至淘井挖窑是还偶然会发现铜器。
  庄户们早都不以为意了,龟甲变成了小孩子的玩具,或者刮痧压鞋垫的工具,兽骨铲盐挺好使,至于铜器,一般被庄户们随手变卖,或者留在家中当做容器。
  苏油看着韩纯彦,满脸的讥笑之色:“你家庄子是块宝地,可惜庄主不姓刘。”
  言中指的是墨庄三刘,刘敞已然去世,但是刘颁和刘奉世还在,苏油的意思是要这庄子是墨庄的话,以三刘的见识,定然一眼就能认识到这些东西的文化价值。
  韩纯彦羞得满脸通红:“少保就别取笑了,这要真是殷墟文字,我都不知道该向陛下请功还是请罪呢。”
  亡羊补牢,知耻后勇,韩纯彦就是这里的天,一声令下,很快,各家户主就拿着从田间地头里搜检来的东西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