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倒翁和补锅匠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倒翁和补锅匠
虽然被这么多人参奏,但此刻站在文臣前列的李鸿章脸上,却并没有丝毫的慌张之色。仍然双眼低垂,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朝堂风雨变幻,官场倾轧,李鸿章却仍然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的为官之道。
当初他之所以一力主和,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跟法国人和谈,而是现在高坐在珠帘之后的,那位大清幕后的掌权者不想打,他只不过是揣摩上意,然后说了出来而已。
而这揣摩上意的本事,也是李鸿章被称为“朝堂不倒翁”的根本。
“李鸿章,你有什么好说的吗?”果然,过了没多长时间,一道阴柔中带着莫名威严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
闻听此言,李鸿章双眼一睁,大步走出队列,躬身说道:“启奏太后,臣当初之所以跟法人和谈,而避战,实为被逼无奈之举。盖因去岁左大人新-疆之战,虽然从俄人手中夺回我大清疆土,大涨我大清国威,但旷日持久的战争,却耗尽国库所存银钱粮秣。”
“去年七月,黄河泛滥,殃及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五省十八处州县,冲毁房屋二十多万间,受灾150万之众,为赈灾,户部再次拨银五百万两,一年岁入基本告负!”
“今年开春,扬州、苏州、常州等江浙地区十二个州县滴雨未下,眼见干旱之势已成,苏浙财税重地必受重创,岁入削减已成定局,而赈灾亦为紧迫之事,但国库空虚,尚无银两可调!江浙不稳,又怎可对外妄动刀兵。”
“臣掌军事,自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至理,今既无银钱又无充足粮秣,臣自然反对与法人开战,非小人所言畏战求和,请太后明察!”
说完之后,李鸿章一躬到底,神情恭敬之极。
“启奏太后,李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清现今内有灾患,军资不封,实不该与法人动武!”军机大臣恭亲王奕出列,亦高声附和道。
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老臣,也是洋务运动的首脑,恭亲王奕在朝堂之上地位很高,他为李鸿章说话,自然也带出了大量李系和恭亲王系的官员为李鸿章开脱。
当下,支持李鸿章和一心搬到李鸿章取而代之的朝臣们,就在这正大光明殿中争吵起来。
“太后,李鸿章狡口善变,太后不可轻信啊!”
“放屁,李大人忠心为国,只有你这等佞臣才会整日搬弄是非,空谈误国,实乃该杀!”
“你胡说,李鸿章与法人苟合,出卖我大清疆土,应该丢官罢爵,处以极刑!”
……
“好了,都别吵了!”来自珠帘后的声音,让沸反盈天的朝堂之上立即恢复了平静。
“你们也都是我大清堂堂的亲王、贝勒、军机大臣和大学士,位极人臣,为天下全员之楷模。但现在看看你们的样子,跟一帮大街上的泼妇有什么区别。不思御敌之策,反而为了一己私利而斤斤计较,大清朝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臣等有罪!”
慈禧太后的话音刚落,‘哗啦’一下,朝堂之上已经跪满了一地的大臣。
“好了,都起来吧!”沉默了几分钟后,珠帘之后的声音才又传了出来。
“谢太后!”闻言,众官员心中一松,连忙站起来,整理了一下朝服站好。
“法人无礼,犯我属国越南,攻我大清堂堂正义之师,实为可恶!恭亲王奕!”
“臣在!”
“你身为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可有应敌之策?”
听到这里,恭亲王奕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启禀太后,法人兵少,可让广西提督苏元春领兵镇守越南,阻挡法人来犯!保我大清疆土安危!”
“嗯,就这样办吧!”珠帘后的慈禧稍微沉吟了一下后,便点头说道。
“李爱卿!”
“臣在!”闻言,李鸿章连忙垂头恭声应道。
“哀家听说,你在洋人那里为朝廷购置的军舰都回来了是吗?”
闻言,李鸿章心中一紧,北洋水师可是他的命根子。
“启禀太后,定远、镇远二舰现已归国,划归北洋水师使用,以拱卫京师安危。”虽然不知道慈禧打什么注意,但李鸿章还是恭敬的答道。
“嗯!”
半响无声之后,慈禧阴柔的声音再次在金銮殿中响起,“去岁南洋逆贼,夺我台-湾、海-南二岛,因其海军甚大,我大清未与其计较,今军舰既已归国,可否打败南洋逆贼,为我大清收回台-湾、海-南二岛。”
闻听此言,垂头站立的李鸿章不觉暗自皱了皱眉,虽然北洋水师这几年屡添新舰,但是相比南洋身经百战的中国人民军海军舰队还是多有不如。不论是舰队总吨位,还是实战经验,北洋水师比起人家都差的太远了。
就算把大清朝所有的军舰都算是,也不是中国人民军一个南洋舰队的对手。
不过李鸿章虽然知道这些,但是却不能把实情说出来,除非他这个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官位不想要了。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中国人民军的暗中掌控者是谁,李鸿章心里清楚,这是他为李家留下的一条后路,他可不想去冒犯。
“启禀太后,定、镇二舰确已归国,微臣愿意为国出征,从南洋逆贼手中夺回台-湾、海-南二岛。”
先是表明了一下自己忠于大清的决心后,李鸿章口风一转,“不过,现今我大清已经与法人战于越南。而法人远东舰队实力强大,为防丙辰年旧事重演,臣窃以为北洋水师当以京师安危为主,实不宜再招惹南洋逆贼。”
听完李鸿章的话,珠帘之后半响无声,而朝堂之上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说话。
他们都知道李鸿章嘴里所谓的丙辰年旧事,就是发生在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英法两国联手入侵,攻破京城,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而且大肆破坏一番后才离开,现在朝堂之上许多大臣都亲身尽力过那段惨烈的历史。感触也格外的深刻。对于李鸿章的话,他们也深感认同。
“李爱卿老成谋国之言,哀家明白了,就依李爱卿的意思办吧!”
“臣尊旨!”
“好了,哀家累了,有事起奏,无事就退朝吧!”
而就在这时,一个面颊微胖,鼻下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官员高声说道:“启奏太后,臣江南道左副都御使周宝贵有本要奏!”
“说吧!”
“是,太后!”
“臣检举江苏巡抚吴世第,罔顾圣恩,为官一方,不思上报君恩,下安黎民,致使江苏境内多有南附南洋逆贼之民众。臣恳请太后下旨,罢免吴世第江苏巡抚之职,以证我大清律法之威严!”
听完他的话,站在旁边的李鸿章忍不住皱了皱眉,两江(江-苏、安-徽、江-西)是他起家之地,这里的官员也多出身于淮系,江苏巡抚吴世第也是淮系的干臣。
这个江南道左副都御使周宝贵虽然有监察江-苏、安-徽两省官员,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以及充当天子耳目风纪的职能,但是李鸿章心里明白这个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说这个,其实就是冲着他来的。
“周宝贵你说的可是真的?”慈禧的语气当中已经可以听出其怒气。
这位曾经说出“宁与外邦,不予家奴”,背负百年骂名的皇太后,对于同文同种的南洋华人的警惕性,要远远高于文化差异巨大的欧洲人。
“启奏太后,微臣所说句句属实,如有半句谎言,微臣愿死于乱刀之下!”隐蔽的看了李鸿章一眼后,周宝贵连忙高声保证道。
周宝贵话音刚落,李鸿章便高声说道:“启奏太后,臣李鸿章有本要奏!”
“你说?”
“谢太后!……康乾盛世之后,我大清国内民众日多,至今已有四万万之众。江南地区更是人口稠密。但长江以南各省多山少地,是以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导致贫者无有立锥之地,流民日益增多。使有辛亥年席卷半壁江山的长毛之乱。”
“现如今平定长毛之乱后已过二十余年,江南繁盛,土地兼并之风又复当年,流民日多,现如今江南各省现已出现短毛匪军,为祸乡里,聚啸一方。而归附短毛者多流民。”
“为大清江山社稷着想,微臣窃以为应遣散流民于海外,当不至于短毛因此而壮大,此乃保我大清安危之良策!”
“所以,江苏巡抚吴世第,不但无过,反而有功!请太后明察!”
李鸿章话音落下之后,恭亲王也连忙在旁边说道:“启奏太后,微臣窃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流民日多,久必生乱。内乱发生,必动摇国本。”
“而我大清巍巍四万万民众,实不缺这几许刁民。既然他们愿意去南洋,不如便索性便放开海禁,让这些身无长物的刁民去虚耗南洋逆贼们的钱粮,拖慢他们的发展,到时我大清打败法人之后,夺回台-湾、海-南二岛应更为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