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疯狂的顶点
来自外星文明的毁灭性威胁,加快了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也促成了第二轮量子理论大变革。
第一个影响,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假说”得到了更多物理学家的重视。
这种曾经被看成是科学邪说的理论,在二十三世纪中叶成为了主流学说,并且很快就得到了间接证明。
当时,第一个间接证明出现在环日加速器内。
在对一些微观粒子进行加速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当这些微观粒子在无限接近于光速的时候就瞬间泯灭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甚至没有释放出物质泯灭时转化的能量。
显然,这是非常反常的,因为这即不符合相对论,也不符合量子理论。
要知道,按照相对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转化成了能量,而按照量子理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分解成了更小的微观粒子。
事实上,正是这个发现,最终使重力场理论得到完善。
更重要的是,这个发现,在量子理论与重力场理论之间搭上了一座桥梁,把两个原本没有多少关系的理论联系了起来。
这座桥梁,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态”。
说得简单一些,基本粒子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是在空间中某一点上富积的能量。
加速器里的微观粒子突然消失,实际上是富积的能量分散掉了。
换句话说,是基本粒子直接转化成了空间能量,而当时的人类科学家还没有掌握测量空间能量的手段,也就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当然,测量空间能量的办法极为简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空间尺度。
在宇宙空间内,空间能量是平均分配的,因此空间尺度是平均的,也正是如此,人类观察到的宇宙空间是平均的。如果有多余的能量注入空间,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膨胀,而当能量从空间中抽出,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萎缩。事实上,这就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的理论基础,即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消耗的是空间能量,也就是从空间抽出能量,使空间萎缩。当空间的萎缩速度达到了所能允许的最大速度时,处于该空间内的物体就以最大速度运送,而这也正是物体能够达到光速的原因。
由此可见,当时在加速器内消失的微观粒子,实际上转化为了空间。
也就是说,加速器内的空间略微膨胀了。
所幸的是,微观粒子的质量非常小,因此转化的空间尺度也就非常小,小到无法被科学仪器探测到。
当然,这些实验,已经足以引起物理学家的重视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物理学家由此开始相信,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没有物质态。
显然,寻找基本粒子,就是在白费力气。
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进行应用研究也就相对简单了。
到二十三世纪的第五个十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那么就有办法让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中展开成二维平面、或者是三维立体,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在展开的时候使基本粒子不至于泯灭,即富积的能量不会分散,然后就能对基本粒子进行排列组合。
当然,按照量子理论,需要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并且对这两个微观粒子中的基本粒子进行相同的排列组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当这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恢复到高维度状态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量子通信系统,而其中的一个粒子将被送往八十光年外的信息,另外一个微观粒子留在地球上。这样一来,前者在外星系探测到的信息,能同步传回地球,展现在人类面前。
要在以往,这种疯狂的科学项目肯定会被人嗤之以鼻。
要知道,当时甚至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人知道,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或者需要投入多少经费。
所幸的是,在“准战争时期”,越是疯狂的科学项目越容易得到重视。
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之内,至少有一百亿人参与该项目,其中物理科学家就多大一千多万。
巨大的人力投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二十年内,很多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都得到了克服。
比如,如何展开微观粒子?
当时,人类科学家想出的办法很巧妙,即在一个完全屏蔽了重力场的空间内进行,即展开工作在重力场影响为零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微观粒子在展开的时候,富积的能量点不会消散。
又比如,如何排列基本粒子?
科学家想出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即通过影响邻近空间,或者说是改变邻近空间的尺度来调整基本粒子的位置。
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甚至解决了微观粒子光速飞行时改变飞行方向的办法,即在展开后的微观粒子里面,以基本粒子为单位,制造一台小型的反重力场推进系统,并且由基本粒子构成的量子计算机控制。因为是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所以还可以通过留在地球上的那一颗微观粒子,控制另外一颗微观粒子在外星系里的飞行轨迹,使其做一些人类想做的事情。
可以说,这次量子力学理论大推进,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科研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此时对量子理论的认识,已经接近了量子理论的终极形态,即基本上掌握了量子理论的奥妙。
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人类已经创造了奇迹。
严格算来,人类在量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只花了不到两百年,即便从量子理论诞生时算起,也只有不到三百年。
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后来,人类遭遇的所有外星文明,在量子理论上花掉的时间都比这个长,平均大约需要一万年左右。
也就是说,人类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完善了量子理论。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十三世纪的第八个十年,也就是人类自己确定的倒计时还有二十年的时候,第一颗被称为“先行者”的智能微观粒子,即一颗在展开后重新排列了基本粒子、具备了初级智能的质子离开太阳系,飞往八十光年外的“射手a”星系。
此时,人类也进入了第一场宇宙战争准备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人类的军事技术几乎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而且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武器装备。
比如,当时人类制造了十枚基本粒子态“太空鱼雷”。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的称呼,严格说来应该是小型的智能太空飞船。因为外形是橄榄球型,也很像织布机上的飞梭,所有又被称为“太空飞梭”。
这些太空飞梭的结构非常致密,是由纯粹的基本粒子,也就是能量点构成的,其密度超过了白矮星,只比中子星小一点。巨大的密度,使太空飞梭非常坚硬,几乎能贯穿所有的已知物质。在攻击的时候,飞梭以光速飞行,能在瞬间摧毁一艘千亿吨级的宇宙飞船。如果把飞梭射向一颗类地行星,能使行星炸烈。如果同时使用十枚飞梭,则能轻而易举的摧毁一颗红矮星。
毫无疑问,这是毁灭性武器。
当时,宇宙人类制订了一个非常疯狂的保护计划,即在无法阻挡外星文明入侵时,用十枚太空飞梭摧毁“射手a”,与外星文明同归于尽,从而确保逃亡的人类不受到追杀,保存人类文明的火种。
到了二十三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人类几乎进入了疯狂状态。
要知道,外星文明的入侵大军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到来,人类很有可能在组织起抵抗之前就已灰飞烟灭。
在最初的一年,宇宙人类政府批准了小规模逃亡计划,即让地球人类政府选定的十万人搭上逃亡飞船,前往与“射手a”相反的太阳系边缘,在奥尔特云附近停下来,以量子通信设备与地球联系,在确定太阳系遭到入侵之后,立即加速到光速,十艘经过改进的逃亡飞船分别向各个方向逃亡。这么做,主要是确保只要有任何一艘飞船逃走,并且把上面的一万人送到安全地点,人类文明就能延续。
随后,人类社会几乎完全失控。
在知道随时有可能灭亡的情况下,所有平民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开始不顾一切的挥霍手里的财富。
显然,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几乎摧毁了人类文明。
不可否认,人类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当所有人都不再工作,而是尽情的享受毁灭前的狂欢,积累的财富也将消耗一空。
所幸的是,宇宙人类政府的军队依然坚守岗位。
在经历了差不多三年的疯狂时期之后,绝大部分人似乎认识到了什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也许,对人类这种社会动物来说,即便在毁灭面前,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事实上,这些人不是恢复了理智,而是进入了一种麻痹状态,即瞬间毁灭巨大的恐惧已经压垮了他们的精神防线,进入了一种机械般的状态,在完全麻木的状态下,机械的从事社会劳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