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克里姆的选择(下)

  此外,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同样是小胡子积极拉拢的对象,因此克里姆一开始并不认为小胡子会为了拉拢自己而同时与最重要的盟友和一个重要的潜在盟友翻脸。事实上英国人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在谈判中那么强硬......
  但欧战爆发以来意大利匪夷所思的糟糕表现却令小胡子最终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取舍,意大利陆军太菜他早就知道,克里姆义军曾经多次创造过击败三倍乃至五倍以上兵力意军的战例,而现在阿拉伯联盟的陆军人数并不逊于意大利、而其发展潜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光比陆上实力的话,阿拉伯联盟打三个意大利都没问题。
  其实,若非当初对意大利的海军还抱有较大的期待,小胡子只怕早就踢开意大利而拉拢阿拉伯联盟了,可塔兰托战役却将意大利海军的外强中干完全暴露了出来,对其彻底失望的小胡子当即无视意大利人将来难以避免的强烈反对,派出代表与阿拉伯联盟进行密商,当然小胡子并不愚蠢,在一切谈妥之前他是不会公开此事的,否则万一新盟友没拉拢过来、反而让旧盟友先反了目,那可就亏大了。
  至于西班牙?他们早在残酷的内战和对摩洛哥的战争中将血流尽(两者相加,死难的人数不下百万,而西班牙此时的总人口还不到3000万,而经济损失就更是惊人,目前的西班牙还有一点守备国土的力量,但进攻的力量却已经根本谈不上了。),如果佛朗哥不识相的话,小胡子并不介意顺便灭掉,将其直接置于第三帝国的掌控之下......
  与英国人相比,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在这个时候反而成了优点,小胡子不会像丘吉尔那样担心反殖民斗争扩大,反倒鼓励阿拉伯联盟解放更多的殖民地,因为那些地盘基本都是敌国的,这就为谈判扫平了最大的阻碍......
  克里姆得知德方的这一态度后大喜过望,心中的天平立即就倒向了轴心国一边,而当小胡子同意向阿拉伯联盟提供全面的技术和军事援助(当然,“量”的方面不如之前与中国展开的合作,不过这本来就没有必要,阿拉伯联盟虽然国土广阔,人口也不算少,但和中国还是没法比的。)之后,克里姆很快就力排众议、决定与德国签署正式的同盟条约对盟国作战,但考虑到苏联和中国之前对北非反殖民斗争的支持,克里姆拒绝了小胡子希望阿拉伯联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要求,对此小胡子并不怎么介意,反正就算阿拉伯联盟愿意加入,他们对苏联也是鞭长莫及,能够帮着对付西方就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双方的谈判是在秘密中进行的,但进度却快得惊人,从接触开始算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全部谈妥了。根据双方正式签署的《德阿友好互助条约》,德国政府将在三年内向阿拉伯联盟提供总价值不少于1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只算纯粹的援助,两国之间的贸易不算在内。),帮助其建立起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却相当齐全的军工和基干工业体系,而被克里姆视为将来阿联经济支柱的采矿业也在德国帮助下飞速发展起来,比如摩洛哥的磷矿(占全世界的一大半)、阿尔及利亚的铁矿(总储量有大约40亿吨)和潜力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这个更不必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因为欧战爆发而滞留欧洲的中国地质勘探人员也接到国内的命令而纷纷前往阿联助其勘探矿藏,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同时在客观上也帮了德国一把......
  得到德国的大力支援后,新生的阿拉伯联盟国力迅速强盛了起来,不过这也得感谢当初西方殖民者在北非留下的良好基础。要知道当初西班牙与法国政府可是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注1)以近乎于本土的标准来建设的,虽然由于定位的关系而没有留下什么工业基础,可是三地居民的平均识字率却已经高达八九成,以中国传来的技工速成法,这些文化程度较高的识字人口很容易被培训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再加上德国人大力支援的机器设备和高端人才,这三个地区工业化、至少是初级工业化的进度要比中国快得多,而超过三千万人口完成初级工业化所能拥有的工业实力,至少不会比现在的西班牙逊色......
  德国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自然是要有回报的,首先,是德国海军可以在阿联沿海的任何港口停泊和补给,这无疑将令德国舰艇的作战范围大大扩张,而德国空军也可以通过协商、有条件地使用阿拉伯联盟境内的机场。作为交换,只要克里姆提出要求,德国必须无条件地派出不少于一个满编装甲集团军的陆军装甲部队和不少于3个航空联队的德国空军来到北非助战,但作战对象仅限于盟军。
  其次,阿拉伯联盟出口的各种矿产要优先供给德国,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由于两国的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甚至同类商品也是这样,比如摩洛哥盛产磷矿、而德国需要进口,北非煤炭和钾肥奇缺、而煤矿与钾盐却恰恰是德国的两大优势资源。),所以这一条算得上是互惠互利,并不能称之为是单方面的要求。
  真正关键的,在于第三点,那就是小胡子要求克里姆进军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并继续向东进军扫平中东。这样一来,英国不但会直接地失去大片殖民地,而且英国本土与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之间的海上交通也不得不绕个大圈子走好望角航线,不但浪费金钱,也给了德国潜艇更多的战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其被切断了也不为过......
  注1:与这三地相比,利比亚的基础相对要差得多(主要是宗主国意大利的工业化程度太低,甚至连日本都不如,而且意大利对利比亚的重视程度也要差一些,毕竟当时的利比亚人口少不说,资源也基本都没勘探出来。),但它的人口很少,连阿拉伯联盟当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影响并不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