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名师 第180节

  钟衍一看来人,大哥的小儿子和几个没出五服的族人,三十多个人衣衫褴褛,他从未见过这么狼狈的族人。
  钟庆见到叔叔就跪了,“呜呜,爹死了,大哥也死了,族里死了好多人。”
  其他的钟氏一族族人也都跪了,三十多人中,大人占一半,剩下的是孩子,不过,最小的孩子也有七八岁了,至于年纪更小的孩子,应该夭折了。
  周钰还记得钟氏一族的趾高气昂,现在卑微的求收留,还真是讽刺。
  杨兮听到消息过来,注意到钟氏族人连包袱都没有,衣服早已经看不出原有的颜色,头发上油腻腻的,不知道多久没有清理过,可见钟氏族人被吓破了胆,一心只想快些来到向县。
  钟衍听着孩子们哭泣的声音,都是他熟悉的孩子,这些孩子要喊他叔爷爷,可他不能留下他们,他和儿子走的是不归路,他不会拿自己子嗣的命去赌,钟氏一族可以背叛他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钟衍对着钟浩道:“你准备些粮食和衣服给他们。”
  钟庆急了,“叔叔,我们无家可归了,叔叔,您要赶我们走吗?”
  钟衍心痛难耐,听到和亲眼看到冲击是不同的,钟氏一族早已经没了骨气和气节,“你们走吧,县里有收留难民的地方,只要付出劳力就能活下去,你们去县城吧。”
  钟庆自然知道县城的难民安置区,他们本来进不了瑞州,全因他说了堂兄是向县县令,几次确认后才放他们入瑞州。
  他心里想着,到了向县就能过好日子了,他一路打听清楚,瑞州打仗的时候,向县依旧安稳,他用不怕了,日后靠着叔叔就能安稳过日子。
  可现在叔叔不收留他们,还让他们去难民安置区,将他们当成难民。
  钟庆跪爬了几步,双手死死的抱住叔叔的大腿,“叔,我是您亲侄子,我可能是您唯一活着的侄子啊,叔,您不能赶我走,您看看您的侄孙子和侄孙女,你忍心吗?”
  杨兮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瘦的脱了像,衣服下哪里还有肉,全都是骨头,孩子们跪着都打晃。
  从泉州平安到瑞州已经是天大的运气,还好南方不似北方,南方到处绿色,至少有草能垫垫肚子,不过缺少盐的情况,这三十多个人的状态不太好。
  杨三对着莫陆交代,莫陆转身离开,周钰离得近听得清楚,杨三安排马车送这些人去难民区。..
  钟浩回来了,身后跟着四个小厮,小厮手上拎着粮食,钟浩没拿太多,怕这些人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钟浩手里拿着个篮子,里面是早上蒸的包子,现在天气晾了,多蒸一些不怕坏,打算中午吃的。
  钟浩将包子发给孩子们,“吃吧。”
  孩子们的确饿了,昨日有饱饭,今日爹娘等了又等,没有等到食物,又一路走到这里,他们早就饿的前心贴后背。
  杨兮对着孙柳道:“去准备些水过来,在水里放些盐。”
  孙柳应下去准备了。
  钟衍被提醒到,又让钟浩准备一些盐,日后族人要干活离不开盐。
  钟庆心沉到了谷底,这和想的不一样,爹说得对,叔心肠硬起来比石头都硬,家族说舍弃就舍弃了,挺大个人嚎啕大哭,“叔,我就您一个长辈了,我们家族太惨了,死了好多人,现在逃的逃,跑的跑,钟氏一族没了,全没了。”
  钟衍眼睛发红,却硬下了心肠,不过还是心软了,问杨兮,“家里还有多余的棉花吗?”
  杨兮点头,家里还有不少,“伯父需要多少?”
  杨三按住姐姐的肩膀,目光对上钟先生,“我会安排妥当。”
  钟衍,“那就麻烦公子了。”
  杨三无视了嚎啕大哭的钟家人,什么因结什么果,昨日种种才有今日落魄,他也懒得和钟氏一族的族人交谈,浪费口舌。
  莫陆带着马车过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壮汉,这些壮汉是镖行的镖师,当初白啸买的院子已经住满了人,没有任务的时候,家人跟来上河村的镖师,会回到上河村休息。
  钟衍对着钟庆道:“现在这世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你也是读书人,难民区缺识文断字的人,你日后好自为之。”
  钟庆不想走,还死死的抱住叔叔,他不要去难民区,明明叔叔住着大宅子,明明堂弟是县令啊!
  杨三早已经没了耐心,他的心肠是所有人中最冷硬的,“送他们走。”
  十几个汉子不客气了,抓着钟庆等男子丢上了马车,对于孩子就温柔多了,抱着孩子们上的马车,女子一看吓到了,老实的跟上去。
  马车走远了,还能听到钟庆喊着叔叔,语气里满是不甘,可惜被武力镇压了。
  杨三背着手边往回走边道:“我会派人盯着他们。”
  钟先生是他的谋士,他这个当主公的会处理所有的麻烦,他可真是贴心的主公。
  第二百七十三章 被恶心到了
  次日,钟谨回了上河村,先将周家新户籍拿出来,周炳单独分了出来。
  虽然瑞州离北方远,为了安稳日子,周炳没有改回自己的姓氏。
  周炳摸着他的户籍,心里五味杂陈,他无法彻底融入周家,他是家族唯一存活的子嗣,身上背负着家族,加上耿蓼为他付出太多,他不忍心耿蓼继续等他。
  现在户籍分开了,他的内心反而轻松了。
  周炳鼻子有些发酸,叶伯母不想他为难,也心疼耿蓼,所以才主动提了迁出户籍。
  杨三高兴周炳迁出户籍,为了未来考虑,周炳不适合在姐夫家的户籍上,他对周炳的定位从来没改变过,这次更改户籍,他背后催着钟谨办的。
  周钰翻看着户籍,笑了,终于能用真名,“麻烦大哥了。”
  钟谨也为周钰高兴,“不麻烦。”
  周钰的户籍有两张,一张烧给爹的,一张留存。
  如果不是娘突然离世,他不会改变计划,周钰将户籍递给妻子,心里一片怅然。
  钟谨说起了钟家族人,“公子派人盯着他们,他们不敢离开难民区,其中有一户看清了现实,今日登记去修路,剩下的还抱有幻想。”
  杨三啧啧两声,“这是手里有粮食不慌了,昨日就不该给那么多的粮食。”
  钟谨看了爹一眼,“到底是亲戚。”
  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爹给粮食也是为了孩子们,他看着孩子们都心酸。
  杨三不关心钟氏族人,“饿了就知道干活了。”
  钟谨还有别的事,“公子什么时候去府城?”
  杨三,“我明日启程。”
  钟谨从怀里拿出信件,“正好,还请公子将信件交给将军。”
  杨三拿过信摆弄着,“这就是你给我看的花县资料?”
  钟谨点头,“嗯,将军怕庞家有隐瞒。”
  杨三摸着下巴,“也不知道庞大公子在花县如何了。”
  钟谨清楚,“空有职位没权力。”
  花县的县令也不傻,再没能力也不希望成为他人垫脚石。
  次日,杨三早早启程去府城,府城刚发展的关系网要联系,杨三带上了两箱子的珠宝首饰。
  这些珠宝首饰搜刮和寇得来的,杨三送出去一点都不心疼。
  杨兮和周钰现在只教钟谨和芳晴两个班级,杨兮不急着回学堂,她今日带里正家的女眷和胡娇去阳镇。
  织布坊都是女子,为了避嫌和不必要的议论,织布坊需要个女子负责人。
  杨兮看好胡娇,胡娇一直读书识字,记账算数都没问题,再没有比胡娇更适合的人选了。
  里正家的女眷只有里正大儿媳和二儿媳入选,没入选的,杨兮安排她们做饭。
  当初买了十亩地,建了房子后,还剩下不少的地,今日里正家的女眷来种菜的。
  现在天气凉了,能种的菜不多,吴山父子已经将田地开垦出来。
  杨兮带着胡娇熟悉环境,里正娘子带着儿媳妇们种菜。
  里正家长媳江氏嘟囔着,“娘,还真让爹猜对了,杨先生日后不会管织布坊。”
  里正娘子回头看了一眼,已经明白杨先生的用意,“胡娇的确适合。”
  里正娘子问江氏,“后不后悔?”
  江氏摇头,“不后悔。”
  胡娇的确不错,她也没了偏见,可她更希望儿子娶个贤内助,日后能围着儿子转的儿媳。
  里正娘子心里叹气,算了,儿媳妇有自己的想法,她也不愿意多嘴,不过,她为胡娇高兴,又看了胡娇一眼,打算回去再和老头子说说。
  杨兮带着胡娇来了日后织布的地方,“目前织布坊不大,我相信你能管好,日后人多了,会给你安排人手。”
  胡娇有些不敢相信,“我能行吗?”
  杨兮,“你该说,我一定能行。”
  胡娇心脏咚咚直跳,因为激动握紧了拳头,先生相信她,她也想试试,深吸一口气,“我可以。”
  杨兮笑了,“我不会帮你收服人,这也是对你的考验,而且你依旧要织布。”
  胡娇捏了捏掌心,“我能要织女的名单吗?”
  杨兮心道果然聪明,“回头给你送过去。”
  胡娇问,“先生,什么时候开工?”
  杨兮,“还需要等一等。”
  二人出来,里正娘子等人手脚很麻利,已经种了一半的田地,胡娇也下地干活了。
  杨兮又到处看了看,这里是按照她设计的图纸建设的,说来,这是她第三次过来,确认没有遗漏,田地也都种好,杨兮又在镇里买了一些点心才回家。
  莫陆给胡娇送名单,很快就回来了,“先生,胡娇的父母回来了。”
  杨兮放下笔,“只有她父母回来?”
  莫陆回着,“一大家子都回来了,我去的时候正堵在胡娇家院门口。”
  杨兮站起身又坐下,胡娇不希望周家插手,她也相信胡娇能处理好,“只有这一家回来?”
  莫陆打听了一圈,“还有几家回来。”
  杨兮清楚花县的难民还没有安置好,这些日子花县的难民想往向县来,都被士兵给堵了回去,每个县的难民不得过界,向县的安稳格外的显眼。
  向县的难民以工代赈,一日两顿饭,每个人都是定量的,晚上的一顿饭可以带回去吃,混上野菜能有六分饱。
  妇人烧炭也是如此,现在卖炭有了一些银钱,已经能发一些铜钱,难民能吃六分饱又能赚点铜钱,其他县的难民羡慕极了。
  向县的难民安置好,并没有打扰本地百姓生活,反而修路和卖炭给本地生活带来了便利,难民手里有点铜钱就有需求,天气一日日渐冷,难民区设立了集市。
  杨兮没去看过,也听说集市很热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