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203节
钱和一家老小的性命相比,那当然是命重要。是以即便萧景曜一句狠话都没说,满朝文武都特别配合永嘉帝和萧景曜给出的暗示,主打的就是一个听话,说让他们分割掉隐户就立马分割掉,一点都不含糊。
永嘉帝都震惊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官员们这么配合,这可是要他们自己割肉呢,竟然还如此配合,当真是一大奇观。
震惊完后,永嘉帝又是一阵大乐,忍不住调侃萧景曜,“抄家阁老,你这个名头,着实唬人。”
人的名,树的影。萧景曜这个称号,怕是要成为贪官们的噩梦。
萧景曜的表情有些无奈,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会变成这个样子。有点离谱,又有点合理,真是一言难尽。
还有不服气的官员,暗搓搓去查了萧景曜,想揪住萧景曜的小辫子。毕竟萧景曜也是出身微末,并非大族子弟,和宗族的关系肯定更为紧密。说不准萧景曜当年也干过帮着宗族隐藏纳税田地之事。前去查萧景曜的人心里憋着一口气,让你折腾我们,你自己要是立身不正,看你还有何颜面找我们的茬!
结果这一查,他们就傻眼了。还真有人从始至终都不拿他人一点好处的啊!萧景曜没同意让族里将田地挂在他名下免税,而是自己出钱给族里购置了几百亩良田,用来给族中子弟念书。
啊这……这还查个屁啊!查来查去,尽给萧景曜镀金了!想揪萧景曜小辫子的人气个半死,但心里也不可避免地对萧景曜生出敬佩之情。
哪怕是敌人,也要承认萧景曜白玉无瑕,他确实有资格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其他人指指点点。更何况,萧景曜这次的手段柔和了许多,并没有一上来就抄家。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有了先前那么多抄家流放砍头的倒霉蛋做对比,官员们愤怒过后,竟然觉得萧景曜这次对他们手下留情了,很是感激。
萧景曜:“……”
萧景曜心情复杂,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很快,大齐的百姓们就迎来了他们祖祖辈辈从未见过的大丰收。他们在自留地种的海外之国的粮食,每一样都大丰收。一亩地,最少的,也收了一千多斤的粮食。
这可都是自己的粮食,不用交税!
整个大齐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家家户户虔诚地为萧景曜供奉上长生牌位,一天三炷香,甚至有人要为萧景曜立生祠。
萧阁老这是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啊!百姓们再次坚定萧景曜就是天下下凡的神仙这一传闻,只有神明,才能做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吧?
至于原先依附于别人的佃户?家里能有这么多的口粮,给朝廷交税又怎么了?他们给主家交的税,比给朝廷交的税还多哩!既然这是萧阁老的主张,那大家必须支持!
有那藏得隐蔽的佃户,听说清隐户是萧景曜当上户部尚书后的主张,纷纷求了主家,自己又重新去找官府办了户籍,恢复了大齐平民百姓的身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不就是交点税吗?不能让萧阁老吃挂落!
乡间地头的事,萧景曜现在当然不知道,他的消息并没有那么灵通。但永嘉帝清楚啊,锦衣卫无处不在,知道永嘉帝最信任萧景曜,锦衣卫当然会将打探到的关于萧景曜的消息呈给永嘉帝。
永嘉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打趣萧景曜的机会,笑眯眯地看着萧景曜,“怪不得父皇说你是祥瑞,你看看,你在百姓们心里,都已经是下凡的神仙了!”
萧景曜心中感动,嘴上则道:“臣不过是一个寻常的普通人罢了。这世间就算真的有神仙下凡,也是因为出现了不世出之明主,来辅佐明君的。”
永嘉帝大乐。
萧景曜有感于百姓们对他的推崇,思考再三,又向永嘉帝提出,“现如今国库充盈,大齐国力蒸蒸日上,万国来朝。百姓们苦了那么多年,也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们现在的日子,难道还不够好?”永嘉帝好奇,“农户每年都能留个几千斤的口粮,历朝历代,从未有过。他们的日子,还能怎么更好?”
萧景曜低眉敛目,“孔圣人当年曾经感慨过,苛政猛于虎也。陛下治下,大齐少有苛捐杂税。但赋税徭役,一直是压在百姓肩上的沉重担子。陛下既然有开创一代盛世之宏愿,自然得让百姓更加归心。”
“减轻百姓的赋税吗?”永嘉帝沉吟,“现在国库充盈,也不是不可。原本三十税一,税已经够低了,再减少,减到五十税一?”
萧景曜突然抬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永嘉帝,“陛下有没有想过,彻底取消一样税呢?”
永嘉帝瞳孔地震,“哪一样税?”
萧景曜从容答道:“人丁税。”
第121章
自古以来, 百姓要交的税明目众多,有时候朝廷为了表示自己的仁德,也会取消掉一些苛捐杂税。而人丁税, 不管哪朝哪代,都是必须交的税目。
是以永嘉帝听萧景曜提到这三个字,瞬间就瞳孔地震, 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这……这会不会有些不妥?”
历朝历代都看重人口,人丁税也和人口数息息相关。治下的百姓越多, 交的税越多,国库也越来越充盈。只是有些百姓被地方豪强或是威逼或是利诱, 从给朝廷交税变成豪强的隐户, 给豪强交租。也有的百姓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 主动带着田产投奔地方豪强或是族中出息子弟。官员们名下的隐户就是后一种。
萧景曜提出要废除施行了上千年的人丁税, 为的就是让原本的隐户主动出来成为大齐在册的平民。
永嘉帝的关注点则在税收上, 皱着眉头问萧景曜, “如此一来,朝廷可就没了人丁税的税收, 国库怕是……”
萧景曜的看法和永嘉帝大不相同, “如今商业兴起,各地的港口给朝廷的税收已经是整个大齐的人丁税的十倍百倍。陛下何必拘泥于这一点人丁税?更何况,若是朝廷不收人丁税,陛下想想,那些让陛下头疼的隐户……”
永嘉帝目光一亮。对于帝王而言,隐户问题都是他们登基后必须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有能力的帝王可以精准挑选出能臣,给人才们施展的空间, 去各个地方当亲民官清出隐户。对于官员而言,治下的户籍和人口数量的增减, 也是他们考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有点抱负的官员到了任上,都会着手清隐户的事情。当然,这是皇帝英明,不好糊弄的情况下。要是皇帝诸事不管,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那底下官员吞并土地只有更厉害的,地方官员要想括隐,难度系数直线飙升。
萧景曜和永嘉帝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就算先前对永嘉帝印象不太好的官员们也得承认,永嘉帝登基这几年,当皇帝当得有模有样,比之正宁帝也差不了多少。当然,永嘉帝的性子肯定是比正宁帝要跳脱一些,脾气也没有正宁帝好。但看着如今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再刻薄的官员,也得承认,永嘉帝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甚至在大齐的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同海外之国建立联系有了贸易往来之后,永嘉帝的功绩,已经隐隐有超过正宁帝的迹象。
这样的明君,不可能看不明白隐户之患。是以萧景曜只说了取消人丁税,永嘉帝便立即想到了清隐户上,并陷入了沉思之中。
“既然税收能稳住,那废除人丁税,倒也不是不可行。”
没有皇帝乐意看到自己的治下有隐户。永嘉帝也不爽官员和地方豪强收隐户很久了。
永嘉帝很是感动,看向萧景曜的目光满是柔软,语气竟然还有些哽咽,“我就知道,只有你会这么掏心掏肺地为我着想!”
隐户问题,皇帝和官员们心中都有数。放眼望去,满朝文武,名下没有隐户的,绝对是少数。每当朝廷要清隐户时,官员们适当放点血,再收拾几个地方豪强,将户籍数目做得漂亮些,也就过了。并不会一查到底,将天下所有的隐户全部都清查出来。
那也做不到。
要是废除人丁税,隐户们自愿出来,那肯定能比朝廷自己清隐户的效率更高。
萧景曜建议永嘉帝,“将人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日后永不加赋。正好还能让朝廷顺势重新录一遍土地。”
永嘉帝眼神一亮,隐户和田地两大难,倒是让萧景曜一举给解决了。诚然,这次清隐户也不能将隐户和隐田全部清出来,但绝对能清出一个十分不错的数目。
萧景曜也不觉得自己现在提出摊丁入亩有什么不妥。康乾盛世的人口大爆发,许多人都将此全部归功于红薯土豆和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基本解决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又因为永不加赋,百姓能放心大胆地生孩子而不用担心生得太多交不起人丁税。这个人口大爆发,应当还有原先的隐户被清出来的功劳。
看看现在的大齐,红薯玉米和土豆已经成为老百姓们每年必种的口粮。商税也十分稳定,国库甚至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惊人数字。现在提出摊丁入亩,永不加赋,完全不用怕步子太大扯着蛋,就算出现了问题,朝廷也有底气将难处给扛过去。
永嘉帝思忖再三,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这样有关税收的大事,必然要经政事堂。胡阁老一听永嘉帝这话,就拿眼觑萧景曜。这个提议一看就是萧景曜的风格,从实物税折算成银子再到摊丁入亩永不加赋,萧景曜简直是和税法杠上了。
不过废除人丁税,永不加赋,怎么看都是仁政,道德高地已经被人占据,其他人再想反对,总觉得底气不是特别壮。
胡阁老也不想反对。他和原先的李首辅不一样,李首辅处变不惊,春风化雨,不管什么难题,都不声不响地给处理好。胡阁老没有李首辅那份养气功夫,一开始的内阁阁老中,胡阁老就是其中性情最火爆的,动不动就跳脚,梗着脖子同正宁帝讨价还价更是常有的事。现如今胡阁老当了首辅,性子也没怎么变。更兼是永嘉帝曾经的老上峰,永嘉帝也对他颇为纵容,胡阁老的脾气愈发火爆。
别看胡阁老先前一直为了各项银子同正宁帝顶牛,但那是国库就那么点银子,得精打细算地花。就算是国库吃紧的时候,胡阁老都没抠过赈灾银子,甚至主动提议多拨些赈灾银粮。现在国库宽裕了,胡阁老只会对百姓们更大方。
现在内阁六个阁老,包括萧景曜在内,就有四个出身自普通百姓之家,祖上并无达官显贵,没个显赫的祖宗。他们是全族中最有出息的子弟,族谱得从他们开始单开一页。换言之,首辅中有一多半是吃过苦头的,真正体会过百姓的不易,知晓民生多艰。当然也知道各种赋税对百姓而言是何等重担。虽然他们也知道这里头的坑,但……反正这个坑又不是他们来填,还能得个好名声,让百姓真正得了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这事儿出奇顺利地在政事堂被通过。
拿去朝堂上一提,反响也差不多。一些心里有鬼的也只能哀叹自己又要损失些田地和佃户,不敢在这个时候和永嘉帝唱反调。
萧景曜倒是有闲心观察了一下朝堂百官相,眉头微扬。看来他离开大齐去海外的这几年,永嘉帝这个皇帝干得十分不错,在朝臣们心中的威信蹭蹭蹭往上涨。最头铁的御史们想同永嘉帝唱反调时,都得犹豫几分。
自此,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之仁政,一锤定音。《大齐日报》火速跟上最新消息,朝堂内外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其中,百姓们的感激尤为真实。人丁税,家家户户都要出。现在一废除,家里每年都能少一笔必要的开销,谁不高兴?
在朝廷开了海禁后,日子越过越好的百姓们一点都吝啬香油钱,纷纷去庙里为永嘉帝上香,祝愿他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嘉帝知晓这事儿后,还背地里和萧景曜说笑,“我要是真的成万岁了,那就是大鳖成精了!”
萧景曜:“……”
虽然皇帝不信长生之说是好事,但永嘉帝拿鳖来调侃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哪里不太对?
永嘉帝确实没有这些顾忌,作为一个帝王,他登基这几年立下的功绩已经足够让后人津津乐道,他又不是卷王,没兴趣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再战五百年,反而更关心海外的新鲜事,不停地向萧景曜打听,“海外之人,都是像埃尔维斯那样的黄头发绿眼睛吗?那我们大齐岂不是成了少数?”
这不能行!
萧景曜也没想到永嘉帝的关注点会这么奇奇怪怪,谨慎道:“并非如此,也有同我们一样的黑头发黑眼睛的海外之人,还有通体漆黑,比黑炭差不了多少的人。”
但是后者现在的处境并不太妙,非洲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萧景曜着重向永嘉帝讲解了一下殖民地的意思,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让永嘉帝怒气值爆满,“他们口口声声心慕大齐,也是狼子野心,想把大齐变为他们的殖民地!简直是白日做梦!”
萧景曜沉默。在某个时空中,他们真的成功过。
永嘉帝冷哼,“蛮夷之人,只知掠夺,不通伦理。”
“来觐见陛下的,倒是下苦功练礼仪了。”
永嘉帝继续冷哼,“那是因为他们想在大齐牟取利益。”
萧景曜轻笑,“也因为大齐的水师和战船足够厉害。”
永嘉帝一愣,而后大笑。
“可惜朕不能亲自出海去看一看这些蛮夷之地,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有对大齐有用处的地方。”永嘉帝感叹。要是再来个金银岛,瞧着就很不错。
萧景曜则笑道:“它们那边的粮种,确实造福了我们大齐百姓的餐桌。”
至于矿藏什么的,就算有,打下来了也没办法长时间管理——离得太远。
除非像欧洲那样,设殖民地。但这和华夏几千年尊崇的儒家文化相悖,若要向外殖民,朝堂上必然有一番口舌官司要打。
胡阁老等人的意思也是先稳扎稳打,管理好大齐附近的这一片海域和国家,不留出任何一个缺口。
其实大齐的地理位置是真的不错,放眼整个世界都是顶尖水平。现在水师控制住了马六甲海峡以及倭岛海域,北边有铁骑镇守,又拿下了安南,大齐疆域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
更难得的是,打仗的同时竟然也没有劳民伤财,天公也作美,这几年风调雨顺,鲜少有大灾,任谁来看,都得称一句盛世。
无怪乎胡阁老等人那么激动。大齐开国近百年,终于迎来了盛世腾飞。而他们,是和明君雄主一起,缔造盛世的人。
注定青史留名。
永嘉帝也忍不住感叹,“当初父皇立我为太子,我心下惶惶,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会败掉祖宗基业。那时候哪里会想到,会有如今之盛世光景。”
别说当初的大臣了,就算是当初的永嘉帝自己,都不敢相信他能成为一代明君。咸鱼永嘉帝不摆烂的理由很简单,只是不愿意让正宁帝毕生心血付诸东流,也不愿让后人指责正宁帝什么都好,就是选了个废物继承人,成为了正宁帝的污点才努力翻身奋斗。万万没想到,时也命也,竟然缔造出这样一个盛世来。
萧景曜的眼角抽了抽,看着一脸感慨的永嘉帝,真诚地建议道:“这话您还是少说吧。”
听起来怪欠揍的。
要是日后去了地下见到了大齐历代帝王,萧景曜担心永嘉帝要挨打。
这个发言,放在整个帝王圈,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永嘉帝嘿嘿一笑,“这是朕的运道,旁人羡慕不来。可惜朕朝政诸事缠身,竟然不得闲,不然,朕也想出海去看看。”
“不,你不想。”萧景曜面无表情,精准预判永嘉帝接下来的话,“太子还小,拔苗助长不可取。”
永嘉帝一脸遗憾,“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早点生孩子。”
萧景曜:“……”
有时候一个人面对顶头上司也挺无助的,时常要为他山路十八弯的脑回路而惊叹。
好在太子现在还没到参加朝政的年纪,不然的话,萧景曜真的担心永嘉帝会把政务一股脑全都扔给太子,他自己却麻溜跑路,四处潇洒。
永嘉帝开开心心地拿着萧景曜画出来的航海图,看着上头各个国家的位置,同前来觐见的使臣一一对应,眼神更灼热了几分。
萧景曜揉了揉眉心,默默为未来的太子哀叹一声,而后眼观鼻鼻观心,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又是两年过去,让萧景曜意外的是,在这一年,他见到了一个特别的使臣团——当初在美洲时的少酋长带领的美洲使臣团。朝中官员对美洲这个名词很是熟悉,萧景曜带回来的那些土豆玉米红薯以及能治病的金鸡纳树,原产地都是这里。一听少酋长说他们和萧景曜有过交情,鸿胪寺的官员便好心地告诉少酋长萧府的位置。少酋长就这么找上了萧景曜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