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521节
温润让人偷偷地开始烧制玻璃,因为哈瑞克要回来了!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回了老家还要回来,可他的回归,也给温润带来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上次的玻璃拍卖,实在是成功,也赚了不少,皇上也缺钱啊,这不,又想要点零花钱了,于是,温润趁机再举办一次拍卖会。
安排在秋收之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
现在么,温润正在看着自己的西红柿地,西红柿已经成熟,就差取籽儿了。
这个活儿,温润请家里的女眷们来做,毕竟去年他取籽儿的时候,家里的女眷都跟着学了,这次她们一起来。
取了籽儿的西红柿也没浪费,做成番茄酱,密封起来。
还有的让温润带了回去,炒了鸡蛋吃,做汤,打卤子都行。
王珺假公济私了一次,他带了不少没消耗掉的西红柿回了京畿大营,京畿大营吃了一顿西红柿鸡蛋的热汤面。
你还别说,酸酸的还挺开胃,因为没有吃过,不少人还挺好奇呢。
温润又让人种了一茬儿的菠菜,这东西成长期短,二十亩地的产出,都给京畿大营送去吃了。
这个是免费的,而且种地的人,是太子殿下!
秋高气爽,大雁南飞,这茬秋波菜长出来之后,太子殿下还带了一些回宫,给皇上也用这菠菜做了几个菜。
皇上坐下来吃饭,就看到御膳桌子上,一盆菠菜鸡蛋汤,一份有炸素丸子,用的当然也是菠菜。
冷盘里也有一道果仁菠菜。
主食里,还有一盘翡翠饺子,一碗翡翠汤面。
“这是买多了菠菜?”皇上看的稀奇。
太子殿下跟他一起用膳,不好意思的跟他道:“是儿臣种的菠菜。”
“你种的那点菠菜,不是都吃了吗?”皇上可是自傲得很,他的儿子,未来肯定是一位明君。
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历坎坷,稍微大了一点儿就知道民间疾苦。
这样的成长经历,打造了一个明君的胚子出来,将来好好教导,肯定名流千古。
东宫的小菜园子,他也没少享受,一些绿叶子菜,也是吃了不少的,菠菜早就吃逛了吧?
“这是秋波菜,是种在先生郊外的那二十亩地里的,儿臣种了二十亩呢!”太子殿下夸张地一轮胳膊:“那么大一片!吃不了也不能烂在地里啊?幸好啊,王大将军给拉走了,送去了京畿大营。”
京畿大营好啊,人多!
二十亩地的菠菜,人家就够吃两天的,要是只吃果仁菠菜的话,不打汤,那就只能够吃两顿而已。
“这么多……你家先生该不是,拿你们一群傻小子,当免费劳力了吧?”皇上十分怀疑温雅士的用心好么。
“哦,可能是吧?”太子殿下挠头笑着道:“先生说,要我们好好地干活,明年那二十亩地种玉米,叫我们自己动手,先让我们练练,万一到时候不会种地可就丢人了。”
“嗯,对,玉米!”这事儿,皇上一直记得:“现在那些玉米如何了?”
“回父皇,长势良好,先生说,等叶子全都黄了,就能掰下来晾晒,干透了就能储存起来,因为数量少的关系,暂时……还不能吃。”太子殿下道:“听说那玩意儿,都不用授粉,自己就能结棒子,真是神奇!”
玉米是雌雄同株,自己给自己授粉就行了。
“嗯,你先生做得对,让你们多多练习,将来种玉米的时候,就能用上了。”皇上想了想:“明年开春的时候,你跟朕一起去主持耕藉吧!”
亦作“耕籍”。亦作“耕耤”。
就是每年春耕前,天子、诸侯举行仪式,亲耕藉田,种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劝农。
历代皆有此制,称为耕藉礼或籍田礼。
一般的时候,都是皇帝去,如果他要带着太子的话,那么就是想要手把手的教导太子了。
也表示太子可以参加一些祭礼,甚至是参政之前的暗示。
太子殿下才多大啊?都没定亲呢,就要参加这么大的事情,东宫的储君之位,更稳当了。
“儿臣遵旨。”太子殿下一拱手,行了一礼,随后非常狗腿的给皇上夹了一个有炸素丸子:“明年咱们还种原来的粮食,后年,后年咱们有足够的玉米种子了,就种一半的玉米下去,等到大后年,咱们就可以推广玉米啦!听先生说,这东西比麦子出息。”
“看得出来,麦子才多大的穗子?你那玉米棒子多大?”皇上也不是睁眼瞎,他也是去过东宫几次的,说是看望儿子,可是每次去都能看到太子殿下种在后花园的玉米。
“嗯,先生说,这东西植株大,抗风的很,一般的风都吹不倒,比谷子稻子的植株坚挺许多。”太子殿下道:“而且不挑地,一些劣质田地,也能种。”
这可了不得,要知道,熟田那是伺候了多少年,才能成为熟田,也就是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的田地,也分上中下三等。
哪怕是下等熟田,那也是熟田。
代表了十几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将一块地养熟。
劣质田地,一般都是从荒地转化过来的,墒情不那么好,种的粮食可能长势不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何况是丰收了。
而玉米不挑田地,就等于可以在劣质田地里种,还不占好田,哪怕是种在劣田里,只要能收上来,能吃,能填饱肚子,皇上就满足了。
第496章 乌龙弹劾事件(上)
“好东西啊,就是种的慢了点儿……。”皇上是恨不得马上就全天下推广。
“不慢了父皇,这才头一年。”太子殿下笑着道:“起码三五年,咱们才能准备好啊!”
尤其是这个东西,还只有那么点儿,育种这样的差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事情。
“好吧。”皇上惬意的享受着儿子的孝心:“记得你那里还有老黄瓜来着?”
“有,是留的黄瓜种,取了籽儿之后,老黄瓜可以打汤。”太子殿下道:“这还是儿臣在农家喝过的一道汤。”
一开始,太子殿下以为取了籽儿的老黄瓜没用了呢,结果人家直接打了汤喝,味道还不错。
尤其是秋天,秋老虎厉害着呢。
父子俩愉快的用了一顿御膳,然后享用了一番,新进贡上来的贡菊花茶,甚至皇帝喝了觉得好,让人给大将军府送去二斤:“就说给温雅士的,别给王大将军,他也喝不出来好赖。”
来人赶紧憋笑下去预备东西,派人送去大将军府。
倒是太子殿下,一听就乐了:“王大将军的确是如此,他喝茶就是茶水,具体是什么茶,估计他就能分得清红茶还是绿茶了,至于什么普洱乌龙的,都喝不出来。”
父子俩把王大将军好一顿调侃,索性王大将军不在跟前儿,他在家里,跟温润一起主持秋收呢。
好吧,是因为他们俩想歇一歇,秋收的事儿,有张三儿在忙。
家里储存的秋菜,也预定好了,更有一些庄子上来的庄头,首先就是山东那边,鸡鸭鹅养殖成功了!
“不知道为什么,咱们家养的那些鸡,就没几个生病的,都活蹦乱跳的长大了。”山东的庄头,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只是少了一只胳膊,他原本是戍边的边军悍卒,后来因为负伤退了下来,王珺用人,都用的这样的退下来的伤卒,一个是给他们一条活路,一个是因为他们的忠诚度最高,最要紧的是,这都算半个自家人。
首先就是用的放心啊!
温润也不亏待他们,田地里的出息,虽然不用缴纳赋税,但是温润也只收二成,其他的都归这些佃户,而且如果他们卖粮食的话,哪怕远了点儿,京畿大营也在他们那里采购粮食,大不了,运回来呗!
反正运费也没多少,温润完全负担得起,他主要是养殖那些家禽。
把蛋类放进粮食里,还能减震,送来之后,直接入了京畿大营,给他们吃。
吃不了就腌制起来,皮蛋啊,咸鸭蛋什么的都可以。
夫夫俩正在盘算,自家的这一秋的收成,缴纳上来的粮食,也就是租子,足够全家人吃一年半的了。
如今家里的粮食也还有半年的呢。
索性温润将家里的陈粮拿出去,捐给了养济院,新来的粮食里,挑了一些捐给了育婴堂等福利机构。
俩人正在家盘算收拢的银子,自家这也算是一个进项了,当然,跟温润的那个糖果的分红没得比,但是也算是自家的一些收入。
就听说许黄氏来了。
“她一个人来的?”温润愣了一下:“许攸没来啊?”
“没有啊,许夫人带了一些东西,说是送给两位小小姐的。”张三儿呲牙:“我看她是想让两位小小姐的其中一个,给她当儿媳妇!”
老许家如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启蒙了,小儿子也开始学三字经了,小女儿跟家里的两个养女一般大小,那个许二小子,倒是跟两个女娃娃差不多大。
许黄氏的确是喜欢两个小女娃娃。
不过也没喜欢到,这不念不节的就上门来送东西的地步,而且突然来,没递送帖子,还有点失礼呢。
索性他们跟许攸关系不一般,才不会计较那么多。
“请进来吧,让月姑领着去后头,她们娘们儿的事情,我们不管。”王珺正在跟温润探讨,家里的腊肠要灌多少?还要留出来,给宫里的一些。
自打皇上吃过了他们家的腊肉腊肠之后,每年他们都会往宫里送一批,皇上想吃了就有,因为一家一户的腊肉腊肠味道都不一样,皇上在江南大营的时候,就吃惯了老王家的东西,才不会吃别人家的呢。
搞得御膳房也没办法,以前隔得远,一年都要送一些过去,现在离得近了,更是年年都送一批,不够了还得来大将军府要。
为此,每一年他们做腊肉挂腊肠的时候,都会多做出来很多留着备用,万一宫里的抱够了,他们家的库存就得供应上。
温润指着一组数字道:“要不再加五百斤的腊肉吧?反正挂着它也坏不了。”
家里这么多人,多做出来五百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几顿饭就能吃光啦。
“腊肠也再多灌一千斤!”王珺更狠:“肯定能吃的了,我记得去年多做出来五百斤,结果宫里就要去了三百斤,皇上一个人能吃多少啊?”
“其实还真是单独给皇上做的,他吃菜你又不是不知道,三口最多了,再多就不行了。”温润叹了口气:“可是他又贪图这股子味道,于是这腊肠就做的菜肴多了点儿,什么干蒸腊肠,腊肠炒香干,好几个腊肠的菜上去,他就挑着吃。”
“他一个人能吃了那么多?”王珺还是不信:“也不腻味。”
“我猜他吃的不是腊肠,是一种回忆。”温润一副知心朋友的架势:“记得他吃咱们家腊货的年月,正好是皇后娘娘带着孩子们,陪着他在军中的时候。”
皇上这两年不总说想皇后了,可是他一不立后,二不选秀,心里还是放不下的,虽然他尽量走出悲伤,可心里依然是思念皇后的。
比如说,爱吃老王家的腊货,喜欢去御花园遛弯儿。
据说以前,皇上吃多了,皇后就会拉着他,去御花园遛弯消食。
还有就是穿着的常服,一般都是浅颜色的,因为皇后娘娘喜欢。
不过冬天要换成深颜色的,因为一般的厚重料子,都是颜色深一些。
“算了,一样多加一千斤,再多没有了!”温润不高兴的道:“他那么大一个皇帝,吃东西还要去臣子家拿,说不过去呢,怎么不见他给咱们一些猪肉做腊肉啊?”
“行了,多做点吧,唉,他也挺可怜的……。”王珺其实还是想着皇上这位大帅的,毕竟在一起同甘共苦好几年。
打仗的时候,甚至是背靠背过。
皇上对王珺那么看重,是因为王珺在战场上救过他不止一次,只是王珺没跟人说而已,加上王珺对名利并不看重,他登基之后,王珺只想回到老家,守着自己的读书郎,两个弟弟过日子。
正说着呢,月姑带着许黄氏就过来了。
幸好他们俩没在书房说这件事情,而是在自家的客厅里,摊开了一张单子,正在盘算呢,俩人就来了。
“怎么把嫂子带来了这里?”温润赶紧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