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节
“那好吧,我给你包个红包。”
说着,赵元乐回到了家中,很快包了个红包,拿给了来财。
来财本来不想要,但是被赵元乐惊人的手腕力量给压制,只能收了下来。
给完红包,赵元乐回到家中,开始忙活给奖金的事情。
盘算两天后,赵元乐把给每个人的奖金都包好,找了个日子,聚集所有人,将奖金发了,作坊就算是正式停工了。
作坊停工了,赵元乐这天下午找到幺儿。
幺儿正在看书,见赵元乐来了,给赵元乐让出一个位置,叫了声姐姐。
赵元乐:“我觉得,可以放寒假了。”
幺儿:“寒假?”
赵元乐:“就是太冷的时候给放假,你看那个棚子,虽然现在四处拦着一些了,可还是到处漏风,已经不适合学习了。”
幺儿一脸不理解。
“古书上说,头悬梁锥刺股,这点冷算什么,不是应该咬咬牙坚持下去吗?”
赵元乐反问。
“你的意思是,你能够吃这个苦,大冬天的继续上课?”
幺儿没有迟疑的点头。
“是啊,我可以。”
赵元乐:“那你有没有问过其他人的意见,就比如陈先生的,或者是小叔的?他们两个人愿意吗?”
幺儿:“要是他们两个愿意,就不放寒假吗?”
闻言,赵元乐咳嗽两声。
“这倒不是,我已经决定要放寒假了。”
幺儿撅起了小嘴。
“可是我觉得不用。”
赵元乐:“那你明天上课时候,仔细看看你的学生吧。”
幺儿:“看他们是不是认真学习?”
赵元乐摇头:“我让你到时候看他们冷不冷。”
幺儿:“啊?”
赵元乐没有再多说,转身出去又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第二日一早,赵元乐起来之后在门口等着。
幺儿早起之后,背着自己的小书包过去对面准备上课。
他走的时候和赵元乐招招手。
“姐姐,我今天肯定会好好观察他们的。”
赵元乐点点头。
等幺儿过去后,她便悄悄的跟了去。
一开始是早读,一堆孩子一起背书,声音实在是不算好听。
隔壁的午老汉走过去,抽了口烟。
“小孩子真有劲儿,真有精神。”
幺儿从上面的台子下来,四处走着,观察这些人。
这一观察,还真给他发现不对的地方了。
他停在一个流鼻涕男孩的旁边,忍不住发问:“刘鼻涕,你为什么一直踩自己的脚,一会儿这个脚踩,一会儿那个脚踩。”
读书声戛然而止,随后众小孩爆发出笑声,纷纷看向刘鼻涕。
刘鼻涕脸蛋一红,不好意思的伸出手,手背横的一下擦掉鼻涕。
“我,我长冻疮了,脚痒。”
幺儿一时有些发愣。
“冻疮?”
刘鼻涕点头:“是啊,我往年不长,今年长了两只脚,太痒了,抠不到,要踩一脚,就不那么痒了。”
幺儿:“你往年不长,为啥今年长?”
刘鼻涕想了想,道:“可能因为今年冬天,我经常坐在这里,没有到处跑动,到处跳。”
幺儿感受了一下这里的温度,实在是不理解。
“这么冷?”
刘鼻涕点头,又摇头。
“其实也没那么冷,但是一直坐在板凳上,一直不动,脚就冷了,冷久了就长冻疮。”
幺儿看看自己的脚。
“因为我到处走动,所以不长吗?”
赵元乐从后面走出来,道:“因为你的鞋子很暖和,所以才不长。”
幺儿赶忙叫了一声姐姐,周围的孩子们也顿时屏气凝神。
赵元乐看着幺儿的鞋子。
“你看你的新棉鞋,鞋底多厚实,鞋面多挡风,里面充了多少棉花?
还有你的鞋垫,也是厚的,袜子也是有绒的。”
幺儿低下头,忍不住动了动自己的脚趾,然后看向周围人的鞋子,若有所思。
赵元乐:“但是他们的鞋子,只要不漏风没有洞就算好了,有棉花那就是好的不行。
他们的鞋子都是布面的,比不得你的还是皮。
所以他们的鞋子不挡风,坐在这里,风吹过去就脚冷,脚冷长冻疮。”
幺儿皱起了小眉毛。
“这样啊…你们真的冷吗?”
有几个特别瘦弱的孩子,小心点头。
幺儿仔细一看,这几个的衣服也格外单薄。
一旁的赵元乐在心中叹了口气。
就算现在村子里的人们经济条件缓和了不少,可穷的还是穷。
吃饱穿暖,对他们而言,还是很困难。
幺儿看向自己的姐姐,小声道:“姐姐,我的钱可以自己用吗?”
赵元乐:“嗯?”
幺儿:“你那天晚上说的。”
赵元乐恍然。
“你说那个啊?那个可是你以后要娶媳妇的。”
幺儿:“我可以晚点娶媳妇,姐姐,你可不可以先给我一点钱。”
赵元乐:“你要干什么?”
幺儿眼中满是同情。
“我要给他们买好棉鞋,厚实的棉衣,免得他们冷,长冻疮。”
赵元乐心中有点感动,正当她要开口感慨两句的时候,幺儿又开口了。
他笑着看向周围的孩子。
“我给你们买厚实的棉衣,还有不透风的棉鞋,你们愿意继续听我上课吗?”
几乎所有孩子都说的愿意。
其实就算冷,他们也还是愿意继续上课,因为这里的饭菜比自家的好吃多了。
为了这口吃的,这点冷他们受的住。
赵元乐:“…”
幺儿得到回复,自豪的看向赵元乐。
“姐姐,好吗?”
赵元乐忍不住发问。
“你就是想给他们上课,你应该是好心吧?上课只是次要的对吗?”
幺儿赶忙摇头。
“不是啊,上课肯定是最重要的。”
他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听课,才愿意自己出钱的。
赵元乐忍不住看向旁边隔壁村的孩子。
“那他们呢,他们天不亮起来,走那么远,多冷啊…”
隔壁村孩子异口同声。
“我们不冷!”
他们可能吃苦呢,怎么会因为早起走点路就不愿意学习呢。
一个男孩:“而且又不远,这么近。”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