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9章

  李氏听初瑜说新买了庄子,先是一愣,随即摇摇头道:“不妥,你这个时候买田,是给慧丫头的妆田吧?挪出去,再寻不到妥当的怎么好?”
  初瑜摇头道:“天慧的妆田早就置下……这是媳妇买给二房两个侄女的,到底妯娌一场,静惠既没了,媳妇总要尽尽心……”
  虽说感念媳妇仁义,可对于她此举,李氏心中却并不十分赞成。
  她想了想,道:“你虽是一片好心,可二房不止弄潮姊妹两个……颂哥儿他们兄弟几个还年轻,往后还会有儿女落地……”
  初瑜却是难得的坚持:“旁人父母双全,哪里需要我这伯娘多事?这世道,女子本就不易,天望年岁又小,一时半会儿依靠不上。多些东西傍身,侄女们出门子后也能少受些委屈……”
  李氏便不再多说,道:“她们小姊妹还有两年半的孝,即便再买,时日上还算富裕,那就先挪给我用……”
  初瑜含笑应了,吩咐丫鬟去取了田契过来。
  田契上书的是曹颙的名字,李氏便使人叫来曹方,让他拿着田契去衙门过户。
  不过小半日功夫,相应的手续就都处理妥当。
  李氏又拿出钥匙,使人从私房里取了白银五千两,另外亲笔写了一封手书,收信人是李鼐。
  她在信中言明,自己“赠给”李家这二十顷地,是为了回报李煦与李韩氏当年的“养恩”。
  李家虽不如早先,可李韩氏的香火供奉不能少了。另外就是见李煦如今病卧在床,日子拮据,心中不忍,因而将田庄相赠,使得李家有所进账。
  另外五千两银子,除了用来给老爷子改善生活、请医问药,剩下的则是给李煦预备的后事银子。
  李煦生于宦门,除了晚年这几年不顺溜外,几乎一辈子都享受富贵荣华。
  最后的大事,即便不宜大肆张罗,可也不能委屈了老爷子。
  她在信中还注明,此事他心里有数就行,不用告诉老爷子。
  这份礼实在是太重。
  五千两银子还算小头,那二十顷良田,现下的市价将近三万两。
  李鼐将李氏的信读了三遍,信中除了感激,就剩下担忧。
  毕竟李氏的身份早已揭破,除了王氏这样没见识的内宅妇人之外,还当李氏是自己堂姑奶奶之外,李鼐与李煦一样,知晓李氏“金枝玉叶”身份。
  李氏愿意照顾李家是好事,可一下子赠送这么多财物,李鼐很难心安。
  若是因此,引得曹颙夫妇不满,那会使得两家原本就疏离的关系越发雪上加霜。
  思来想去,李鼐到底不敢私下收了这份“厚礼”,还是去了上房,将此事告知李煦。
  李煦将李氏的手书看了一遍,沉默了半晌,方道:“既是姑太太的一片心意,就收下吧……别忘了过去道谢,就说我说的,让姑太太费心……”
  这样的人情往来,在京中本不是什么大事。
  可因关系到曹家,又在衙门里过户,多少闹出些动静出来。
  当天晚上,粘杆处的消息折子,就记上这一条,李氏的那封手书,一字不落的复写出来,附在消息之后。
  雍正看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几分讥讽,对十三阿哥道:“李煦早年在江南号称‘李佛’,三教九流的落难之人,只要求到李家门上,多能得到援手……密下皇家的银子,卖了多少人情出去。等到李家问罪,除了出来落井下石的,何曾见人露头……若不是李太夫人顾念旧情,怕是真要穷到要饭了……”
  李家虽不堪,可到底是曹家姻亲,李家孙女如今又入了福晋的眼,常到王府请安。
  十三阿哥不愿雍正发作李家,便岔开话道:“说到底,李家到底对李太夫人有‘养恩’,别说李太夫人,就是曹颙,即便不待见李家,到底不能断了干系……”
  雍正将折子丢到御案上,冷哼两声道:“到底是便宜了他……”
  虽有些不高兴,到底没有计较的意思,十三阿哥见状,暗暗松了口气……
  转眼,到了三月初四。
  天佑已经在侍卫处告假,曹府的喜棚也搭了起来,账房也支了起来。
  户部尚书家娶长媳,六部九卿同曹家沾边有往来的人家,都开始使人上礼。
  只是地位高的,多自持身份,要等到正日子才露面。今日过来的,多是品级不高的京官,或者关系稍远些的姻亲,随礼的银钱也有限。
  这也是意料中之事,账房一笔笔记好,按照银锭大小不同分别装箱。
  不想,到了下午,账房这边却收到一份重礼。
  礼单上只记了一行,金五百两,署名只有四个字“徐州李卫”……
  五百两金子,对于曹家来说,实不算什么。
  可作为婚礼礼金,就太重了。
  就是曹家的至亲,也不会上这么重的礼。
  账房怕担干系,不敢直接收,就报到婚礼总账房张义处。
  张义是晓得李家与曹家恩怨的,晓得自打二太太没后,曹家与李家关系就有些尴尬。
  可是他也晓得,既然李家将礼金明面送过来,即便自家老爷太太心里不痛快,也不好回绝。否则的话,不仅同李家撕破脸,传出去还落人口舌。
  只是他一个做下人的,不好直接做主,少不得传话二门,将此事禀告给初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