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她没点名道姓,不过金夫人与张鹤龄都晓得她说是太皇太后,而不是太后
太后不过是皇上嫡母,当皇后时就是摆设,当太后时也甚是知趣,从来不指手画脚;倒是太皇太后,毕竟是皇上亲祖母,且早年抚养庇护皇上早上,祖孙情深。
张皇后入宫十数年,向来得意,几次铩羽都是在太皇太后前,心中早有怨愤。
寿哥不亲近外家,张皇后看似淡定,心中也跟着添烦。
如今既寻到“罪魁祸首”,张皇后不能直接到太皇太后跟前“兴师问罪”,可也不打算再容忍,叫了一宫人道:“去东宫传本宫懿旨,太子身边从侍怂恿太子出宫淘气,置太子与险境,一人赏二十板子”
不管太皇太后安插的是哪一个,要是没有嚼舌,也不会引得寿哥与张家相悖。
张鹤龄在旁看了,心下越发不安。
金夫人却是点点头,道:“娘娘做的对,这宫里能名正言顺管教的寿哥的只有皇上与娘娘若非娘娘之前撩开手都交给皇上,也不会让小人有隙可乘
寿哥还在前面同杨廷和读书,等到听到动静,东宫几位近侍身上都开始挨了板子。
寿哥神色黝黑,可皇后懿旨说的冠冕堂皇,他这个儿子也没有为了几个内侍忤母亲的道理。
杨廷和在旁,除了叹气只有叹息。皇后娘娘到底是怎么想的?那边寿宁侯才进宫,她就下懿旨惩戒东宫从侍,这不是误会也成了误会了。
寿哥一直沉默,冷眼看着坤宁宫的内侍趾高气扬地离开后,同杨廷和告了声罪,直接去了乾清宫。
弘治皇帝已经小憩醒来,正听一红衣内侍禀告此事。
方才用逍遥丸缓解的头疼,似乎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弘治舍不得怪罪发妻,少不得又迁怒到小舅子身上,对于寿宁侯的埋怨又多了几分。
寻常百姓都晓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这大郎怎么就不能体恤他的心?
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当小事化了,闹到朝堂上不说,又闹到宫里,这叫什么事?
弘治皇帝正腹诽,就见寿哥一脸委屈地进来。
“父皇,儿子好怕”寿哥面上惶恐,哽咽道。
弘治皇帝闻言,忙安慰道:“寿哥别怕,你身边那些人也该教训教训了…
寿哥含泪道:“孩儿错了,不该去招惹大舅母的堂侄子,惹得大舅舅着恼,使得母后都跟着生气……以后在外遇上了,孩儿定退避三舍……”
这下,轮到弘治皇帝脸黑了。
第五卷 自是光明好栋梁
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鸟知还(一)
通州,码头。
“呦呵终于回来了”沈珏从船上下来,使劲踩了踩地,面上带了几分欢喜。
沈全与沈瑞两个心情也大好,走了两个来月水路,即便偶尔在沿途码头上能下来溜达溜达,可大多数时间还是拘束在船上。
沈环跟在众人身后,则是带了几分好奇,四下里眺望着。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说,京城是神秘而庄严之地,他的心情既忐忑又雀跃。
沈渔神色犹疑,欲言又止模样。他自然想要随着几个族侄进城,不过身上既背了差事,总不好抛开。
沈全见了,笑道:“叔父先去忙公务,环哥先随我们进城,等叔父忙完这边差事,再进城也便宜……”
沈渔笑着听了,并未作答,只是用眼角望向沈瑞。
沈渔那点小心思,早在沈瑞眼中。不过论起远近亲疏来,沈环是沈珏从堂弟,沈渔是沈珏堂叔。既是沈珏在京,就没有五房出面待客的道理。
加上一路上看来,沈环是个机灵懂事的,待沈珏这从堂兄也有几分真心,沈瑞就通快地道:“环兄弟先随我与珏哥去家里,族叔这边交完差事,也过去走动走动……难得族叔进京,家父、家母那边定也要见见族亲……”
沈渔这才放下心来,点头道:“那环哥就麻烦你们兄弟几个照应了,我随着郑司吏先将差事了了,再去拜见二房族兄……”
沈瑞道:“家父早年在户部为官,那边也有些人情在,要是族叔这里有不便宜处,只管打发人去说一声。”
沈渔面带感激地应了,却没有打算动用这层关系。为了公事动用人情,那是傻子才做的事。况且尚书府的人情是那样好欠的?他可是知晓自己的斤两。
沈瑞、沈珏兄弟出京时,正值盛夏,如今却是初冬时节。
运河虽没有上冻,可进了直隶境内也开始有浮冰。
沈瑞、沈珏、沈全几个三年前是腊月里进的京,再冷也经历过了,沈环却是呆了一会儿就有些受不住,紧了紧身上袍子道:“这可真是到北边了,天真冷啊,都赶上松江腊月时节……”
沈瑞、沈珏并未提前打发人进京送信,这边自然也没有来接的人。
不过通州是水陆交通要道,运力发达。等沈瑞等人在码头跟前的茶楼吃了一壶茶,长福已经带了人雇好了马车。
沈瑞与沈珏南下虽轻车简从,不过回来时却是带了不少东西回来,有族长太爷对沈珏的“遗赠”,还有各房族人给沈瑞兄弟的“仪程”,以及给二房的家乡“土谊”,加上族兄弟几人的行李物件,就装满了四、五辆大车。
又有两辆马车载人,众人别了陆三郎与沈渔,就从码头出来,沈全与沈瑞坐了,沈环则随着沈珏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