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今日一早,他已经得到了瀛州被韩通攻陷的消息了,瀛州长史高彦晖煽动情绪悲观的兵士哗变,杀了瀛州刺史,献城而降。
  萧思温并没有多余的抱怨,这轻轻松松就拖延了两天时间,他已满足。
  看了一眼身旁的耶律斜轸、萧隗因、姚内斌,萧思温想了一想,下令道:“隗因、姚军使,你们负责正面抵御贼兵……”
  “韩隐,你亲率五千骑兵,迂回至安全的河道渡河,找机会绕到对方后面袭扰,配合我守城兵士退敌。”
  韩隐就是耶律斜轸的字,尽管契丹人有契丹语也有契丹的文字。
  但是一个国家的文字是需要经过千百年的累积从而衍生而成的,没有一定的底蕴就算创出来,也是乱七八糟不为人接受。
  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在耶律阿保机的授命下参照汉字创制的契丹大字有三千余,但就算在契丹都没有多少人用。契丹还是以汉文化为主要旋律。
  耶律斜轸除了发型跟中原人不一样外,其他的跟中原汉人没啥区别。
  耶律斜轸当即领命而去。
  萧思温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并不打算干涉耶律斜轸、萧隗因、姚内斌三人的指挥,只是让萧隗因、姚内斌撑不住的时候告之他,他自会派兵支援,撤出了关隘,回到了大营坐镇。
  姚内斌看了一眼身旁的萧隗因,说道:“萧都指挥使,你我一人一边如何?”
  契丹的汉军,其制基本承袭唐末五代的军制,幽都府以汉军为主,萧思温的官职是神武兵都指挥使。
  萧隗因有些看不上姚内斌麾下的几百号人,昂首道:“自当如此,如果支撑不住,可向我求救。”
  姚内斌挤出了一个笑脸,心中却是不住腹诽。
  姚内斌平州卢龙人,还未出生,卢平就为契丹夺去了。
  他自幼在契丹治下成长,但学的都是汉人的文化与知识,也知道自己是汉人,但对契丹没有什么恶感。
  毕竟身旁的玩伴也有一些契丹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姚内斌渐渐察觉了不一样。
  尽管是汉人治汉,契丹人治契丹。
  但在军事上真正拥有指挥权的还是契丹人。
  说得再好听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于零。
  汉人大多拥有的是行政权,只有少数受到契丹贵族集团赏识的奚、渤海、汉人,才能领兵为将。
  姚内斌在历史上打的西夏畏之如虎,称呼他为姚大虫,十年不敢侵犯边塞,自然是难得的悍将。
  他与一起长大的契丹朋友一起从军,一起塞外破敌,明明是自己功劳更高,却是他节节攀升,自己归他管制不说,还差了两个等级。
  姚内斌自然不服,闹了不小的情绪。
  最后还是他那已经统率万人队的发小看不过眼,将他推荐给了萧思温,安排在了瓦桥关当任军使,统兵八百。
  对于这种偏差,姚内斌早就心怀不满,只是完全不认识中原人,就算想投诚也无地可投。
  何况就八百人,能干什么?
  直到大周北上攻取宁州的时候,姚内斌收到了罗幼度的书信。
  对于罗幼度信中的招揽以及内附的条件,姚内斌无比心动,也没有任何的质疑。
  人的名,树的影。
  相比道德沦丧的乱世,杀人如草芥的武夫。
  罗幼度的“另类”是人尽皆知的。
  他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对于投降兵士也极为优待。
  甚至于在淮河水上击破南唐水军之后,上演了一出大周水军与南唐的败卒一起救人的情况,成为美谈。
  以个人的信誉而言,中原罗幼度在姚内斌的眼中,仅次于一言九鼎的皇帝郭荣。
  姚内斌当时没有任何迟疑,打算直接率部倒戈,将瓦桥关双手奉上。
  只是对方另有算计,并没有同意,而是希望他作为内应,在看到三团狼烟的时候倒戈一击,算他大功。
  姚内斌并未拒绝,富贵险中求,契丹如此待他,收点利息,报效新主亦是理所应当的。
  “将‘姚’字大旗高高举起来!”
  姚内斌抽出了自己的宝剑,看着城下的雄兵,高呼道:“杀杀杀!”
  萧隗因看着热血上头的姚内斌,赞叹了一句:“真壮士也!”
  他也让人将自己的旌旗高高举起,来到城头,用更响亮的声音怒喝道:“杀!!!”
  远处罗幼度眯眼看着左右高挂的旌旗,叫来了康家父子,对他们说道:“右边姚字旌旗做做样子,左边给我往死里打!”
  第六章 驱马冲阵
  面对罗幼度的命令,康再遇、康保裔虽然不解,但欣然领命。
  看着康再遇、康保裔熟练地指挥着兵士推着三辆云梯车上前。
  罗幼度表情严峻,他必须给瓦桥关制造压力,这样才能吸引住萧思温的目光,给舒元创造机会。
  后世有人常问,牺牲一人,还是牺牲多人。
  在后世或许没有答案,但在这个时代,罗幼度几乎每一次打仗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
  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值得。
  云梯车是分为十数个部件,随船带来的,在前线进行组装,大大的减少了重新制作的时间。
  康再遇、康保裔率领的宣威军对于如何使用云梯车很有心得。
  这种简易的云梯需要八人推运,左右各三兵士,中间还有两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