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为了遏制郑氏从沿海获取人口物资,借此发展。
清廷下达了迁界禁海的政令!
时人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
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
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着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
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内迁,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
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迁的同时,就是烧。
“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无数来不及迁徙的百姓,被清军残忍杀害!
无数百姓在这个过程中被活活饿死,或是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少则几十里,多则数百里,整个东南沿海最富裕,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区,变成了一片焦土。
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东南沿海,再次生乱,忍无可忍的沿海百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
可以说,满清的统治者压根不干人事,但凡他们少折腾一点,明末清初的战乱也就不可能持续这么长时间。
清军入关,北地被迅速平定,东南望风而降,明军只能在西南苟延残喘。
结果多尔衮一道剃发易服的政令下去,原本早已被平定的中原,山陕,东南等地,爆发了第一轮抗清浪潮。
多尔衮如果不搞什么剃发易服,南明早特么完犊子了!
还能撑到现在?
结果,现在永历刚被抓,清廷反手来了一出迁界禁海,把早已安定下来的东南沿海给再次逼反。
就搞不懂了,满清到底特么在折腾啥啊!
这时候东南的战乱刚刚结束,正是民心思安的时候,就算是不迁界禁海,又有几人会跟着郑氏走?!
结果他就非要折腾,又把东南给逼反了!
还有就是,满清这么一搞,算是彻底断掉了中国向海洋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人在南洋的势力彻底失去了后续的人口补充,使得西方殖民者彻底做大!
非但如此,还彻底将明末以来的原始资本积累给彻底消灭!
把中国从一个半只脚迈进资本大门的国家,一脚踹回了半奴隶制半封建国家。
更恶心的是,后世某些包衣奴才还要强行给自己主子洗白,说什么大明海禁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满清只是清承明制而已。
好家伙,我大明都亡了二百多年了,还特么得给你满清背这口黑锅啊!
这锅甩的,可真叫一个地道!
可问题是,我大明自隆庆开关之后,早特么没海禁这回事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这段的东亚海域,说了算的可不是西方殖民者!
而是郑芝龙,颜思齐等汉人大海主!
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次登基的永历
其实吧,只要是个明眼人就都能看得出来!
满清这些政策,就没有一个不是在压制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
但凡大明后面不是满清,是个汉人王朝。
就算是再烂再烂,不做丝毫改革,而是延续明朝的老路,商业发展上两百年,也差不多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了。
明末那些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在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阶级发言吗?
那些地主士绅和商人不就是同一批人吗?
那些地主士绅在兼并土地的同时,谁家还能不做点生意,不往海外卖点货?
郑芝龙这个大海主,不就是典型的东南商人和士绅扶持起来的,在海外的利益代表吗?
钱谦益收郑成功为徒,不就是东林党和东南的士绅高度捆绑的实证吗?
要不然的话,头皮痒这位士林领袖,怎么可能会收父亲是海盗出身的郑成功为徒呢?
他头皮痒不要面子的吗?
其实吧,到了明末,尤其是甲申之后,东林党除去控制朝堂之外,也已经开始向军队伸手了。
郑芝龙,左良玉这两位一海一陆,实力强大的军头,全部都是东林党的外援。
控制朝政,军队,舆论,插手皇帝的废立,和所代表利益阶级深度捆绑!
这就是明末的东林!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满清入关的事情,大明说不定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比英国还早。
押送永历的队伍从昆明出发,一路北上,出云南入四川,顺长江东下。
一路急行了小半个月,整只队伍皆是人困马乏,于成都府停下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