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大人穿六零 第37节
老话讲:七月立秋,万般收。八月立秋,一半丢。
今年天灾还碰上八月立秋,真是愁上加愁。
今年没下过雨,大太阳一日日晒得人心焦。好不容易等到禾苗长大,天气热,稻花早早扬花,水不够充足影响稻穗灌浆,灌浆不够充分又被高温催着比往年提前成熟了,减产无可避免。
水稻已经黄了,这几日就是开镰的时候了。
赵文书带着人在各个大队巡视,到了青苍大队,看到一群青年在河坝边的水田埂上看水稻,他连忙过去:“今年收成怎么样?”
魏海皱眉,把刚剥开的稻米拿给他看:“灌浆的时候水不够用,灌浆的时间也不够,米粒不饱满,瘪壳的稻穗也多。”
一路巡视过来赵文书心里也有数:“说吧,你们估计要减产多少?”
“三成吧。”
赵文书露出个苦笑:“你们青苍大队在最上游,减产的少一点,其他几个大队水稻估计减产都在四到五成,几乎一半。旱地的玉米、红薯减产情况稍轻。”
魏海立刻说:“我们可没有多用水,都是按照规矩来,我们放水的时候其他大队也有人监督。”
赵文书拍拍他肩膀:“急什么,我又没有说你们大队瞒着其他大队多用了青苍河的水。你们大队减产稍微少一点,那是你们伺候得好。”
赵文书是个负责任的人,天天都在各个大队跑着,哪个大队是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么。
要说青苍大队跟其他大队最不一样的地方,青苍大队距云霄山最近,地下水也丰富一些,今年新打的几口水井都出水了,社员们把平时家里用过的水都泼水田里,多少有点帮助吧。
“昨天我去山上看过暗河,暗河的水流比上半年小了不少,等到明年,我看暗河里的水肯定不够咱们开春种地。”
赵文书去暗河看过,青苍大队距暗河最近,去得就更勤了,暗河的水流量他们比赵文书还清楚,听到赵文书感叹,他们都沉默着不说话。
“不说这些,明年的事情明年再愁,说不定过几天就下雨了呢。”赵文书擦了把汗,打起精神:“你们大队什么时候开镰?”
“后天吧,才把田里的水放了没多久,田里还有些湿,晾两天再收。”
“好,等你们收割了我再来。”
山下开始收割了,山上还要等十来天才能收割。
“今年干旱气温高,咱们的田里的水稻也提前成熟了。”木怀玉把林梅送来的纸条给几位族老看:“除了青苍大队,长宁公社其他大队水稻预计减产一半左右。”
木黄柏说:“我们今年减产估计两成左右。”
他们山上用水不像山下那般紧张,气温也没有山下那么高,精心伺候着长得还行。
信上还说他们担心明年缺水没办法种地,木家族老们现如今也说不好,他们木家明年也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先放着吧,先把今年粮食收了再说。
长宁公社产量低,那是跟往年的收成相比。跟今年外面其他遭灾的地方比,他们的收成还是相当可观。
上半年木家就托族人打听今年交粮食的政策,到现在都还没有新政策出来,如果按照去年的口粮标准,剩下的今年肯定交不够公粮。要是按照去年交公粮的标准交,他们的口粮肯定就不够。
再说了,除了口粮和公粮,还有明年的种子呢?储备粮呢?
一句话说,按照去年的规矩,今年的粮食肯定不够分配,要想些办法。
赵文书偶尔也想,如果今年不交公粮就好了,这样不仅口粮够分,水稻加上旱地收的玉米,他们大队的粮食还能剩余不少。
长宁公社地方比较封闭,原来走水路还算方便,今年青苍河断流,能连接外面的路就只有弯弯曲曲的山路。路太难走,司机为了安全起见只能慢慢开,一天都只能跑一趟。
因此,长宁公社这边的秋收情况外面其他公社还不清楚,赵文书却对外面其他公社的情况心里有数。
长宁公社秋收还没搞完,他听说其他公社明天要去县里找领导问今年交公粮政策。嘴上说问政策,实际上是想问他们这里遭灾有没有救灾政策?
他们大面积减产,国家会不会救济他们?就算不能救济,公粮能不能不交?
“赵书记,你们公社今年减产多少?”
“唉,别提了,都减产啊,都得饿肚子。要是再不下雨,明年都要饿死人了。”
长宁公社路远,赵文书紧赶慢赶到县政府时其他公社书记都到了,他最后一个进去,刚进门就被人逮住问,赵文书含糊应了句就问:“你们公社情况如何?”
“跟公社差不多,入夏公社的小河沟断流了,井水只够社员吃喝,田里的粮食想办法救也有心无力,水稻基本上绝收了,旱地提前改种的玉米还有点收成。”
其他公社的情况大差不多,赵文书打听了一圈后确定,除了两三个靠山的公社从山里面弄到水,水稻能有点收成之外,就数他们长宁公社的水稻收成最好。
赵文书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一个年轻人给他送了杯水,顺便数了会议室的人数就走了。
十多分钟后,县委书记、副书记,还有农业局的领导们都来了。
仙*女*整*理“同志们,辛苦大家远道而来,咱们闲话少叙,先说说公粮的事情。”
县委书记张口,底下的公社书记都眼巴巴地盯着他,盼望着有什么好政策。
县委书记脸上带着笑,先是说农业局的同志已经去各个公社走访过了,赵文书听到这儿顿时心里一沉。
“今年情况困难我们都知道,但是有个别同志不畏艰难,带领社员修水渠从山里引水,勤勤恳恳种地,在他的带领下,粮食产量跟去年相比虽然略有减产但相差不大,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所有人都在猜,书记夸奖的这个人是哪个公社?是红旗公社?还是长征公社?刚才他们的人都提过从山上引水。
县委书记笑起来,目光落到角落里的赵文书身上:“让我们恭喜咱们县今年产量第一的公社,长宁公社!”
“啪啪啪!”
掌声响彻帮公社,赵文书却笑不出来,他真心觉得没什么好值得恭喜的。
他们公社产量第一,这是要他们多交粮食?按照去年的标准交公粮社员们都不够吃,要是再多交……
夸完长宁公社,副书记接棒说话:“今年大家情况都难,咱们都是乡下人,至少还靠着大山,去山里找吃的虽然危险了些,至少饿不死吧。城里人跟咱们不一样,靠着供应粮过日子,没有粮食那真是揭不开锅。”
这种话可说不得,赵文书旁边的一个书记立刻道:“咱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还饿肚子,我们也难啊!”
“是啊领导,咱们县受灾这么严重,救济粮什么时候下来?”
都是人精儿,一听到副书记口风不对,下面的人立刻闹起来,城里供应粮不够总有没有遭灾的地方供应他们,谁来救济救济我们呐。
“安静!”
县委书记拍桌子,怒火冲天,指着刚才那个问救济粮的人骂:“一个个心里只装得下自己,不顾其他同志死活,你们的觉悟呢?你们的担当呢?像什么话!”
赵文书心越来越沉,看来粮食保不住了。
不止赵文书这样想,其他公社书记也这么想,那个减产特别严重问救济粮被骂的公社书记一想到那么多社员饿着肚子还要交粮,一个没忍住,哭了出来。
同病相怜,一个人没忍住,其他人也跟着哭,赵文书也跟着红了眼睛。
“你看看你一个大男人,说你两句你就哭,要不要脸?”
“都要饿死人了,要脸有什么用?我这个公社书记也别当了,我先去死,死前面,免得我看到他们饿死难受。”
“你这是做什么,威胁我?”
“我一个泥腿子,哪儿敢呐!”
眼看着吵出火气了,赵文书和几个有眼色的公社书记赶紧劝架,先别吵,先听政策。
农业局局长也无奈:“都别吵了,你们是公社书记心疼社员,难道我们县里的领导都不是人,不在乎大家的死活吗?”
赵文书立刻激动起来,局长说这话的意思是?
“市里的同志来咱们县城走访过了,有些公社收成好一些,有些公社减产严重,整体来看咱们县城属于中等受灾水平。上面要求咱们县内部对粮食进行调节,进行自救。公粮嘛,今年就不交了!”
不交公粮!
顿时所有公社书记脸上迸发出喜意,不用饿死了!
所有的公社书记不包括赵文书,粮食内部调节,意思是收成好的救济收成差的?谁收成最好?他们长宁公社。
“刚才领导说什么来做?长宁公社今年秋收粮食产量第一!咱们为做出辛苦贡献的长宁公社赵文书同志鼓掌!”
那个被领导骂哭得稀里哗啦的男人猛地站起来冲到赵文书生身边给他鼓掌,在他带领下,会议室里响起了比刚才还大声的鼓掌声。
此刻,赵文书想到长宁公社的社员,孩子,他觉得这些巴掌声都化成一个个巴掌,扇在他脸上。
怎么办,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算不交公粮也保不住!
县委的几位领导见赵文书脸色不好看,他们也无奈,这事儿换成谁谁能乐意?天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手里多一粒粮都是活下去的希望。
“领导,你们怎么说?”赵文书主动出击。
现实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是他赵文书说不给粮食就能不给。就算一定要给粮食救济其他公社,不管怎么的,总要给个说法。
县里的计划是等到粮食收成统计出来,根据具体受灾情况对粮食进行调配。粮食肯定不能白给,算是公社之间互相借的,等到年景好了,粮食必须还回去。
受灾严重的几个公社书记拍着胸口保证,等到灾年过去他们肯定会还粮食。
“咱们白纸黑字立下字据,按手印儿,我们绝对不会不认账!”
赵文书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说:“灾年的粮食跟平时的粮食可不是一个价码,灾年的粮食那就是命,你们要借长宁公社社员的命,可不容易。”
嘈杂热闹的办公室顿时静了下来,赵文书是什么意思?不想借粮食?
农业局长:“赵书记,你的意见呢?”
“我的意见,粮食可以借,立字据约定好什么时候还就行。但是县里必须给我们长宁公社修条柏油路。”
“什么?”
“你想什么大好事?”
“柏油路你也敢想?前年市里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柏油路花了二十七万你知不知道?我们县城都还没有一条柏油路,你居然敢提这个要求,简直白日做梦!”
赵文书怎么不知道,前年县里第一条柏油路建成还上了市里的报纸,那份报纸现在还在他家里。
漫天喊价,就地还钱嘛!
都不是什么愣头青,都看出赵文书的意思了,三方就粮食换修路讨价还价起来。
想要粮食的那几个公社说他们出人帮长宁公社修路,粮食算工钱,他们就不还了,赵文书不同意。
县里领导说柏油路就别想了,把从县城到长宁公社的公路稍微拓宽一点,平整平整地就行了,赵文书也没同意。
“你们长宁公社以前出来都是走水路,你们的公路本来就很烂,把路平整好都是一项大工程,你要心里有数,别好高骛远。”
拉扯来拉扯去,赵文书总算说出他的底价,他要一条平整好的煤渣路。
地上铺煤渣以后就算碰到下雨路也算好走,而且煤渣不难的,县里烧过的煤渣倒大街上铺地多的是。
煤渣路嘛,这个要求基本上在县里领导和其他公社书记可接受的范围中。接下来就是商量长宁公社能出多少粮食。
赵文书说:“粮食还没收上来也没个准数。另外修路的事情也就是我这么想过,还没跟社员们商量。现在粮食紧张,社员们不一定乐意。”
本来都觉得商量得差不多了,赵文书最后来这么一出,等着粮食的几个重灾公社都急了。
他们着急,赵文书不急,沉得住气,只说下周这个时候,粮食收的差不多了再回来商量。
赵文书回到公社马不停蹄地找来几个公社干部开会,先说今年不交公粮,大家伙儿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又说县里内部互相救灾,长宁公社产量最高要承担救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