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
毕竟她还是个小孩,她的人生阅历极为有限,想事情很多时候想当然,表现的极为幼稚。心里把自己当大人,但到后来发现自己能力跟不上的话,她会痛苦的。
不过她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碰上事儿不轻易服输,比如写举报信,被打回来差点遭遇报复,她继续往上写给报社
可如果那个坎跨不过去,她也不会死磕到底,而是另辟蹊径。比如湖港镇的工商所,到今天为止也不让他们在镇上摆摊。她就选择以学校为突破口,另外做生意。
生活的磨砺,让她身上社会属性变得极为大,甚至可以用圆滑两个字来形容她。小孩子才谈对错,大人只讲利益,这方面在她身上也有所体现。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准确点讲是指望不上大人的小孩被迫提前成熟。
这文本质还是一篇轻松的童话,认真脸,阿金真的砍了很多残酷的情节。而这些残酷又是非常容易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事。
第100章
大学生和小学生(捉虫)
江海潮当然没那么高风亮节,她做个好事不闹得天翻地覆,就已经算她含蓄了。
现在她更加不能让自家生意被人截胡。于是她叮嘱弟弟们盯紧了服装店,只要栏目组一出来,就赶紧把人请过来。
可惜大概是《与您相约》自觉已经拍过鞋店,没兴趣再炒冷饭。所以尽管主持人小姐姐对海军他们笑得十分和气,也只是简单喊摄影师带一镜头鞋店门口摆着的冷饮桶,根本没进店的意思。
大家伙儿慌了,连冯雪都顾不上再嘲讽江海潮聪明反被聪明误,全都盯着她,指望她力挽狂澜。
奈何江海潮跟他们一样,连小学六年级都没上呢,又不是神仙,能出什么高招呢。
她情急之下,只抓一个重点,先把人诓进店再说。于是她目光先落在主持人的脚上,然后冲人笑得特别灿烂:“姐姐,要不你换双鞋子走吧?脚也能轻松点。”
11岁的小学生当然不该穿高跟鞋,但江海潮现在都1米67了,脚也有37码大,鞋店的鞋,她自然会好奇地试穿。实际上基本店里所有的女鞋她都穿过,只有了解了自己卖的东西,她才好跟人推荐啊。
穿过之后她便明白,高跟鞋看着漂亮,走路可要人命了。即便不走,光是站着,也好累人。
主持人姐姐今天要出镜,自然配上高跟鞋战靴。她从进步行街到现在,足足走了站了一个多小时,江海潮就不信她不会累。她脚后跟明明都贴了创口贴。
小学生们还杵着呢,只会附和老大的话,那位准大学生邹澜姐姐已经机灵地跑进去拿了双平底圆头鞋,笑容满面地邀请主持人进店:“您坐着换这双鞋吧,这鞋不磨脚。”
都到这一步了,主持人姐姐也不好直接姿态生硬地拒绝走人。况且她上次在这边买的鞋和衣服的确都比较满意,她也得意自己的节目竟然反响挺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于是她点点头,微微笑:“我正好也缺双鞋子。”
江海潮赶紧跟上去,学着电视上外国名牌店的店员蹲下来给主持人换鞋。
结果反教让从来没享受过这种档次服务的主持人小姐姐吓了一跳,连连挪着腿拒绝:“别别别,我自己来就好。”
江海潮尴尬吗?当然尴尬。但她立刻调整姿势,拿了一套衣服过来给主持人看:“姐姐,这套怎么样?你皮肤白,穿着特别精神,特别洋气。”
边上的人拼命点头,个个都满怀期待。
搞得主持人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她又不傻,当然明白这群小孩如此殷勤小意的用心。
她再想想这趟他们栏目组之所以过来拍摄主题为“夏日逛街休闲好去处,步行街清凉饮料喝不停”的节目,除了服装店的邀请之外,就是因为眼前这个高个子的小姑娘主动给他们台打了电话,提供了关于免费饮料的新闻线索;便笑着主动给双方个台阶下,点头指着衣服道:“这套不错,刚好可以穿着出镜。”
大家如释重负,小孩子们个个都笑成了太阳花,简直能晃花大人的眼。
主持人姐姐的笑容也更真诚了。果然施予是件快乐的事,尤其自己抬抬手,便能让小孩子们这么开心。
杨桃相当有眼力劲地送上水果碗,是用乳酸菌拌的香瓜。她还给摄影师叔叔送了一份。
他们一早上班就过来拍节目,又走又站这么长时间的确累了,便顺水推舟吃起水果,还笑着看了一眼江海潮的英语书,随口找话题:“哟,暑假不忘学习呀。”
海军第一个骄傲地跳出来强调:“我大姐保送县中,数学竞赛拿奖,明年就上县中了。”
主持人笑了:“哟,那就是说你还没学过英语?”
她倒并不知道江海潮是在乡镇上的小学,所以没学英语。她依据的是自己上学时的经验,她那会儿小学根本不教英语,县城的学校也一样。
于是阴差阳错的,话题反而接上了。
江海潮略有些不好意思:“我跟着磁带学,不会的就问哥哥姐姐们。”
其实也没问过几句,毕竟大部分时候店里都特别忙。但这并不妨碍江海潮骄傲地跟主持人介绍:“哥哥姐姐们都是大学生,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哦。”
她就是在炫耀。
她不厉害,她还没上县中呢。可她的朋友们厉害呀。
不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朋友们都厉害了,代表起码将来有一天她也会厉害的。
主持人的眼睛亮了,惊讶地看着几个其貌不扬的大孩子:“你们是名牌大学的学生?”
李磊的脸腾的一下红了,矢口否认:“不不不,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我只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
在他看来,只有清北上复交那种还足以称为名牌大学。他考的算不错,可远远达不到那个标准。
主持人的眼睛亮得更厉害了,语气简直可以用亢奋两个字来形容:“你太谦虚了,北理工非常好,怎么不上名牌大学呢?你们呢?”
等大家报完一圈学校名字,主持人小姐姐饶有兴致地追问:“考得这么好,马上上大学了,这个暑假你们为什么不好好放松放松?反而要到鞋店来打工呢?”
李磊很想实话实说,当然是为了挣钱。可他好歹知道这是上电视,说话不能肆无忌惮,他得注意形象。
故而平常嘴炮技能满点的人,到动真章的时候竟然怂得一塌糊涂,对着话筒,脸红得像猴屁股,支支吾吾半天,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关键时刻还得巾帼英雄上,那位素来话不多的准大学生小姐姐邹澜接过话筒开始123。
什么勤工俭学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拓展眼界,让长期埋首书屋的他们得以接触社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他们之所以不选择去做家教,而是到步行街来打工,就是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说县中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实上并非如此,只要有机会,他们也会竭尽所能从社会大学里汲取更多知识。
在这儿打工辛不辛苦?
辛苦是肯定的,但可以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满意,他们也感觉很满足。况且店长和同事都非常照顾他们,一日三餐管饱管够,饮料也随时都能喝。晚上下班,还让他们提前走,好保证休息时间。
至于大晚上的回家害不害怕?当然不怕。街上有好多警察叔叔巡逻呢,听说现在正在严打,让他们感觉很安全。在这种国泰民安的氛围下勤工俭学,他们都觉得很开心。
乖乖,不愧是大学生啊,这一套接一套的。
小伙伴们集体将目光转移到江海潮脸上,看看,被比下去了吧?你肯定不能这么层层递进。
江海潮羞愧捂脸,她的确不行啊。人家小姐姐中学六年是白过的吗?
主持人和摄影师采集够了素材,心满意足地走了。
店主笑得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嘴角在哪儿了。什么叫惊喜?这就叫大大的惊喜!用他儿子学过的成语形容叫什么来着?对,欲扬先抑。
他一个劲儿地对着江海潮吸气又叹气:“可以啊,真的很可以呀。你家这关系,杠杠的。”
来了一趟不够,还来第二趟,实在太够意思了。他刚才可是见缝插针地专门看了时间。电视台的人在他们店里待了整整半个小时,可比对服装店上心多了。那个摄影师的机子一直都没关。
胶卷不便宜啊,拍了肯定不能浪费。所以这回上电视,势必还是他们鞋店独占鳌头。
但有一件事他必须得批评江海潮:“你这妹头也真是的,明明早有准备,还故意吓唬人。搞得我心脏都吃不消了,当真以为这回要被人踩在脚下。”
江海潮这会儿还心有余悸呢。她也没想到电视台的人会在他们店里留这么长时间。主持人小姐姐开口应诺会穿今天买的衣服鞋子(这回他们坚决打了8折)上电视,她已经觉得是意外惊喜了。
谁知道后来主持人还会跟邹澜姐姐他们聊这么长时间呢。
嗯,反正这回他们不吃亏。她打了这个电话就算不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才不怕原先奔着他们而来的客人叫服装店给拐走了。
冯雪一言难尽地看着她,把她拉到边上逼问:“你老实交代,你们家跟电视台到底是什么关系?”
亏她之前还担心,真是一颗真心白喂了狗。
江海潮无辜地看着她,试图让自己瞧上去更真诚些:“我发誓,我真的只打了个电话。”
信你个鬼。
除了心知肚明的弟弟妹妹们之外,其他人都用眼睛斜睨她,哼哼,一次又一次,真当大家是傻瓜啊。
海军突然间冒出一句:“要这样的话,会不会大家都到街上来喝免费饮料啊?”
哎哟,那还真有可能。看来明天他们得多准备点绿豆汤和酸梅汤,省得到时候不够喝。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天气陛下从来不配合人类的行动。当天晚上八点多钟开始,外面突然间刮起了大风,紧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一场雨,下了足足半夜。
等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爬起来时,甚至得穿着长袖才敢出门。这温度绝对比昨天这时候降了足有七八度。
谢天谢地,得亏他们家的西瓜已经卖完了。不然天一冷,谁还买西瓜哦。
江海潮看看天,催促自己的小伙伴:“快点,趁着凉快早点去江口摆摊子,也好多卖点衣服。”
王佳佳扭头看她:“你真不跟我们一块去?”
说实在的,他们都半个月没去江口了,莫名其妙的,她心里还有点直打鼓呢。好像一下子就不适应江口会场闹腾腾的环境了。
江海潮坚定地摇头:“我不能去。”
开玩笑哦,她可是上过电视的人。全县不说十之八九起码也有1/3认识她的脸。
哦,人在电视上信誓旦旦,说他们的衣服是正宗的外贸货,跟地摊货绝对不是一个档次。一转头,跑到江口摆摊去卖衣服了,这不是自降身价吗?
回头人家拿这话堵到店里,她平白丢大脸哦,还要连累店里的衣服鞋子卖不出去。
虞凯懒得动弹:“非得去吗?咱们店里现在生意这么好,再放两天说不定就卖光了。”
江海潮却坚定地摇头:“不行,今天上新货了。半个月都没卖掉的,再不赶紧出手,等九月份更加卖不掉。”
王佳佳开始犯愁:“我今天降温了呀,短袖和裙子还能卖出去吗?”
“卖的掉,中午天就热了。”江海潮信心十足,“咱们这儿又没秋天,10月份都能穿裙子呢,再说我们还送鞋。”
大家伙儿跑到院子里,准备去厨房吃早饭。结果一出堂屋门,他们惊呆了,什么时候院子里又多了炉灶?
好大的一口锅,这是要烧什么呀。
房东大姨笑容满面地出来,嘴里说的却是抱怨的话:“哎呀呀,再不起个炉灶,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一顿就要400多份盒饭,哎呀,真是要把我们老命忙掉了。”
明明他们一开始只做学生生意的,一顿卖个一两百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结果后面越来越多,又是步行街的商户,又是逛步行街的人。老天爷哎,她都搞不清楚这么多客人是怎么找上门的。
现在他们家不仅是她,连她丈夫跟女儿都被勒令从单位请假,过来帮忙准备盒饭,否则把人劈了都忙不过来。
反正上班就那几个死工资,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卖一天饭的利润。虽然眼下他们拿的还是婆奶奶给发的工钱,但等这一家租客走了,生意不还是他们家接手吗。
所以现在房东大姨可舍得掏钱了,单是高压锅她就一口气买了两个大的,电饭锅又来了一个。这些都要留下来用,当然不能家公爷爷和婆奶奶掏钱。
孩子们听她名为抱怨实则炫耀的话,个个都嘻嘻哈哈。忙才好啊,忙有钱赚。
他们去厨房盛了早饭吃,杨桃偷偷跟大姐咬耳朵:“以后还能卖这么多饭吗?”
江海潮感觉悬。
且不说等到开学校门口肯定有很多卖早饭的,单是步行街的生意,也会有人抢的。
那几个黑黢黢的小孩都知道跟着他们学卖西瓜,何况是盒饭呢。只要摸清楚套路,真做起来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