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交出一人来

  诸葛恪闻言大喜,连忙追问道:“计将安出?”
  全琮轻笑一声,道:“杀害大将军者,乃魏军参军曹亮是也,元逊若得此人,便可为大将军报仇,攻不攻破安风城,其实倒是无足轻重的。”
  诸葛恪点头道:“全将军所言即是,某所求者,乃是曹亮一人而已,攻下攻不下安风城,倒在其次。只不过曹亮乃是魏军参军,不破安风,焉能擒下曹亮?”
  全琮道:“安风城被我军所围,水泄不通,魏军两路援兵到来的消息,想必城中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倾尽全力围城,围而不打,只需向城中喊话,让其交出曹亮,我们即刻便撤军。城中诸军为了活命,很有可能会交出曹亮,这样一来,元逊便可以手刃仇人,为父报仇,我军也可以快速撤离,免于敌战。”
  步骘一拍大腿,叫道:“好办法呀,我们这么事先就没想到,舍一人而救安风城数万兵民,这笔买卖也太划算了,估计魏人会爽快答应的。”
  诸葛恪却依然是眉头不展,真要是这么简单,他又何苦费心费力地来攻打安风城。诸葛恪已经派人调查过了,曹亮虽然只是一个参军,但却是皇室宗亲,高陵侯之子,地位显贵,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魏军显然不可能轻易地舍弃。
  不过现在诸葛恪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吴军不撤退话,将会蒙受更为沉重的损失,如果消息传到一向惜兵如命的孙权那儿,他肯定逃不了干系。
  所以诸葛恪死马当活马医,决定采用全琮的建议,逼迫魏军交出人来。
  此前的攻城,诸葛恪都是分兵进行的,各营各部轮流为战,并没有一举全压上去,因为想要维持可持续进攻能力,就得合理分派兵力,否则很容易出现后继乏力的现象。
  当然,这次的行动不同于以往,吴军撤兵在即,也就无需再保存什么实力了,所以诸葛恪也决定倾注全力再攻上那么一次,如果攻下来最好,攻不下来也可以籍此威势逼迫城中交人,一举两得。
  诸葛恪筹划了一下,立刻便付诸实施,吴军三路大军,倾巢而出,直抵安风城下,同时对安风城的四座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以往吴军的攻击,往往都是侧重于一个方向的,或东或西或南或北,那怕就是同时攻击几座城门,那也必定有主次之分,其中主攻的是一路,其他的都是辅攻。
  而今天吴军突然地改变了进攻的方式,倾尽全力,同时对安风城的四座城门都发起了攻击,这下带给守军的压力就无比巨大了。
  王基不敢掉以轻心,和曹亮商议了一下,立刻将预备队都调了上来,分别去守四门,以应对吴军的突然全面进攻。
  吴军扑天盖地而来,整个安风城,不管从那个方向望去,都是黑压压漫无边际,如同黑云委地,浩浩荡荡,看得人是胆战心惊。那怕魏军守兵意志再坚定,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地阵仗,难免心中会忐忑不安。
  难不成吴人是发疯了不成?
  王基有些想不通,其实吴军的攻城器械有限,那怕派出再多的兵力来,也不可能全部参与到攻城之中,只能是前仆后继,等前面的士兵伤折完了,后面的才有机会顶上,轮番作战。
  吴军倾巢而出,全军押上,更多的是一种威势,给守军造成一种心理影响,所以王基下令诸军坚守城池,奋力作战,不要被敌人的威势给吓倒了。
  其实诸葛恪也就是虚张声势而已,如果这个方法有效的话,他早就采用了,攻城作战不同于野外作战,有时候太多的兵力反倒是施展不开,只有持续不断地进攻,保持一种高压状态,才能给守军造成压力,继而找到守军的破绽,攻克城池。
  诸葛恪看看气氛搞得也差不多了,立刻下令吴军暂缓进攻。
  吴军得令,稍稍往后撤了一些,退到了原来的城壕之外,不过并没有完全撤军,依然保持着那种黑云压城的威势。
  诸葛恪纵马向前,在一箭之地外停住了战马,在众将的簇拥之下,朝着城头高声地喊话:“在下诸葛恪,不知哪位是王基王太守?”
  魏军诸将都深为纳闷,不知诸葛恪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打了这么多天的仗,偏偏这个时候出来喊话,难不成是要来谈判的?
  王基冷笑了一声,诸葛恪亲自出面,无非是想招降罢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吴军虽然兵多势大,但在攻城作战中,却始终也没讨到什么便宜,自以为摆出这么多人马来,就能吓倒魏军守兵,简直就是笑话!
  不过既然对方喊了话,王基自然不能怯了场,他从城头上探出半个身子,高声地道:“在下就是王基,不知诸葛将军呼某何事?”
  诸葛恪道:“在下与王太守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这些天来围城,令贵军徒增伤亡,实属无奈之举,在下深表歉意。”
  王基暗暗冷笑,道:“两国交兵,何来道歉一说?你我各为其主,理当尽人臣之事,诸葛将军乃是江东俊杰,某亦常闻其名,有缘与将军做对手,也算是平生快事。今日之战,你我各凭本事,胜败各安天命,如果诸葛将军想要劝降的话,某倒要劝将军免开尊口,你我还是战场上分高低吧!”
  诸葛恪摇头道:“王太守坚贞不屈,素有威名,某如何不知,某绝无意来毁王太守的名节。只是大军交锋,殃及的却是黎民百姓,王太守镇守安丰多年,难不成就不替治下百姓想想,如何能免除之刀兵之祸?”
  王基大笑道:“诸葛将军想做这仁人君子,倒也不难,只需一道军令,退兵即可,又何须多言!”
  诸葛恪沉声道:“要某退兵,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王太守交出一人来,某便立刻退兵,从此秋毫无犯,不知王太守意下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