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 尽人事,听天命
分兵而进,分进合击的策略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看形势,己方的兵力至少是敌方两倍或数倍之时,才会考虑使用这种战术,这样才会确保不会在局部形成被敌人以多打少的局面。
如今司马军的大部分兵力,被并州军拖在了黄河一线上,能抽调出十万军队来,已经是勉为其难的事了,诸葛诞原先手中便有七八万的军队,叛乱之后,又临时地强行招募了不少的壮丁来补充军力,所以淮南军的兵力大致上也和司马军是持平的。
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兵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是最为明智的选择,王昶深谙兵法,所以才会向司马伦提出来两路人马兵合一处,以避免被诸葛诞各个击破。
但司马伦却坚持己见,非要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而且不等王昶起身,他直接就带兵从汝南出发,一路向东,沿着淮河东进,向寿春方向急急地推进。
得到消息之后,王昶是脸色铁青,一把就把书信给撕掉了,沉痛地道:“小儿误国啊!”
不听规劝,轻兵冒进,王昶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司马伦是读过不少的兵书战策,但并不等于他就真得会领军打仗,从现在的表现来看,王昶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从出兵之时,司马伦就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给绊住了,拖拖沓沓,花费了十几天的时间,才从兖州赶到了汝南,而司马伦出征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淮南,传到了诸葛诞的耳中,想必淮南那边早已经构筑好了相应的防线,做好万全的迎战准备。
突袭的战机早已丧失殆尽了,所以接下来司马军的行动,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宜冒险突进,更不宜孤军深入。
但司马伦的所做所为,却明显地大悖军事常理,他不但不听从王昶的劝告,执意地要分兵而进,而且不等王昶的兵马同步前进,自己就亲率军队快速挺进,直逼寿春而去。
诸葛诞的控制区域,基本上是在淮南以南的地区,而过了淮河之后,就进入到了豫州地界,诸葛诞只控制了一些淮河上的渡口,而大部分的淮北地盘,并不在诸葛诞的控制之下,所以司马伦沿着淮河北岸向东推进,也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阻力。
司马伦的进攻目标是下蔡,下蔡在淮河北岸,与寿春隔河对峙,如果司马军能够控制下蔡的话,就等于是掐住了诸葛诞的咽喉,随时可以横渡淮河,直取寿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司马伦根本就无法等王昶的荆州军与之同步发起进攻了,毕竟淮河南线的地盘,那可是都是诸葛诞的控制区域,王昶一路从平春打到寿春,中间还隔着弋阳、安丰、庐江等郡,想要攻克这些坚城,王昶得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力气,司马伦似乎不愿意等待,所以他便率先地出发了。
这让王昶很是无语,同时也十分的担忧,本来他对司马伦领军一事就有些抵触的情绪,现在一看司马伦的领军章法,全然不对,不禁是大叹,司马师所用非人啊!
王昶认为,司马师之所以派司马伦前来领军,无非是给司马伦镀金的,如果能够大获全胜的话,无疑能让司马伦功勋盖世,声望大涨,这样将来司马伦继承大位的时候,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反对了。
但现在关键的是,司马师真得认为平定诸葛诞的战役是很轻松的吗,诸葛诞为了起兵叛乱的事,已经密谋筹划了好几年,连王昶都认为这是一块最为难啃的硬骨头,那么司马师凭什么就这么的自信,认为一定可以搞定诸葛诞?
司马师在给王昶的密信之中,让王昶全力配合司马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灭掉诸葛诞。
看得出,司马师的密令还是要王昶以司马伦为主,听从司马伦的号令,全力辅助司马伦打好这一仗,而不是外界猜测的,司马伦只是一个挂名的主帅,这支军队的真正领军人物是王昶和傅嘏。
现在看来,司马师真得是对司马伦委以重任的,王昶这个副都督,还真是名符其实的副手,所有的将令,都是出自司马伦之手,而且司马伦对王昶的建议,根本就没有采纳过,我行我素,独断专行。
由于王昶和司马伦的军队相隔还有一些距离,所以王昶至今也无缘和司马伦见面,双方的联系也一直是采用书信的方式,如果不是印鉴图章确认无误的话,王昶都怀疑这些书信会不会被诸葛诞的人掉了包。
司马伦的这些命令让但凡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个的排兵布阵方式,简直和送死没有什么两样,王昶好言规劝,但奈何司马伦一意孤行,坚持己见,王昶亦是无可奈何。
让王昶疑感的是,司马伦的身边,不是还有监军傅嘏吗,按理说傅嘏军政见识卓越,智谋过人,应该不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他在司马伦的身边,至少也可以起到劝谏的作用,怎么可能会看着司马伦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不加以规劝呢?
或者说,司马伦真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平日里骄纵惯了,忠言逆耳,他把别人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
如果真得如此的话,那么这次的平叛行动必然危矣。
心急如焚的王昶劝说不动司马伦,只好给远在白马的司马师上书,陈述事实,希望司马师可以约束司马伦。
但是白马远在数百里之外,就算是六百里加急的快马,一来一回也得要好几天的时间,而现在淮南的战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怕司马师就算有回信,都已经无法挽回司马伦失败的命运了。
可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现在唯一能号令司马伦的人,只有司马师了,送出这封信的时候,王昶也是心头一片黯然,他知道自己的所为很可能只是徒劳,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