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第417节

  一时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有一些面面相觑之下,都是不知道说点什么好的架势来。
  见状之下,胡彪就在嘴里爆出了开头的那么一句粗口来。
  骂街归骂街,胡彪他其实也知道身自己为一个战队的指挥官,还有大宋枢密使这样一个最高军事机构的顶级武官。
  光是吐槽、骂街,这些东西都没用。
  必须想办法,将大家的信心和士气都提升起来,更好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地制定出一些妥善的计划才行。
  于是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后,算是让自己强行地进入了状态。
  首先对着歌者,这一个负责对外情报的西厂厂公,问出了一句:“歌厂公,金人那边的最新情况如何了?”
  虽然在最近的这几天,歌者大部分时间在休养,但是对于一些关键工作,这小哥还是没有落下。
  面对着胡彪的询问后,嘴里都不带磕巴的就是回答了起来:
  “根据我们西厂,采用了飞鸽传书、快马等传递回来的消息。
  在朱仙镇溃逃了的那些金人,在洛阳休整了一两天后,昨天放弃了洛阳渡河返回北地了;如今在黄河以南,都没有金人存在。
  金人撤回去的西路军,为首的人物是完颜撒离喝、完颜浑黜,这两个女真人万夫长,麾下一共还有着七万三四千人的样子。
  其中的女真人,只有不到两万人。
  另外在相州的城外,与岳家军对峙的完颜阇母的西路军,感受到了情况不妙之后,在三天之前就偷偷跑路了;在他军中的女真人,一共只有六千人左右。”
  听到了这么一个说法后,胡彪先是明显地诧异了一下。
  主要是诧异着,在朱仙镇逃走的这一批西路军溃兵,居然还有着七万多人的规模。
  因为朱仙镇与他们激战的金兵,最初都只有31万左右的兵力;他们这击杀和俘虏数字都快29万了。
  按照道理来说,不应该只有两万人跑了么?
  不过仔细想了想,歌者给出的数据应该没错。
  根据战后的统计数据,在他们击杀和俘虏的一众金兵中,其实有着数万人原本是洛阳、登封等各地豪强,投降了金人的部队。
  想到了这样一点,也就是不觉得有啥奇怪。
  无非是打到后面,因为伤亡惨重的原因,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等统帅,将这些本来只充当后勤的兵马,也是一并的填进了战场。
  所以说,朱仙镇金兵一方的总兵力,应该是达到了三十六七万才对。
  不过这么算起来,金兵的东西两路军加起来,还有着差不多十万人逃离回去。
  再加上了提前返回的完颜宗弼,还有他手下的铁浮屠,以及女真人后续全力之下可以动员起来的力量。
  当他们正式北伐的时候,依然能折腾出一支规模不小的大军来。
  若是胡彪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以上的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更多的俘虏需要处理而已。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他们不知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组建一些足够多的新军,然后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么。
  强行压抑着心中因为以上种种,所带来的焦躁情绪;胡彪这一个死扑街的指挥官,开始主动地给大家分析起来。
  具体上,就是他们当前拥有着的一些优势。
  试图让大家明白,第三阶段任务虽然很难,但他们也并不是没有什么希望。
  结果了?在他嘴里的不断分析中,居然成功将他自己、还有其他网友们的心气,纷纷都是提升了起来……
  ……
  在‘咳咳~’地咳嗽了两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之后。
  胡彪这货就开始一本正经的,对着大家鼓劲了起来:
  “兄弟们,大家不要都这么沮丧嘛,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这任务也不是彻底没希望。
  今天是十月二十一日,离着任务结束的期限,还有四个月零九天。
  算上前往北的燕京,一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还有预留给用来作战的时间,我们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可以用来招兵买马和训练、成军。
  乍一看,时间上确实很有些仓促。
  不过大家仔细想想啊,算上陆续在伤势好了之后,可以重新进入部队的伤员,我们应该还能有着三万七八千的老兵和军官。
  这些上过战场,经历过血战的老兵和军官,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财富。
  有着他们的传帮带,成为新军的中坚力量,应该能让快速组建出一支规模更大的新军,关键是在总体战斗力上不会降低多少。
  所以我决定了,从明天开始就大规模招兵,最终组建最少十万人的新军。”
  听到了胡彪这样一个说法后,大家随后的时间里认真地一想之后,不得不承认还真有一些道理。
  十万人的新军,看起来数量是不少,但也就是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罢了,这样的一个配置,确实能很快让菜鸟成长起来。
  而十万人规模的新军,其实已经是一支很强大的力量了。
  不过在很快之后,二胖就是开口问出了组建这样一支新军,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十万人的新军,我们在装备上能跟得上吗?要知道在朱仙镇的战斗中,我们在火枪、火炮这些方面的损失都很大。
  火枪方面的稍微好一些,但依然有着将近一万两千支在战斗中,因为各种原因损坏了。
  火炮方面的情况更差一些,因为在战斗中不得不强行用冷水浇灌的冷却方式,几乎所有的拿破仑野战炮的炮管,如今都出现了隐患。
  这年头连探伤仪都没有,想要好好检查一下炮管内部的伤情都做不到。
  所以,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炸膛的玩意,你们还敢继续使用?真要强行使用,这不是谋杀么。”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工部的狼青和武卒两人,分别给出了专业的回答。
  狼青:“火炮方面的话,确实是一个大难题;那些拿破仑炮就不要用了,不然真是等于谋杀。
  而根据约米尼的理论,十万人规模的新军,应该按照一千人配上四门火炮的标准,这样就需要配置400门火炮。
  坦白说这么大的火炮数量,我们工部在产能上的压力很大。
  但是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因为我们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已经是攻克了全钢炮管火炮的铸造难点。
  所以不存在铜料不足的问题,就是工期紧张了一点。
  不过我们日夜赶工之下,就算不能全部满足,但是七八成的产量应该能达到;加上原本的小佛郎机炮,应该是足够用了~”
  狼青嘴里的表态才是结束,武卒也开口说了起来:
  “火枪方面,因为工人更加熟练的原因,如今也是大大增加了良品率,所以三个月的时间里,应该能生产出长短火枪六万支。
  至于盔甲和其他的冷兵器,这玩意根本不成问题。”
  听到了工部的两人开口,算是基本确定可以解决,新军在装备方面的关键问题之后,众人的士气明显已经提升了起来。
  开玩笑!在这样一个冷兵器时代,若是有着十万火器部队在手。
  哪怕是最为原始的火枪和火炮,只要保证了后勤的情况下,天下之间哪里去不得。
  不过就算这样,胡彪在思维被散发开了之后,又想到了一些其他可以振奋人心的消息,开口又是补上了一句:
  “兄弟们,其实还有一些更好的情况了。
  所谓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在大宋其他人眼中,那些注定要死在金人伐宋大军手里的倒霉蛋了。
  而是在他们眼中,一些要问鼎天下的大红人。
  不然的话,你们以为那些大宋各地官僚、世家、豪强,会眼巴巴将自己家娇滴滴的千金小姐,送过来与给我们这些贼配军结亲?
  另外贵妃商务司,这两天应该也是比以前更为热闹了吧?
  所以,干脆一点地告诉他们,不管是想要从我们身上拿好处,还是为了能在大宋朝廷可以混一个更好的地位,甚至仅仅是想要我们不秋后算账。
  不要弄什么虚头巴脑的玩意,直接把诚意拿出来吧。
  老子现在算是吹哨子叫人了,那么在这一次大宋伐金的过程中,一个个给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军队、物资、骡马,这些统统都给我送过来。
  只要是北伐成功,今后一切都是好说,若是影响了老子北伐的大事情,他们以为我新军刺刀不利否?”
  以上的这样一段话语,胡彪这货说到后面的时候都吼了起来。
  整个人那是说不出的豪气,那一种说话时虎视鹰扬的模样,很是有些权倾天下的大奸臣、活曹操,落地有声的味道和架势来。
  以至于贵妃这妹子,在心中赞赏之下,当场都想伸出一个大拇指。
  不过想了一下后,直接试用双手放在了头顶,大大的比出了一个心来;别说!这小娘皮做这么一个动作,还挺俏皮和好看的……
  在一番深入浅出,从多个方面的分析和加油、鼓劲之后,众人的精气神这些终于都是振奋了起来。
  然后同样是被散发了思维的他们,趁着灵活了好些的脑壳,自然是纷纷的踊跃发言了起来。
  最后在众人的一番探讨之下,算是形成了一些行动的计划。
  具体上,这样一份计划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胡彪等会就是入宫求见茂德女皇,不管如何都要获得对方的支持,将二月初就出兵北伐的事情敲定下来。
  然后从明天开始,抓紧时间组建一支规模上,一共有着十三万人的新军。
  这些新军,计划编组为八个步兵师,两个野战炮兵师,一个火箭炮师,两个骑兵师;以上的每一个师,规模统统都是一万人。
  另外在新军之外,还打算组建两个一万人的老式义勇师。
  这两个义勇师的组建,那是因为众人考虑到了在偌大的一个大宋之中,民间其实还是有着很多弓马纯熟、武艺高强之辈。
  杨再兴、岳飞、牛皋等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前若是胡枢密使发布招纳公文,估计愿意前来投靠他们这样一个破船的没几个,很有些不现实。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胡一统、胡公和他的新军,这完全是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舰啊。
  老话说得好: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以当前大宋朝廷的情况来说,其实卖给胡枢密使也差不多。
  想必有的是民间高手,愿意前来投军换得一个出身。
  基于这些人的身手,用来组成火枪手的阵列线多少有些划不来了,所以更偏向于老式冷兵器搏杀、混战的两个义勇师,就基于这样的目的开始组建。
  算起来,胡彪这一次可是打算组建十五个师,一共十五万人的兵力。
  第二、考虑到了开封城这里的剩余成年男性,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工商业中去了,剩下的小部分人员,也投入了屯田这一项事业。
  因此除了那两个义勇师,是面向了整个大宋公开招募之外。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