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蓝田是咸阳最后一道关卡,几乎是咸阳大门的存在。而这么重要的位置,居然放一个这么不靠谱的人守城。秦朝之所以灭亡得如此迅速,还真就处处是巧合啊。
  “系统,目前我还有兵力可用吗?”
  【除都城咸阳内的驻军外,洛阳,荥阳还有兵力可用。】
  都城驻军肯定是不能动的,胡慕忙问道:“我可以把这两个地方的兵力调来蓝田,然后集中打退刘邦的军队吗?”
  【不可行,赵国和项羽都在洛阳这一带和秦军交战。当初楚怀王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不止是项羽和刘邦,还有许多小诸侯王也对关中虎视眈眈。这两地的兵力如果抽调走的话,项羽或是其他诸侯王就会直接拿下这两座城池,而洛阳之后就是咸阳另一道大门——函谷关。你前脚击退刘邦,他们后脚就会攻破函谷关,直入咸阳了。】
  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要通往咸阳城,有两条路:一条是经由武关,通过蓝田,再入咸阳。这是历史上刘邦走的路。而另一条,就是攻下洛阳和安邑,经由函谷关进入咸阳。这是项羽当初入关的路线。
  而荥阳和洛阳因为城市规模较大,兵力较为充足,因此还尚未失守。项羽此时就在这一带与秦军交战,后面还跟着个观望情况的赵国。
  听系统这么一说,秦朝现在是腹背受敌,四面八方都有强敌虎视眈眈。原本兵力就稀少,而且又没有可用的将领,眼下的形势要怎样才能扭转呢?
  等等……将领?如果说现在只有一个人可以打败项羽,那个人必定是……
  想到这里,胡慕立即兴奋了起来:“韩信呢?韩信现在在哪儿?”
  【在项羽账下做执戟郎中。】
  胡慕一下子蔫了下去。
  【不过,他目前不怎么顺心...】
  胡慕眼睛马上又亮了起来:“不顺心?怎么说?”
  【他多次向项羽献计,但是项羽看他年轻,觉得他不可靠,因此从来没有采用过,也从来没有交给他重要的任务。因为不被重用,他现在每日郁郁寡欢,最近在考虑要不要离开楚军。】
  如今,汉初三杰中,张良和萧何已经在刘邦账下了,唯有韩信还没有被刘邦捞走。眼下可是个好机会,倘若自己能够把韩信挖来,有兵仙助阵,那么秦朝的胜算就要大很多了。
  “项羽现在是在洛阳一带对吧,那么韩信应该也在,我们可不可以想个办法把韩信挖来,然后让他带领咸阳驻兵去攻打刘邦呢?”
  素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一生从未有过败仗,经常能够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倘若由他领兵,仅用咸阳驻军的两万兵力,都能够有很大的希望击退刘邦十万大军了。
  然而,系统又给她当头浇了一桶冷水。
  【这个想法可行,但是此去洛阳,少说也得花上大半月,等你带回韩信,刘邦都已经在你的咸阳宫吃席了。】
  “......”胡慕再也忍受不住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只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吗??”
  系统:【当然不是。】
  胡慕:“那你说说还有什么办法?”
  系统:【本系统只提供信息,不提供策略。】
  胡慕:“......只提供信息?你不是还会说不行吗?你不能预测未来,怎么知道不行的?”
  系统答道:【因为根据已有信息,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行,都不需要分析。本系统的优势既然是信息差,那么就会给宿主提供全方位的已知信息,以免宿主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做出错误的决策。】
  胡慕摸了摸下巴,嘴里默默念叨着系统一直在强调的“信息差”三个字,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也许能够解决武关危机的方法。
  第8章 武关和谈(2)
  接下来几天,胡慕没有照常上朝。朝臣们都以为她因为那道罪己诏,羞于面见众大臣了。但实际上,大家对她这一系列的行为,震惊之外,却是隐隐有些欣赏。
  百姓们看到了张贴出去的罪己诏,也都震撼不已。皇帝不仅承认错误,道歉改正,还和大家约法三章,暂停严苛律法。这还是那个昏聩无能的二世皇帝吗?
  咸阳百姓原本就是秦人居多,巨鹿之战后,他们听说秦军被楚军坑杀了二十万,又知晓项羽和秦国的血海深仇,百姓们对这位楚霸王除了仇恨之外,也有深深的恐惧。倘若有一天真的被他攻进关中,他会不会为了泄愤,而大肆屠杀咸阳城中的秦国百姓呢?
  而今,这份罪己诏和约法三章,虽不能击退叛军,但它就像是一枚定心丸一样,让原本人心惶惶的咸阳百姓又对危如累卵的大秦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望夷宫中,胡慕和云渡对面而坐,云渡此时皱着眉,一脸为难的神情。
  胡慕见他一副犹疑不定的模样,无奈道:“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云渡仍旧迟疑:“可是...此行会不会太过凶险?”
  胡慕摆了摆手:“以我对刘季的了解,我们的行动也许艰难,但不会有性命之忧。倘若有什么变故,只需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便可。”
  云渡坐在原地挣扎了许久,终于还是妥协了:“那就依陛下吩咐行事。”
  十日后,武关。
  自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之后,原本一直观望的刘邦见秦朝大势已去,便迅速整军直奔咸阳。最初动身时,他的军中只有堪堪一千人。然而随着他的队伍一路西进,打下几座小城,又收编了一些反秦志士,当他到达蓝田附近时,整个汉军大营已经有了近十万大军了。如今驻扎在武关时,军队的规模看上去声势也颇为浩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