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公子林砚 第101节

  几人转入内厅,司徒坤自架上取出一个乌木盒子,盒子里乃是一方火器。
  林砚惊道:“火/枪?”
  司徒坤转过头来,“你认得?”
  “是!臣认得。”
  司徒坤看了他半晌,言道:“当年洋人犯事是真,且洋人犯事用的便是此物。朕避免有人借此神化这东西,扰乱民心,封了消息。朕如何不知海上利益颇丰,又怎会不知国门不可失。但朕这些年寻了多方人士研造此物,虽有所得,然效果不佳。”
  林砚明白了。发现火/枪威吓,司徒坤怎能不心惊?若入境洋人都怀有此物,势不可挡,大周岂不危矣?因此,司徒坤只能关闭了国门,阻了洋人入境之路。静待大周改制研发得当,再来说海贸之事。可惜研发不得力,海贸之事便也就搁置了下来。
  怪不得!怪不得司徒坤急着要平定北戎。因为只有平定了北戎,除了北患,司徒坤才能专心海防,避免腹背受敌。
  林砚上前一步,“陛下,可否让臣看看这火/枪?”
  司徒坤递过去,林砚接上手三两下便拆了,又三两下组装好了。看得其余三人傻了眼。
  林砚却是轻笑起来。总算他前世的爱好有了发挥之地。上辈子,母亲这边,外公从商,外婆从文。父亲这边,祖父从军,祖母从商。后来他母亲继承了外公的公司。父亲接受了祖母的家业,他却还有一个大伯,从了政。
  自十五岁之后,每逢暑假,他都会被扔去军中训练两个月。真/枪/实/弹都是摸过的。尤其那会儿因着男孩子的热血,他最喜欢干的就是把手里的枪/械拆了装,装了拆。便是后来出了国,他还是枪/击俱乐部的高级会员。
  他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家世,这样的机会。如今这些都成了他傲立于世,旁人无可匹敌的瑰宝。
  司徒坤咋舌,“你怎么会懂得这东西?还如此熟练!”
  “陛下知道臣幼时有一西洋先生,他不仅教臣作画、格物,还送了臣一把手/枪,不过那是自己用木材制的,非是铜管,而内槽藏得也非□□,而是弹丸,全当是送给臣做小儿家耍的把戏。
  后来臣因迷恋此道荒废了学业,使得功课一落千丈,父亲发了狠,把臣房里东西全都收了,好些玩意儿还烧了。那手/枪便在其中。”
  司徒坤朝林如海看去,林如海尴尬道:“他那会儿屋子里的西洋之物不少,烧了砸了的也多。臣不记得有此物。”
  林砚觑了他一眼,“父亲当然不记得,您光顾着打我了。”
  林如海怒瞪,事儿确实是有过这么一遭事,他们对外也说过不只一回。可他哪里有烧了他的东西!他只让他无功名之前不许再碰。都给收着呢!何曾有过此物!让他帮忙圆谎,还好意思怨他打他?
  林如海鼻子一嗤,“你怎么不说自己当时有多混账!逃学,厌课,闹着吵着不肯去书院!”
  林砚睁大了眼睛。喂喂,不带这样埋汰人的。逃学是有,厌课也有,可哪里有闹着不肯去书院。就林家对读书的看重,林如海的严苛,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啊!
  只是如今他也不敢反驳,缩了缩脖子,往后退了一步。
  心底却在庆幸。自上回林如海透了口风,还为他寻了“前朝宰相之后教导”的借口后,他在林如海面前非但不必再遮掩,还能拉来“佐证”。有这样一个爹真好!没把他当怪物,还为他费心费力。
  林砚抬头看着林如海,笑得十分狗腿讨好。
  林如海止不住冷哼。
  司徒坤忍着笑出来打圆场,“谁人没个顽劣的时候,衍之那会儿还小,他现在不都是状元了吗?师弟莫再生气了。”
  林如海应了是。司徒坤又对林砚道:“这东西,你了解多少?可会做吗?”
  “臣当年耍的虽然是不中用的玩具,可这原理却是一样的。况且西洋先生见臣喜欢,还同臣说过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皇上说你寻人研发了数年,臣可能瞧瞧目前研发的产品吗?”
  司徒坤点头,自另一个匣子里拿出来。
  林砚一瞧便笑了,难怪司徒坤会说,研发不得力。
  “陛下,依照当初西洋先生教臣的。你手里这个为火门手/枪,需得一手持枪,一手点火。麻烦得很,若是在作战之时,非但不得力,反而累赘。”
  司徒坤点头,“不错。而且这里头□□弹丸威力也不足。与这西洋之物相差甚远。”
  “是!西洋这把可称为燧发手/枪。可一手发力,用的底火击发之理。自然不同。”
  司徒坤一颗心都提了起来,“你可能制?”
  燧发火/枪啊!能,自然是能的!不仅能,他至少还可提升一步,弄出左轮的来!
  既然西洋已发展到这一步,他便也不必再担心热武器的出现会乱了世界格局,造成不当影响了。相反,他要都比西洋先进那么一点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制夷”的效果。他可不想亲历一回那屈辱地历史。
  别跟他说什么,武力上升后,紧接着上升的会是当权者的野心,会出现我国侵犯他国之事。如果一定要在侵略和反侵略之间选一个,他宁可做这个侵略者。
  林砚将手/枪在手里转了个圈,倒是记得没把话说死说绝。
  “应当是能的。只是当年西洋先生教的都是理论,如今赴诸实践还需研究一翻。”
  “好!此事便交给你!朕这就下旨,将此前负责这事的人和东西一并迁去兵器所。”
  啧啧,原来除了兵器所,司徒坤还藏着这么大的秘密。果然是帝王。
  林砚眉毛一挑,“皇上,那重开海贸之事……”
  司徒坤一眼看过来,林砚不死心,“火/枪之事非一时之功,但海贸之利却迫在眉睫。且如今已过去数年,我方在研发此物,焉知西洋没有改进?臣曾听当年西洋先生说过,西洋有三宝,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臣于火器上尚算了解,可战舰练兵之事却并不熟知。陛下,同一御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
  司徒坤不免又想到了林砚昨日的策问: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陛下若是担心火器之事,可先设广州、福建、金陵为通商口岸,立市舶司以试行,对来往商户严加审查,出示公文严禁携带与火器有关之物进入,一经发现,扣押收留,严惩不贷。”
  司徒坤微微颔首,这倒是个法子。区区几只火/枪不足为惧,禁得了。而倘或真有千万只火/枪袭来,那么国门被人打开,这海禁也便不重要了。
  “你说的,朕会好好考虑。待得琼林宴后,再着百官商议。”
  林砚一喜,能叫百官商议,便是说司徒坤松口了。
  “只这火/枪一事,你也得抓紧些,朕可等着你……”话为说完,只见戴权匆匆跑进来,“皇上,杜大人沈大人有要事求见。”
  那脑门上的汗都出来了,神色焦急惊慌,不说都知道必然是有大事。只司徒坤没示意,林砚与林如海就不能多嘴。林砚询问般看了林如海一眼,林如海忙上前请求告退。
  司徒坤应了,将司徒岭留了下来,挥手让林家父子出去。
  一出宣政殿,二人便瞧见沈云舟与杜繁站在一处,面色不很不好,父子俩都皱起眉,只这等地方,不便询问,且戴权也已领着沈云舟与杜繁入内。林砚便只能同林如海一起下了台阶,坐上太监准备好的软轿出宫。
  入得林府,林砚再忍不住,“父亲,你可知道是因着何事?”
  林如海面色铁青,不发一言。这情形明显是晓得些什么的。
  林砚皱眉,“父亲!”
  林如海回神,言道:“你可知道此次科举都录取了哪些人?”
  林砚呆愣。会试放榜距离殿试不过十日,他哪来的心思关注这些。便是关注,也不过前几名,后头的一百多名,鬼晓得呢!
  “此次中榜一百九十三人,一甲全为京城户籍人士,且还都是国子监生员。另除这三名,还有二甲五名,三甲七名外,其余均为南方学子。北方中榜人数不足一成,为历科所未见。云舟师兄此前便担心会由此引发事端,如今只怕是叫他料中了。”
  话音刚落,便听林松道:“沈家来人了。”
  林如海忙站起来,“快请!”
  “林大人,这是我家老爷入宫前写得信,让交给你。”
  林如海匆匆接过,打开一瞧,只道:“果然!”
  是时,外头探听消息的林槐以百米赛跑的速度闯进来,“老爷,不好了!北方学子聚众去往宫门前示威,言说科举不公,其中有弊。皇上将此次科举主考副考等一众人员全都下了大牢。沈家大老爷也在其中!”
  林砚心头一紧,他忽然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的那一场科举榜案。
  何其相似?
  而那一场案件,闹闹哄哄了一两个月,最终的结果便是一众考官,二十余人,处死的处死,发配的发配。唯有一主考幸免于难,这还是因主考乃太傅。
  这个世界虽为架空,可许多背景也都是依托于平行世界的历史的,只是与人物、时间上有更改。可历史的进程几乎雷同。
  那么,若是……
  若是此次也同明朝年间的结果一样,沈云舟……
  林砚浑身如同哐地一下被人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
  作者有话要说:  同一御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
  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这两句,还是出自《海国图志》
  第95章 南北之争
  状元楼。
  林砚将二楼厢房的窗户半开,便能从缝隙处看到宫门的情景。那里,诸多学子盘坐着,口口声声要皇上给个交代。
  前几天还只有北方学子,这两天却是隐隐有些南方学子也加入了进来。
  柳尚元端了杯酒递给林砚,看着窗外皱眉,“说来此次金榜与往年着实大不相同,录取人数南北之差距让人震惊。偏偏主考官杜大人又为南方人士。朝中南北官员派系之争素来便有。且近几年一直是南方系占了上风。也怨不得传出有舞弊之事。”
  说完,见林砚不曾搭话,柳尚元转头道:“你也别太担心。沈大人虽在狱中,可狱卒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不会为难。你不是上下打点过了吗?”
  林砚一叹,“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柳尚元自然知道,又说:“现在学子们的激情高涨,事情闹得太大,皇上将所有考官收押入狱也是权宜之计,非是一定要问罪。沈大人自身清正,又为北方派系,想来不至于如何。”
  林砚嘴角透出一丝苦笑。
  柳尚元心头一紧,“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
  “前几日,皇上下令重阅考卷,你可知道?”
  “知道。以目前的情形,重阅是必须的。”
  “那你可知,结果如何?”
  柳尚元眼神微闪,“我……我听说重阅考卷,结果出入不大,除目前榜上现有的人之外,北方系最多再有十来人的文章可堪入榜。当真吗?”
  “当真!你我都知,别说会试、殿试,就是院试、乡试也是有讲究的。考官阅卷总有偏好。不可能全然中正。因此,就这十来人之数,着实算不得什么。杜大人即便当真有一二私心,却也未曾越了大规矩。”
  科举是国之大事,想在这其中动手脚,还动成这样,使金榜出现一边倒的,真不太可能。
  可正是如此,才更让人担心。倘或真是南北派系之争,主考官动的手脚,那么事情反而会好办很多。可偏偏……
  柳尚元也无心喝酒了,停箸弃杯,言道:“近十年来,南北文化差距确实存在。北方除京城为天子脚下,诸多农事建造较为得力,遇事应对也十分及时未曾出乱子外。其余地区总不大太平,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雪崩,更有塌方之事等等。
  民生不济,文化不兴。许多书院就此没落。唯京城繁荣昌盛。然京城国子监为皇家开办,雄气昂然,一家独大,更有前任祭酒大人自恃自傲,容不得京里有别的书院抢了国子监风头,使各种手段力压。
  如此一来,等到这几年国子监被勋贵子弟逐渐带乱了风气,向学氛围一跌再跌,更出了不少蛮横跋扈之辈,惹出好些笑话来,外头名声也跟着掉了下来后。其他书院便也未能及时挽回颓势。
  再观南方。秦淮之地本就富庶,前些年西洋入境也多从广州福建并金陵等地登陆,很是掀起了一股西洋之风。即便后来设了海禁,可江南之发展依旧迅速。国家税收大半靠得南方。
  不说睢阳、岳麓、紫阳、鹤山四大书院历史悠久,学子尽皆心向往之,更有这十余年来新设的甘泉、梧桐、问津等,亦已是此间翘楚。你十岁前在鹤山求学,后跟着林大人转道扬州,便在甘泉入学。这点你比我明白。”
  林砚点头,“这等情形,我们看出来了。陛下自然也看出来了。否则,不会令五皇子整顿国子监。后五皇子犯事,便又将此事交给了二皇子。更是几度透出言辞赞赏首善与金台两大书院山长。就是为得此道。”
  “只可惜北方文化之衰非一时之功,如今欲要重立也不是一两年能成的。再有,虽如今国子监与其他书院已有了些效果,可新进的这一批学子至少也要等到下一届。这是在京城,倒还好些,焉知北方诸地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