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坐以待毙
“他怎么敢!他如何敢……。”
贝和诺的牙都要咬碎了,眼中几乎喷出怒火,双拳更是紧握。
“他怎么不敢?要知道诚亲王当阿哥的时候连康熙爷都敢顶撞,如今的举动一点都不意外。”在一旁,阿灵阿倒是淡定的很,丝毫没有慌乱。
“如今大清危如累卵,明军更是虎视眈眈,此时此刻不携手御敌,反倒朝着自己人下手,这难道是我大清亲王所为?难道他想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贝和诺猛然扭头,对着阿灵阿怒喝道。
阿灵阿摇摇头,叹道:“贝大人,几日前我就相劝过你同诚亲王开诚布公地谈上一谈,如可以的话索性把军权交于诚亲王以消除隔阂。可是,贝大人却拒绝了我的提议,更信心十足地告诉我无论诚亲王心中有何不满,但毕竟是我大清亲王,危难关头自会以大局为重,而如今……。”
说到这,阿灵阿叹息着摇了摇头。听着阿灵阿的这番话,贝和诺心中更恼怒,阿灵阿现在分明就是指责于他不肯交权,这才有了今日兵变。
对于清廷的变动,作为云贵总督的贝和诺自然也是闻之一二,更何况大明那边还在四处宣扬此事。但倒不是贝和诺不信这些“谣言”,其实在他看来眼下的大清已经承受不起太多动荡了,一旦由此内部分裂的话,不需明军打来,那么大清自己就陷入困境。
贝和诺是大清的忠臣,他的所作所为一直是为了大清基业,这也是他苦苦支持到如今的信念。对于他来讲,谣言的真假并不重要,只需要大清的皇帝依旧是建兴,至于真正执政的是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者,就算建兴真的退位,雍亲王上位,那么也不过是换了个皇帝罢了。都是康熙爷的儿子,谁当皇上又如何,只要能够带领大清走出困境就行。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贝和诺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从心里更是对此事避而不谈。再者,鉴于雍亲王和诚亲王亲兄弟的关系,他觉得就算雍亲王真的独揽大权,诚亲王那边也不会有太多过激反应,而作为大清的亲王,诚亲王也应该明白大局为重的道理。
可偏偏事情和他想象的不同,再加上贝和诺对于诚亲王一直以来的态度,在他看来诚亲王有些名不副实,所谓的知兵亲王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先不提诚亲王在山东、中原等地的表现,就以当日清军主动撤出贵州的经过,如果不是贝和诺坚决后撤,以逼迫诚亲王无奈撤至云南的话,恐怕清军在西南仅存的精锐就要亡于明军之手。
这也是贝和诺对于诚亲王有些看不上的原因,对于贝和诺来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大局出发,更没半分私心,但他却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么做早就狠狠得罪了诚亲王,再加上他对于清廷变动的态度暧昧,从而导致了诚亲王突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直接向五华山攻来。
诚亲王的发难令贝和诺措手不及,如果说在云南谁的实力最强大自然是贝和诺。相比诚亲王的部队,贝和诺能够调动的军力足足是诚亲王的两倍有余,但要知道眼下贝和诺的主力都在和贵州的明军对峙,而他留在昆明的军力只有四千多人而已。
以四千对三千五百,看上去似乎旗鼓相当,但打仗并非是简单的看数字和做加减法。先不说贝和诺在昆明的部队只是二流地方部队,而诚亲王所带来的三千五百人却是野战精锐,无论其训练还是装备都相差甚远。
再者,贝和诺的人分散在昆明各地,城亲王却是集中力量,突然发难之下更是集中兵力以多打少,一路势如破竹。何况从地位而言,贝和诺就算是云贵总督也远及不上诚亲王尊贵,面对一个亲王,那些部队如何敢真正出力相抗?从这几点来看,诚亲王在短时间内就占据上风一点都不意外。
如今在五华山上,贝和诺的手里仅只有一营六百多督标兵,这些督标亲兵虽然骁勇,但面对上千的野战精锐依旧不是对手。初一接触,双方就在山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贝和诺的督标依地利之便好不容易才挡住了对方脚步,但却是苦苦支持,而诚亲王那边却是气势如虹,攻势一浪接着一浪。
“报……!制台大人,罗游击战死,我部已失山脚防线,周将军正带人退至山腰……。”
正当贝和诺对突然其来的变故恼怒之极,甚至破口大骂的时候,一个亲兵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喘着粗气道。
贝和诺脸色顿时一变,仅不到小半时辰,山脚防线就被诚亲王部突破,就连罗游击也战死,这让贝和诺心中惊恐无比。
“传周将军,让其一定要坚守,以待援军。对了,派人求援的信送出去没有?”贝和诺颤抖着双手,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惶恐。
“回制台大人,奴才也不知,不过想来应该冲出去了吧……。”亲兵模棱两可地回到,这回答让贝和诺心中怒火顿起,可是他张了张嘴却未骂出口,最终摆了摆手道:“先下去吧……。”
等亲兵走后,贝和诺深呼吸了几口气,把目光望向阿灵阿。
“阿兄,如今之局,你有可破局之策否?”
阿灵阿沉思着,缓缓摇了摇头:“以督标军力,五华山十有八九挡不住诚亲王,一旦山腰防线被破,你我皆是阶下之囚。再者,就算有人来救,以贝大人看,能有多少军力?又是否可以击败诚亲王的?如今昆明满打满算只不过四千余人,远水更是救不了近渴,就算大军得到消息赶回来,昆明城也都在诚亲王之手了……。”
“这些我自然知道!”贝和诺心里的怒气压得他实在难受,站起身团团转了几圈,回头问道:“阿兄,阿大人!我是问你可有什么解决问题的良策,如今你我总不能坐困孤城,什么事都不干在此坐以待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