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果然,奥斯蒙德又和他对视了片刻,忐忑不安地率先移开目光,避开了他的视线,迟疑开口:“...那,和我睡床?只有这一次,明天一早你就给我回学校去!”
  *
  荣恩·李买了一张《忠犬八公》的海报,对影院推出的《忠犬八公》联名纸巾+电影票的销售方式不屑一顾。他单买了一张电影票,惴惴不安地来回在放映厅入口踱步,时不时停下身,查看腕表上的指针和票据上的电影放映时间。
  开场前20分钟,影院门前排队的影迷虽然比《多格板箱》时少了一些,但相较其它电影首映时还是多了不少。
  观众群体也有了不少的变化。
  影院播放《多格板箱》时,厅外等候进场的观众大多是同他年龄相差不多的青少年男女,这一次,门前则大多是年纪比他小的孩子和女性观众,以及带着孩子捧着爆米花的夫妇这样略有些吵闹的一家人。
  荣恩不由地产生了些许后悔的情绪,也许他不应该提前预定首映票,而是应该买一张九点十点左右的夜场票,那时候带着不懂得影院规则的孩子前来观看电影的家长会少上三分之二。
  不知道这些总是喜欢在电影院里扔爆米花、大喊大叫的熊孩子会不会影响他的观影体验。
  这都得怪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他做的居然不是一部同《大白鲨》那样的特效大片,而是真实的“治愈系”宠物电影,不少家长都是冲着这部电影评级全年龄可以观看选择了这部没有孩子不该看的镜头的合家“欢”电影。
  当然,年幼的孩子们在看到了小秋田犬的宣传海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部电影也是迫使家长们无法买一张奥斯卡获奖电影票的原因,比起《凡夫俗子》、《愤怒的公牛》、《象人》等电影,孩子们明显对毛绒绒更感兴趣。
  荣恩低下头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腕表,距离检票开始的时间只剩下一分钟了,但与他约定好在影院碰头的朋友还没有出现。
  他张望的视线反而看到了几个黄皮肤的东亚人,他们年纪大概三四十岁,颈间挂着统一的牌子,站在排队的队伍里格格不入。
  荣恩有些讶异,他见过几次这种工作牌,那是国外的影评人。
  从他们交谈所用的日语判断,荣恩听出他们大概是日本的影评家。
  这也难怪,宣传海报上就写着《忠犬八公》的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荣恩来前专门做了功课,费了不少力气才查到所谓的真实故事发生在日本,电影的主人公“小八”确有其狗。
  但荣恩没有看太多内容,他担心自己被真实事件剧透,几乎只翻译了标题,就匆匆将书籍归还给了纽约市图书馆。
  他猜的确实没错。
  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有关于《忠犬八公》改编电影的消息引起了部分日本影迷的不满。即便时候得到了澄清,得知了八公并不是使用特效进行拍摄,他们也无法接受这个故事率先被美国人编成了剧本,被美国将故事本土化。
  狂妄自大的美国佬拍摄的《忠犬八公》他们绝对不会承认,因为那根本不是他们心目中忠心耿耿的八公。不会有一只狗像八公一样有灵性,没有狗可以演出八公的神韵。美国人也永远不会理解他们的忠义文化。
  只不过,有更多的日本观众看好这部美国版的《忠犬八公》。
  他们对美国电影厂商居然对他们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感到尤其兴奋,认为这是继黑泽明的《罗生门》之后,美国对日本文化产业的又一重视。
  但同时,这些观众的一部分又抱着悲观的想法,认为这部电影是专门为日本观众拍摄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只是走走形式,没有美国观众会去看《忠犬八公》,他们的狂欢不过是自我洗脑。
  在国内争议不断的情况下,不少本土的影评人将目光瞄准了这部由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拍摄的《忠犬八公》,他们赶在了电影首映之前抵达了美国,只为观看这部电影。并将电影的评论和对它的期待、展望,以及美国人对《忠犬八公》的看法通通带回国内,给影迷们打上一针强心针。
  但坦白说,影评人心中也没什么底。
  他们从这几天的报纸文章中,发现《忠犬八公》的导演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只有十八岁,并且没有任何执导宠物电影的经历。他唯一的作品是一部美式恐怖片,尽管恐怖片的票房成绩好得惊人,但这不代表他能拍好动物电影啊。
  更何况,《多格板箱》与《忠犬八公》的内核完全不同,恐怖电影与动物影片的拍摄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不会在《忠犬八公》里也搞一惊一乍的跳吓和血浆吧?
  他们可不想看到八公在平静的配乐中突然出现,或者电影的结局是八公躺在了血泊之中。
  有人打了个寒颤,被自己的想象吓了一跳,越是临近电影开场,他们越是紧张,甚至比本该担忧首日票房的奥斯蒙德还要忐忑不安,双手合十闭着双眼在电影院门前祈祷了起来。
  检票开始了五分钟以后,就在荣恩等得不耐烦差点自己进去时,他的朋友终于挥舞着电影票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他停在荣恩面前喘着气扬起笑脸:“抱歉,堵车了,我们快进去吧!我最喜欢这种让人开心的狗狗电影了!比那种吓得人不敢去厕所的恐怖片好多了,我真希望格里菲斯以后拍的电影全是这种可爱的小狗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