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从厚(上)

  李嗣源死了之后,有资格当皇帝的就是李从厚了,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李从珂那不也是李嗣源的儿子吗?
  但是李从珂是养子,虽然他和李嗣源情同亲父子,可是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群臣对于这个家族嫡传还是看得比较重的,所以李嗣源死了,李从荣死了,那就轮到了李从厚。
  在李嗣源病重期间(弥留之际,李从荣已经被杀)下诏让李从厚进宫,准备登基。这完全就是一个意外之喜,可以说李从荣这个家伙根本没想到自己还能当皇帝,而且他的确也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
  因为他长得很像李嗣源,体格丰满(略胖),所以十分受李嗣源的喜爱,但是这个人软弱宽容,是个安享太平的好王爷,而不能做一个杀伐果断的好君主,其实在李嗣源的心里,君主这位置一直都是李从荣的。
  虽然李从荣和大臣的关系不太好,而且性格还比较暴躁,但是在李嗣源看来,他的这个儿子杀伐果断,有那么点决绝的意思,所以他相信只要给他的儿子时间,那么李从荣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不过这也就只能是他自己想的,事实上的李从荣却带兵造了他的反,结果兵败被杀,李嗣源惊惧过度病情加重。
  无奈之下,李嗣源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当时执掌大权的孟汉琼、朱弘昭、冯贄,还有王淑妃花见羞四人的建议让李从厚进京。
  于是李从厚屁颠屁颠的就跑到了洛阳,他一到他爹就死了,这还真是天意(其实这里面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当时李从荣造反不久,李嗣源就死掉了,但是上面说的那四个人却秘不发丧,又私拟诏令命令李从厚进京,等到李从厚进宫,这才宣布李嗣源的死讯。)
  李从厚这个人不管咋说,人品还是不错的,很有名气,在士林中包括满朝文武中都有不小的名气,因为这个家伙不干坏事,比较宽仁,可以说他做那么王爷(宋王)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他做皇帝真的能做好吗?
  他跑到了洛阳,先抱着他爹的灵枢哭了一阵,然后换上孝服,开始为他爹守灵,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群臣就再次请求李从厚赶紧登基称帝,就在李嗣源的灵枢前登基。
  这里按照规矩那肯定是先谦让一下,然后大臣们在上表请求,李从厚再谦让,这样搞来搞去,弄个两三次,那时候李从厚就能正式登基称帝了。
  这里面还有两件小事,我提一下,说的是有一次,就在李嗣源的灵前,李从厚这就要登基称帝了,大臣们给他献酒,表示祝贺。
  但是李从厚这家伙却回答道:“我平时就不喝酒,顶多也就是在有客人的时候端一下杯子意思一下,不然我连酒杯都不碰,现在我还在为我爹守灵,更不能喝酒了!”
  不喝酒的好少年,不,好青年。不喝酒的皇帝不多,他李从厚算是一个,不过这也显得比较奇葩啊,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出了一个不喝酒的皇帝,那还真是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因为普遍的一提到五代十国那一段历史,大家印象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战乱,而随着战乱出现的就是那些满脸络腮胡子,长得粗狂不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土皇帝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竟然还有不喝酒的,的确是有些奇怪,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李从厚只能算是一般般,五代十国纷纷乱乱,不还照样出了一个词宗李煜吗?
  好不容易,李从厚终于当上了皇帝,但是他还是一个空架子皇帝,手里的权力并不多,在加上他的性格软弱可欺,这就给了那些权臣们机会,这里说的权臣就是朱弘昭和冯贄这两个人。
  至于我们之前说的王淑妃和孟汉琼,因为他们和李从荣之前关系不错,遭到了李从厚的猜忌,渐渐失宠。
  不过祸乱国家不需要这么多人,有时候一个两个人就可以了。而祸害李从厚的后唐,仅仅需要朱弘昭和冯贄这两个人那就足以胜任了。
  这两个人与李从珂和石敬瑭关系不太好,朱弘昭和冯贄虽然也算是权臣,但是他们两个在名气上和实力上和石敬瑭、李从珂没法比,而且他们觉得石敬瑭、李从珂还是他们总揽大权的障碍,所以就想除掉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毕竟是顶尖的大将。要是有点脑子的人,肯定会徐徐图之,可是很不幸,朱弘昭和冯贄这两个人或许权谋机变投机钻营还没啥问题,但是真的到了执政收拾藩镇割据的时候,却没什么智商了,出了一些昏招。
  当时和朱弘昭、冯贄一伙的孟汉琼在外面当官,他想回到京城,于是就给朱弘昭、冯贄传话,让他们这两个大权臣运作一下。
  这两个人拥立了李从厚,李从厚也是十分的信任他们,于是他们就在李从厚的身边把李从厚忽悠住,让他同意了一系列的军事调动。
  这个军事调动,具体的就不说了,一连串的调动,这里面最关键的调动有两个,一个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调到镇州,而原先的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调到河东。
  这上面说的都是比较大的藩镇,李从珂、石敬瑭赫然在列,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朱弘昭和冯贄准备收拾他们两个了。
  这让石敬瑭和李从珂都很警觉,他们都是在官场浮沉多少年了,啥事没见过,都知道现在朝廷对他们已经很猜疑了。
  石敬瑭我们先不说,主要说一下李从珂他对这件事的反应。
  其实也不能说李从珂反应过激,只能说朱弘昭和冯贄他们太心急了,太把政治和军事斗争当儿戏了,他们把政治斗争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有皇权傍身就是无敌的存在吗?
  李从珂听到了调令,也是十分的担心,他知道朝中的大臣都是十分担心他的,很猜忌他,就算是他跑到了凤翔,手底下守着这么一点地盘和人马,也不能让皇帝和朝廷放心,可是要是让他弃官归隐,李从珂打了一辈子仗,还真是不甘心。
  于是矛盾就出来了,他找他的幕僚们商量,到底咋办,要是去河东,那就是一个新地方,需要熟悉环境,重新聚拢人心,在这个过程中万一皇帝想收拾他,那可比在凤翔的时候容易多了,具体细节参见朱守殷叛乱。
  所以他的幕僚们基本上也都是不同意他去河东上任,而是在凤翔拒绝离开,要是李从厚逼得紧了,那就造反。
  李从珂没有表态,但是他心里是十分烦躁的,因为接替的他是李从璋,这个家伙,大家不应该陌生,就是他在河中跑进了安重诲的家里面,把安重诲夫妇俩一人一棒槌敲死了,随后还扒光安重诲夫妇的衣服曝尸。
  李从珂每一想到李从璋要来这里,他就担心自己会不会步了安重诲的后尘,李从璋这个人的名声也并不太好,所以李从珂打心眼里讨厌他。
  可是就在所有的幕僚都在劝李从珂造反抗拒诏令的时候,有一个家伙却说李从珂应该遵从诏令,到河东去任职,这样一来朝廷就无话可说了,而且你也能保住臣节。
  李从珂听完之后,也没说话,就是呵呵一笑,没有表态,但是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
  随后他开始派出很多使者,给临近各道送信,要求他们一起发兵进攻洛阳,他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这个感觉很熟悉的样子,历史上用这一招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清君侧”那也是需要实力的,你李从珂就守着凤翔屁大点地方,能搞多大事啊,所以临近诸道根本就不在意,反而把这当成了一个对李从厚表忠心的机会,纷纷扣押李从珂的使者,然后又给李从厚上书,说李从珂已经造反了,皇帝你赶紧派人讨伐他。
  这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王思同,西都留守,西都也就是西安,可以说是李从珂东进洛阳的必经之路。于是他把拉拢王思同当做一件大事,就派了好几个使者,带着金银珠宝,美女歌姬送给了王思同。
  但是这个王思同还算是有气节,听了那些使者的话,立刻就翻脸了,把李从珂的那些使者全部抓了起来,至于礼物那就笑纳了。随后他上表要求征讨李从珂,为李从厚排忧解难。
  此时的李从厚也陷入了纠结,他要不要打一下呢?他能打得过他的哥哥吗?这些都是未知数,而且李从厚没啥决断力,也就是没啥魄力,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那他就怎么听。
  但是他却不知道,朝中的大臣并不是一个人,又是他身后就是一群人,就是一个个的利益集团,他们的任何发言那都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派系利益性质的,所以皇帝的权术,有人说那就是平衡之术,虽然不全面,但是也的确是有道理。
  不过可惜李从厚不懂这个道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